文 | 鲁细细 · 主播 | 林静
最近,《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开播了,很多人都沉浸在几对夫妻高甜的狗粮里。
无论是相见不恨晚的汪峰章子怡,还是从校园到婚姻的包贝尔包文婧,亦或是生活在偶像剧里的买超张嘉倪,他们的幸福都充满了感染力,让人歆羡不已。
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张智霖和袁咏仪,他们没有腻歪的情话,也没有燃烧的激情,却可以在平淡的流年里相守27年。
从他们的相处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婚姻的缩影,更能领悟许多婚姻的哲学。
张智霖 袁咏仪 1993年
真爱你的人,都藏在细节里
节目中,几位丈夫接到一个任务,需要为妻子准备一场浪漫的约会,让她自然地说出“我爱你”。
其他几位丈夫都顺利完成,只有张智霖在精心准备了烧烤、气球、棉花糖的情况下,依然没有等到老婆说出那句“我爱你”。
原来,袁咏仪迟迟没有说出口,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爱他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这夫妻二人,早已把对彼此的爱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了。
比如上街会时刻牵着手;张智霖在为袁咏仪准备烧烤的同时,还为她准备了棉花糖;遇到异性追求,会主动告诉妻子,让她安心。
所以,在别人看来的“浪漫”,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当爱融化在每一天的点点滴滴里,爱即使不说出口,对方也能感受得到。
真爱你的人,会用时间告诉你,爱不是轰轰烈烈,不是炙热的火炭,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婚姻不是1+1=2,是0.5+0.5=1
张智霖曾讲过自己认定的夫妻相处之道: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是 1+1=2,而是 0.5+0.5=1。
每个人原本都是一个一,有着自己的一个世界,一套观念和行为模式,但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需要慢慢地为对方放弃一些自己的原则和固执,互相包容,彼此支撑。
当你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1”变成“0.5”时,关系就会稳定而和谐。
大家都知道,袁咏仪是个买包狂魔,可张智霖却从来不会多加干涉,有时候新款包上市的时候,他甚至还会抢先买到,送给老婆。
记得有次采访中,记者问他,怎么看待老婆爱买包这件事,他笑盈盈地说:“她爱买包,我也爱买车啊,互相理解就好。”
0.5+0.5=1,还意味着两个人要互相支撑。
从汪峰和章子怡身上,就能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六年前,汪峰和章子怡的爱情,并不被大众看好。
但通过节目,我们才发现,原来,不被看好的爱情,往往有别人看不懂的深情。
记得早期章子怡就曾在采访中透露,自己的心愿是毕业了就结婚。
可这些年来,她一直满腔热血打拼事业,从未有过真正放松的时刻,当初小女孩时期的心愿,也不得不搁置一边。
汪峰的出现,让她得到了内心一直向往的那种安定和放松,也让她安心地从女强人蜕变成了柔软的小女人。
汪峰曾在采访中说:“我希望现在的子怡,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做选择。”
好的婚姻,就需要这种成全和支撑。
珍惜两人相伴的时光
也要学会一个人旅行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还有个细节戳中了我:很强势的袁咏仪哭诉不想一个人旅行,张智霖劝她说,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是啊,即使是夫妻,毕竟也是两个个体,虽然我们结为伴侣,但人生有时候就只能一个人旅行。
好的伴侣会陪我们走过完整的一生,却没法保证给到每时每刻的呵护。所以,我们在依赖对方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修炼自己。
就像节目中包贝尔的妻子包文婧,自从结婚后,她就放弃了工作,一门心思在家照顾孩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家庭主妇却是个高风险的职业。
和包贝尔在一起十几年,这居然是包文婧第一次独自出来旅行。尝到自由的滋味后,相信她也会想要成为一个既能谋爱也能谋生的女人。
要知道,在婚姻里最不能丧失的,就是单身力。
因为,婚姻的真相是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的,总有时候要适应一个人的旅程。
就像王小波和李银河,即使他们伉俪情深,可最后还是有一个人先行离去。
王小波曾给李银河刻骨铭心的爱,在他去世后,李银河也并没有消沉,而是带着他的爱继续前行。
她先是整理好王小波的遗稿,《沉默的大多数》《爱你就像爱生命》《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作品陆续上市,并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退休后每天早上醒来,她会写三段格言,写一两年,就攒到了十万字。每天的下午,她会用来看书,晚上用来看电影。
她甚至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知己,继续过着平静而又生动的生活。
就像张智霖说的:“我必定会有一天是独自一人行走,或是她独自一人行走,既然今天能牵着对方的手走,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不满,你能够在这一刻拥有着,就该好好珍惜……”
婚姻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的课题,总结起来就是一粥一饭,四季三餐。
不过,相爱容易,相处难。
婚姻不是一个人的拼尽全力,而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当婚姻过滤掉了激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再细心一点,耐心一点,做让彼此既动心又安心的那个人。
好的婚姻,能帮你分担人生的无常,也能陪你抵抗生活的刁难。而这样幸福的婚姻,都少不了经营的智慧。
真心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那个,往后余生,陪你风雨的人。
点“阅读原文”,收看完整节目
广告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十点读书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