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我想把很多话
告诉自然
我的家乡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这里,舞蹈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小时候,奶奶告诉我为什么要跳舞?
就是为了和神对话。
我喜欢与自然相处,在自然里,我看到毛毛虫蜕变成蝴蝶,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而这一切,在我看来就是神的语言,所以我跳舞。我在自然中跳舞,我跳自然的舞,我渐渐学会了神的话。
后来,我从村寨跳上了舞台,跳到了更多更大的舞台,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舞,更多的人喜欢我的舞,我觉得特别开心,我觉得我把蝴蝶的话,我把白云的话,我把火的话,我把孔雀的话,我把神的话“讲”给了更多的人听。
又过了很多年,我走遍了世界,经历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我又回到了家乡。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把很多话,我的很多话,很多人的话,告诉家乡,告诉自然,告诉神。
于是我到村村寨寨去找,那些放牛的孩子,那些唱歌的老人,那些快要被人遗忘的鼓,还有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我倾听着,学习着,我渐渐听到了他们的心跳,我渐渐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渐渐学会了他们的语言,我渴望用他们的语言去诉说,因为我知道,我就是他们,而他们就是,我。
在人生中经历,在时间中觉悟,舞至此刻,我才真正明白了奶奶当年的话,舞蹈是什么?舞蹈就是人和神的对话,舞蹈就是生命,舞蹈就是生活。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更是那个命中注定的述说者。向天空说,向时间说,向神说,向更多的人说。把美说给万千人听,把过去说给现在听,更把万千的心声和希望,说给未来听。
故乡生长
1958--1980
“童年的记忆,是我创作的源泉” --杨丽萍
大理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地方,地灵人杰。风花雪月是自然,更是人的情感;苍山洱海是风景,更是人生如戏的舞台。
1958年11月10日,杨丽萍出生在云南大理洱源的一个白族人家。在这里,族人们插秧、打渔,一举一动皆是舞;在这里,蝴蝶振翅飞舞,海草随波摆动,一点一滴皆是舞。
舞蹈,就是日常生活。
在这一个神奇的地方,注定会造就一段传奇。
“在版纳歌舞团的十年,我们走村串寨,下乡演出。正是这十年,我接触到了云南深厚渊远的多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歌舞声乐,为我接下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受益匪浅。” --杨丽萍
1971年,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学习的杨丽萍,凭借着天赋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那时的杨丽萍在学习舞蹈之余爱读书,爱写诗,爱穿短裙,一双纤纤玉腿行走在艳羡的目光中。
1979年,杨丽萍在国庆30周年晚会献礼《孔雀公主》,一鸣惊人。
▲《孔雀公主》
《孔雀公主》原名《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由版纳州歌舞团排练的傣族民间舞剧。该作品获云南省文艺调演云南省创作一等奖,中国文化部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多次代表云南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泰国、缅甸演出,当时在剧中扮演喃木诺娜的青年舞蹈家杨丽萍也由此脱颖而出。
▲邓颖超与《孔雀公主》舞蹈演员们
这台神话舞剧很有民族特色和现实意义--邓颖超
北京蜕变
1980--2000
凭借着《孔雀公主》中精湛的表演,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在这个中国民族歌舞的最高殿堂,杨丽萍开始了她生命中一段重要的舞蹈人生。
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后,杨丽萍发现原本在版纳歌舞团里能跳主角的自己,在全国级别的人才中,基本功被视为糟糕,别人劈叉能到180度,她却拉不直,也跳不高。像一个恶性循环,杨丽萍退出了团队的日常训练,每天晚上自己偷偷摸摸去练功房。
也正是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她逐渐地明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那就是认定“少数民族纯粹性与朴实性”,汲取大自然的精髓,创造来自于土地与生命的舞蹈。
1984年,杨丽萍作为从云南走出来的少数民族舞者,参演了《中国革命之歌》,并在这部集合了全国最优秀舞者的重大演出中连续担任两段独舞及领舞。
