舥艚东魁河,河面宽广,水波清澈,江南诸水道经此入阴均陡门注入大海。每年端午节在此举办龙舟赛,吸引了各乡人们纷纷到此观看,东魁河畔人山人海,东魁大桥似虹桥飞架河面之上,桥上之人熙熙攘攘。对于这座历经三百多年迄今巍然屹立的古桥,当地百姓无人不知,这要感谢钱库农民慈善家谢一聪。
其实在谢一聪之前,东魁河上已有桥。当地居民从地上挖到一块碑,据碑文记载,明崇祯年间,邑令陈晶奎曾修此桥。然而经历顺治“迁界”,江南百姓流离失散,此桥遂废。随着康熙“复界”,人员回迁,江南垟才人烟渐密。当地百姓就在桥的废址上,编竹筏为桥面,左右用绳鞭系之。因河面广深,波澜壮阔,人们行走其中非常危险,江南士民都呼吁官府修桥。然而百年以来,官府对此置若罔闻。
舥艚东魁河
乾隆丙子(1756)夏,徐恕任平阳县令,在他治理下,平阳县政通人和。舥艚百姓盼望能在东魁河上修一座石桥,但苦于修桥资金不足而作罢。有人献策说,钱库谢一聪是大地主,此人乐善好施,若他肯出资修桥,事情就成了。修桥小组派人到谢一聪家说明此事,谢一聪果然很爽快就答应,愿意出百金修桥。在他带动下,江南乡绅纷纷慷慨解囊,共筹集修桥资金七百余缗。第二年冬,一座石桥修成,据记载:“桥长四十余丈,为间者以三十计,上铺石版,支以木橛”。非但如此,又在南岸桥旁建一座凉亭,供行人歇脚。同时又在支河上也建一座小桥,至此,修桥工役全部完毕。徐恕亲自到现场慰问,见石桥“坚固平稳,蜿蜒水上,洵如长虹卧波,而行其中者,飘飘然,有凭虚凌风之致焉!”徐恕对江南垟百姓自筹资金的修桥之举大家赞赏。百姓请徐恕给桥赐名,徐恕问这桥旧名是什么。百姓说,这地方就叫“东魁”,人们习惯就叫“东魁桥”。
旁边的小亭叫“余福亭”,小桥叫“余粮桥”。因怕这桥名没有文采而被人取笑,所以请徐令另赐新名。徐恕说:“东,生方也;魁,文明之宿也。文明当生方,其文教振兴之象乎?“余粮”,栖亩岁之所以恒丰也。积善余庆,俗之所以归厚也。”徐恕说,这些名字都很吉祥,还是用旧名好。百姓希望徐恕能写一篇文章纪念修桥之举,徐恕欣然答应,为此作了一篇《重建东魁桥记》。在这场修桥的工程中,谢一聪捐资最多,居功至伟,故至今东魁大桥上仍然镌刻“清乾隆二十一年,里民谢一聪醵资重建”之字。此后咸丰年间,楼下人郑观岳又捐资再修建。
谢一聪修长桥的故事在江南垟流传,据说舥艚东魁河长桥开工时办酒席,但头位没人敢坐,因为在江南垟民间,头位是留给出资最多者坐的。大家推来推去,过了午时还不能开宴。这时有位模样很普通农民过来说:“头位没人坐,那就由我坐。”大家都不敢相信此人,想不让他坐,但又没人敢坐。见时候也不早了,只好就让这位不速之客坐了头位。酒宴结束,这人站起来要走,大家怕他赖账,就派人跟他,这位农民说:“你们放心,坐船到我家运钱。”大家将信将疑。船划到钱库,到了农民家里。农民将客人领到锅灶边,拨开灰栏石上的草灰,露出白花花的银子。这个农民就是谢一聪,从此他造长桥的故事流传开来。
对于谢一聪,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温州有一位财主叫曾培荣,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有一位寡妇家的田正好位于曾培荣的田中间,曾一直想买寡妇的田,但寡妇就是不肯卖。后来为了报复,曾培荣就是不让寡妇通过自己的田地灌水。寡妇想不明白,恶人怎么没有恶报,还那么长命富贵。于是就到平阳钱仓某庙堂里求问“灵姑”(巫婆的俗称),“灵姑”说:“你知道曾培荣是谁么?他是造舥艚东魁长桥的谢一聪转世,他做了长桥,可以做三世恶财主!”寡妇才恍如大悟,后来曾培荣也听闻此事,专门从温州赶到舥艚,了解谢一聪是何许人物。他在东魁大桥旁的碑文上,果然见到有“谢一聪”名字,就将碑文上的“谢一聪”三字挖走。如今这块碑尚在,而碑文上果然缺了“谢一聪”三字。此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真实性如何待考。至今仍有民谣云:“后谢谢一宠(聪),布施长桥三百银,转世温州曾培荣。”据谢一聪后代说,曾培荣家住温州墨池巷,谢、曾两家后代还曾经有人情来往。
