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鲲鹏友
昨天,3月3日。
你知道这是什么纪念日吗?
估计,很多读者摇头了。
再问一个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863计划”吗?
有些读者开始点头了。
但是,还是有些人感到有点困惑。
“863计划”,对于中国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计划,改变了中国科研走向,进而改变了中国的走向!
1980年以来,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许多国家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惜花费巨额投资。
1983年,美国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也就是知名的“星球大战计划”。
1985年4月,欧洲提出了“尤里卡计划”,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技术”。
中国应该怎么办?
一些很有使命感的老科学家,坐不住了。
中国必须在这次高科技发展浪潮中,有所作为!
必须进一步缩小与美国、欧洲的差距,而不是被越拉越远!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直送中南海!
建议书很快就摆在了邓小平案头。
邓小平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
邓小平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就在同一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启动实施!
由于促成这个计划的建议提出和邓小平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人们便称之为“863计划”。
863计划开启了中国挑战尖端、以创新推动发展的新时代。
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事业,又有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挥舞国旗,迈向太空。
浩瀚太空里,飘扬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
人类探测器登陆月球,已经很多次了。
但是,能够登陆月背的,只有中国一个!
因为,登陆月球正面,和登陆月背,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登陆月背,需要克服月背地形复杂、通讯被隔断等众多科技难题。
这次着陆,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
中国航天事业,一步一个台阶,实现了高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转变!
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变?
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863计划”的推动。
事实上,我国航天工程,尤其是载人航天工程,就起源于863计划。
得益于863计划的,不仅仅航天一项。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屡屡在世界上夺得冠军。
比如,2015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再次位列榜首。
“天河二号”的五连冠地位,由此确立!
2016年,“天河二号”的冠军位置没有保住。
但是,这次夺得冠军的,同样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是中国超级计算机战胜了中国超级计算机!
此外,在超级计算机领域,中国还有一个世界第一。
中国拥有206台超级计算机,排名世界第一。
而美国只拥有124台,排名第二。
中国为什么拥有超级计算机数量多、运算能力强?
这个成果,要归功于863计划!
是863计划的立项和资助,极大提升了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水平。
而有了超级计算机后,又可以极大带动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
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政府科研项目,有了超级计算机,可以极大提速。
在石油勘探、汽车飞机的设计制造、基因测序等民用方面,超级计算机也可以大展身手。
可以说,没有“863计划”,就没有今天中国的若干让国人引以为豪的科技项目。
没有“863计划”,中国科技的全面腾飞,也许还要晚上很长一段时间。
今天,我们推出此文,是想感谢在“863计划”决策和推进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众多政治家、科学家。
我们更想重点感谢在33年前,上书中南海的4位著名科学家。
他们是: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图片说明: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在“863计划”十周年纪念会议上合影)
他们4位,都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他们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王大珩,已经在2011年7月去世。
王淦昌,已经在1998年12月去世。
杨嘉墀,已经在2006年6月去世。
陈芳允,已经在2000年4月去世。
斯人已逝,英名永存!
他们永远离开了我们,却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贡献!
党和国家,永远记得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大珩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在颁奖词中,强调他是“‘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
我们每一位国人,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因此,我们决定推出此文,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缅怀他们、感恩他们。
斯人已逝,馨香永存!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冯站长之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冯站长之家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