《中国革命之歌》是为中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继《东方红》之后第二部重要的音乐舞蹈作品,杨丽萍由此引起全国观众关注,在舞蹈界崭露头角。
▲《月夜》
▲《春回大地》
两年后,杨丽萍凭借自编独舞《雀之灵》一舞成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突破了当时舞蹈界的普遍形态,以不模仿、不跟随成为跨时代的经典。
而在1986年杨丽萍想要参加全国舞蹈大赛时,却也困难重重。
最初,杨丽萍遭到了民族歌舞团的拒绝,她便默默地卖了手表,用所得的钱制作舞衣,又扒着带子编辑配乐。好不容易录完了《雀之灵》的独舞,当她骑着自行车去到总政招待所送录像带时,她才知道自己错过了报名时间,并且大赛并不接受个人报名,手足无措的杨丽萍当场哭了。
庆幸的是当时的一名工作人员安慰她,等评委休息的时候可以放给他们看。然后,她获得了那年的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到1989年春晚,她在全国观众面前用了3分钟时间表演《雀之灵》,使得“孔雀”在那段时间成为重要的时尚符号。
1992年,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杨丽萍应邀于闭幕式上领舞《雀之灵》,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孔雀之灵、文化之美。同年,杨丽萍受邀赴中国台湾地区表演,成为大陆首位赴台演出的舞蹈家,杨丽萍与舞伴陆亚为此次台湾之行新排了舞蹈《两棵树》,并带着《雀之灵》《火》《雨丝》等作品在台北、高雄、台中、台南连演四场,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1994年,《雀之灵》历经8载艺术魅力依然不减,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1995年,杨丽萍首次出演了电影《兰陵王》,电影讲述了一个以凤凰为图腾的部落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山林的故事,迷醉的酒神传统、原始的图腾文化,杨丽萍的舞蹈、古老的语言、苍凉的音乐,极富美感的摄影让整部影片尽显张力。
片 名:兰陵王
主 演:杨丽萍 饰 部落女首领/母亲
罗兰佐Lorenzo Callender 饰 兰陵
宁静 饰 英英
王学圻 饰 英山
出品时间:1995年
导演:胡雪桦
编剧:胡雪桦、王培公
摄影:顾长卫
音乐制作: 何训田
片长:95分钟
拍摄地点:云南丽江
年轻英俊的兰陵(罗兰佐 饰)是凤凰族部落女首领(杨丽萍 饰)的儿子,为抵御邻近黑鹰部落的侵略而奋勇征战,自沉湖底后却受神启发而复生,变得骁勇善战、杀人如麻。而兰陵的母亲临终前,将一腔热血喷向兰陵,从此,兰陵恢复了善良的本性,成为真正的王。
该片获得了1995年美国洛彬矶圣克拉里达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1995年第1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1998年,杨丽萍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自编自导了电影《太阳鸟》,浓缩了她自己的人生、舞姿和梦幻......透过这部带着些许半自传影子的电影,仿佛能看到一些些属于她的生命体验与表达。
片 名:太阳鸟
导演/主演:王学圻 杨丽萍
编 剧:杨丽萍
出品时间:1998年
片场:100分钟
拍摄地:云南西盟
在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一个依附自然的部落,他们把象征爱与性的孔雀称为太阳鸟。一个叫塔纳的小女孩迷醉于酋长和他的孔雀舞。后来小女孩走出了大山,在舞蹈领域独树一帜,却始终不能忘却孔雀舞。最终塔纳在爱人的帮助下,克服了心理上的困难,完美的表现了孔雀的舞蹈,她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有的演员用笔写自传,而我是用电影,用舞蹈”。--杨丽萍
该片获得1998年蒙特尼尔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
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
离京还乡
2000--2002
遍访深藏民间的原生态歌舞
发掘遗落在山间村寨的民族民俗遗珠
这一年,杨丽萍从中央民族歌舞团提前退休,回到家乡云南陪伴母亲与家人。
此时看到正渐渐消逝的民族传统文化,她决意行动起来,遍访云南的彝族、佤族、藏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聚集村落,深入人迹罕至的蛮荒野岭。
探究佤族鼓的奇特敲法,一针一线亲手体验彝族女孩绣衣的复杂过程,收集近千套村寨纯手工民族绣服、独特面具、手工鼓,将濒临失传的“神鼓”技法抢救性保护,竭尽心力撷取民间最本真歌舞的精髓,一部具有传统之美和现代之力的舞蹈作品,在杨丽萍的手中渐渐成形。
“艺术有根,根深千尺是家乡,我的根,在云南”。--杨丽萍
2002年,杨丽萍出演内地版《射雕英雄传》中的梅超风,“亦幻亦邪,美艳绝伦”,举手之间如鬼似魅,分外妖娆,将梅超风演绎的淋漓尽致,被称为绝版梅超风,颇受好评。
片 名:射雕英雄传
导演: 鞠觉亮 / 于敏 / 王瑞
编剧: 兰晓龙 / 史航 / 龚应恬 / 张挺
主演: 李亚鹏 / 周迅 / 周杰 / 蒋勤勤 /杨丽萍...