清乾隆戊寅(1758),谢一聪还在钱库修“永庆桥”,据《平阳县志》载:“永庆桥,谢一聪、林亦占等建,长二十五丈,铺石锁栏,费八百金。”清代乾隆年间,钱库是著名的水乡,商业繁荣,村落之间十有七八靠架设桥梁沟通往来。有些地方如迥龙河一带,因水面深广,造桥更需耗费巨资。徐恕任平阳县令后,钱库当地人林亦占向他诉苦:每年六、七月,河水大涨,钱库百姓和行人苦于无桥,只能依靠船来摆渡,极其不便。在渡河时常有人不慎失足落河而亡,“若藉侯力以创此桥,不惟四乡之民利涉,以祝侯德也!”
徐恕明白修桥需要巨额资金,官府无力承担,他又想到了谢一聪,便亲自上门拜访。徐恕说:“你曾经出资修建东魁大桥,如今钱库是你的家乡,为何不出资修一座桥呢?”谢一聪见县令亲自登门,深受感动,觉得造桥也是功德无量之事,就一口答应下来。不过他提出一个条件:“修桥出资由我们小民来想办法,不过在修桥过程中会遇到有人阻挠,排斥阻力,那就由徐令解决了。”其实谢一聪知道,修桥虽然是惠及公共利益的好事,然而有些迷信无知的乡人会借破坏风水之名阻挠修桥。如果徐恕答应这个条件,那么修桥阻力就没有了。徐恕当场同意。于是谢一聪出资,带动众人捐资,筹集到修桥资金,从乾隆丁丑(1757)十二月开工,至戊寅(1758)四月结束,合计“桥长二十五丈,为间者十五,铺石锁栏,费八百。”桥成后,士民欢喜,请徐恕给桥赐名。据说桥修成后,惊雷骤雨,然而此桥坚固,丝毫无损,自此行人不再有出行之忧,希望“今而后诚永永相庆矣” !故徐恕就以“永庆桥”名之。
徐恕还作了一篇《永庆桥记》以纪念谢一聪等义民捐资修桥之举。其中有一句“钱库者,吴越王之道场也;回龙者,雁荡山之胜水也。古所志也,愿锡嘉名,以垂不朽。”此句一直被后人引为“钱库”得名的证据。其实徐恕在文中犯了一个历史知识的小错误,有必要予以澄清。据乾隆《平阳县志》记载,吴越王钱俶特地为愿齐师徒在南雁建“普照道场”, 并以平阳县赋税供养之,徐恕文中所称吴越道场的“钱库”,实际上是指南雁之“钱库岭”,而非江南垟“钱库”。因江南“钱库”在旧志中一直称为“前库”。 徐恕所作这段文字描写不假,然而指称是江南垟“钱库”,却是张冠李戴了。
括山将军岭,系横阳古道三条岭之一,岭脚有“将军市”之称,战乱时,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平时期,这里又是山货交易市场,市场繁荣。原来将军岭古道是经过东括山山岭蜿蜒而上的,距离比较远。谢一聪带头捐资,在原山路的西边,沿括山峡谷,开岩磊石,造了一条平整的新路,盘旋而上,号“田螺旋”,大大方便了山民和客旅出行。如今,谢一聪坟墓就在将军岭脚。这位普通的江南农民,以慈善之举,获得后世之人的尊敬,他的故事依然在江南垟流传。
你99个苍南朋友已经关注
扫一扫关注龙港大叔新闻
领导说了,
点一个工资加5毛
龙港大叔新闻联系方式:
⑴ 新闻爆料加小编微信 :lgds898【长按复制】
⑵ 广告投放电话(微信):18858849268
本台法律顾问 浙江法之剑律师事务所 郑蒙蒙 陈思思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龙港大叔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龙港大叔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