类型: 剧情 / 武侠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03-02-02(中国大陆)
经典作品
云°南°映°象
活的民族博物馆
“我和许多云南人一样庆幸自己出生在云南这块土地上,这里有太多的民族、太多的歌舞,而它们却正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濒临消失,我痛心疾首。我们不能阻挡文化的减少、消失,唯一能做的只有行动起来,用我擅长的舞台表演将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民间歌舞记录下来。她就叫《云南映象》。”
--杨丽萍
藏°谜
不知怎么死,怎么了解生
不知道苦,怎么体味乐
“我与藏文化特别有缘,有机会为藏文化做点事情,是一种福缘,是身体到灵魂的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藏文化的独特性闻名世界,有些歌舞在全世界堪称一“绝,民族的舞蹈就生长在他们的血液里。做藏族的东西,要虔诚地、全身心地、无欲望地投入,就像朝圣的老阿妈一样,一步一叩首。”
--杨丽萍
艺术总监/总编导/领衔主演: 杨丽萍
出品人/总制作/领衔主演: 容中尔甲
《藏迷》以一位藏族老阿妈朝圣路上的所见为线索,以藏族不同地区原生态的歌、舞、乐为元素,情景式地展现了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民俗活动、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综合了藏区民间文化的多种形式,包括宗教音乐、服饰表演、唐卡艺术和藏戏唱腔等内容,可以说,《藏迷》是一部集中藏族歌曲、舞蹈和乐器之大成的作品。
云南°的°响声
从原生态到衍生态
艺术总监/总编导/领衔主演 :
杨丽萍
“我决心收集这些流浪在外的鼓,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用牛拖马拉,把几十面大鼓,从中缅边界热带雨林的许多原始部落里拉回来了,把这些鼓堆放在一起,变成了一片鼓的森林。《云南的响声》的灵感,正是这些鼓,它们使人联想到几个世纪以前,云南还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秘境”,部落的人敲鼓的方式。”
--杨丽萍
《云南的响声》把来自生活、自然的声音逼真地搬到舞台上。以事为经,以声为纬,交织出艺术,宗教、哲学的时空。
云南民间俗话说:云南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云南的每一个石头都会唱歌,连蝴蝶拍翅膀的声音都有节奏,谷子拔节的声音都是旋律...云南的响声是小河淌水声,是大河涨水声,是峡谷里的回声,是雨林里的啸声,是大自然发出的合唱声,云南的响声是大音稀声,云南的响声是最古老的响。
孔°雀
“它在我身体里涌动、流淌”
孔雀,一直是杨丽萍追求和塑造的舞台形象。舞剧《孔雀》的故事围绕生命和爱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展开,通过春、夏、秋、冬四个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人性和爱的故事,向观众传递着艺术家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
剧中的孔雀,是鸟,也是人,是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生,这是孔雀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的寓言,如果说《雀之灵》与《雀之恋》只是作为独舞展示了极致的美,那么《孔雀》作为舞剧所表达的则是生命的哲学。
“《孔雀》是会让人感觉奇妙的舞剧,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生命、成长、人性和爱的故事。它在我身体里涌动、流淌,有感而发地表现出来。”
--杨丽萍
十°面°埋°伏
不一样的时空下
从未停止的博弈
“乾坤颠倒,幻想余生,我愿随着舞者的步伐,一起去那段浓稠的历史寻找挣扎的声音。”
—— 叶锦添
《十面埋伏》以中国舞蹈为主要动作语汇,融合行为、装置艺术及传统戏剧等综合艺术语言创造了杨式“舞蹈剧场”,以传统京剧扮相为源头,蕴含古老东方的神秘,整台演出不见刀枪,却危机四伏,暗藏杀机,正所谓“十面埋伏”也,剪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简单物质却隐喻深刻,视觉上的剪刀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简单却隐喻深刻。
黄°山°映°象
艺术观念碰撞
跨界融合
《黄山映象之天仙配》以家喻户晓的《天仙配》故事贯穿全剧,用穿越手法演绎,将传统戏曲故事与现代舞台光影进行全新整合重构,董永与七妹演唱其中精彩唱段对故事进行讲述和串联。
该剧舞美灯光采用最新声光效果,逼真再现黄山奇峰、怪石、云海;而德国多媒体艺术家Frieder Weiss的“纪实交互影像”动漫效果的采集、编程及运用,在国内表演舞台尚属首次。高科技新媒体的运用,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观赏效果,给观众带来无比震撼的视觉盛宴。
孔°雀°之°冬
光明是无限量的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停泊下来,过一种自省的生活,从而体会生命的从容与闲适。人生需要拿出大把的光阴虚掷,才能找寻到那种属于自我的方式去体会:一缕阳光 ,千仞山峰,万顷波涛,灵犀的心更像荷花上的露珠晶莹透亮。”
--杨丽萍
平°潭°映°象
与海为伴
向海而生
深度融合海上丝路文化、台海文化以及客家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以海坛历史人文、秀丽的自然风光。传统的“妈祖文化”、“南音”、舞龙、为创作源泉,通过隐形的故事线贯穿古今七千多年的文化脉络,精彩的群舞、惊人的道具、精美的服装造型,给观众带来的是穿越古今、沉浸式的现场体验。
春°之°祭
穿越幻象,历经轮回
“行到至高之景,能透视幻象,但终未悟道。神幻之幽藏着不可解之谜,善恶黑白混沌欲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众菩萨各自留存成不同的度母,那金光通体透亮,为永恒的源因,今起春之祭,众生自胜觉醒,寻幽问道,求自我灭绝,使万有重生,通达生死轮回,以祭”
--叶锦添
在《春之祭》原著的基础上展开了瑰丽的想象,舞台形式上充满了神秘的东方元素,“神”因为有了悲悯之心,自愿坠入红尘,历经万千,变成了“人”。“人”因为有了觉悟之意,甘愿奉献,无畏牺牲,又从卑微的“人”超越宿命变成了“神”,穿越幻象,历经轮回,从“无”中创造“有”,以东方释西方;以不同,求大同。
艺术获奖
1979年 《孔雀公主》获云南省1989年表演一等奖
1986年 《雀之灵》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演员一等奖
1993年 《两棵树》获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观众投票第一名
1994年 《雀之灵》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
1995年 电影《兰陵王》获美国洛彬矶圣克拉里达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第1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1997年 个人获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最高艺术奖
1998年 《太阳鸟》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4年 《云南映像》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服装设计奖、优秀表演奖
2005年 《云南映象》获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
2011年 国家文化部评为“十佳优秀艺人”;作为中国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宣传人物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2011年 荣获首届中华艺文奖
2011年 凤凰卫视2010-2011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1年 2012华鼎-中国舞蹈演员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排行榜第一名
2012年 2011网易女性传媒大奖-年度女性榜样
2012年 年度影响力人物
2015年 任北京电视台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精彩执导广受好评
2015年 作品舞剧《十面埋伏》获2015年度全国新创舞蹈票房冠军
2016年 获第九届《生活月刊》“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
2017年 作品舞剧《十面埋伏》获墨尔本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五星(满分)好评
2018年 个人获评 「 中国名片:艺术坚守者」
春节晚会
1988年 央视春晚《民族大联舞-节目之夜》· 《雀之灵》
一夜之间,亿万观众记住了这只与众不同的“孔雀”
1989年 央视春晚《舞之魂》《版纳三色》 《孔雀》
3分钟时间里连跳三段独舞,由此成为了春晚上的舞蹈“常客”
1992年 央视春晚《瑞雪》
大雪纷飞中的优美的身姿,带给观众一次诗意般的享受
1993年 央视春晚《两棵树》
借树喻人、以物言情,被评当届春晚最受欢迎的舞蹈
1998年 央视春晚《梅》
作品舞姿优美,体现出梅花热烈的情感与独特韵味
2006年 央视春晚《岁寒三友-松竹梅》
化身竹仙子,用灵动肢体生动表现竹子的生长与品格
2012年 央视春晚《雀之恋》
舞台幻化成神秘的原始森林,将观众带入生命灵动的幽静自然
2012年 湖南卫视春晚《春》
杨丽萍携小彩旗带来了创意十足寓意深刻的舞蹈
2014年 央视春晚“时间使者”
取自杨丽萍舞剧《孔雀》中“时间”一角,彩旗为跨年倒数连转4小时惊艳全国
2015年 北京卫视春晚《莲花心》
为爱徒杨舞打造独舞《莲花心》,美轮美奂令人过目难忘
精彩推荐
微信:carayawen(请注明媒体合作),或直接留言,投稿请发至邮箱:38@chinadance.com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舞蹈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舞蹈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