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道·百家谈 第100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心声,但是孩子的真实状况和家长的期望之间难免有一些差距,不少家长对此感到无奈而又无计可施。其实,孩子需要父母积极的暗示,需要父母的信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快、更好。
01
如果有一样东西,你给了孩子,他就会变得聪明、果敢、独立、自信,也将更有幸福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会给他吗?
我想大部分家长都会回答:当然会!
的确!这是一个我们不惜花重金、全力以赴培养孩子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如今的父母这样关注亲子教育。
与我们那一代小时候动不动就会挨批挨打的状况不同,在各路专家纷纷站出来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今天,我们总是在各种场合看到年轻的家长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听到他们对孩子说:“加油宝贝,爸爸(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
可惜,这个“谎”撒得不够漂亮,在生活里,它漏洞百出!
前不久,同事孙阿姨的女儿从国外打电话回来,说自己在国外生活得非常不愉快。
孙阿姨的女儿是个超级学霸,从小乖巧、听话,顺理成章地考上了美国的大学,但是到了那边才知道,她的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在同龄人中却处于中下水平。
她和母亲说起自己的烦恼,言语中竟然有了怨怼:妈,你以前把我照顾得太好了,但是出了国,我才知道,自己竟然还是个小孩子!
孙阿姨嘴上安慰着女儿,但是心里很难过,她不知道一向自信的女儿语气里怎么会透着卑怯,也不知道自己曾经对女儿无微不至,怎么就错了?!
其实,这是很多中国家庭面临的局面,父母对儿女照顾得无微不至,儿女把这种照顾也视为理所当然,但是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却渐渐显露出来,这种不成熟即使不流露于表面,也根植于内心。
有心理学家做过调查,目前9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一片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做什么,以后会过什么样的人生,他们在专业的选择上多数是听从父母的建议和安排。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是因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帮他做决定,“封杀”了他成长的空间。
03
我们或多或少都做过这样的事吧?
追着孩子给他穿衣服,强迫孩子再多吃几口菜,催逼孩子写作业,提醒他见到邻居打招呼。
没错,很多人认为这些是父母的义务。但是,如果做得太多太细太极端了,就变成了对孩子的过度干涉。
我有个妹妹,每天早上母亲都要叫她起床,只要她有超过30秒没动,母亲就会一直在床边催她,而且分贝越来越高,简直就是一只尖叫的闹钟。
且不说任何人起床时都需要时间去适应,退一步讲,你不叫她起床她就不知道自己起床吗?
其实,让孩子学会自己按照学校要求合理安排入睡、起床、吃早餐的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怎么学会?其实很简单。
一旦她起晚了就会迟到、会挨批,那么她也从这些惩罚中学会了——我到底该怎么安排我的时间,我才能按时到校!
但是我们家长往往没有这样的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孩子每天只是在你的催逼中满含着哀怨起床,一家人剑拔弩张,孩子带着这样糟糕的心情吃早餐、上学……
很多时候,我们在孩子的童年里扮演的就是一只尖叫闹钟的角色。只要孩子一刻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我们就一刻不能停止尖叫。
04
这种干涉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
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不漂亮的谎言——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不相信孩子会自己吃饭,不相信孩子会懂得冷热,不相信孩子会自己穿衣服,自己起床,自己做作业,甚至不相信孩子会自然而然地长成一个好人。
所以,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旁边唠叨、提醒、把控……就害怕他长歪了。
可惜,家长对孩子的干涉,表面上看属于过度呵护、溺爱导致孩子独立性差,孩子没有自主权;从深层次上来讲,这种行为和思想上的包办代替将直接导致孩子内心成熟缓慢、精神世界空虚、没有力量感,而且非常不自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指出:人格由“经验”和“自我概念”构成,当自我概念与知觉的、内藏的经验呈现协调一致的状态时,他便是整合的、真实而适应的人,反之他就会经历或体验到人格的不协调状态。
意思就是说,孩子自己认为对的,依照自己的经验去做,和家长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要求他去做,给孩子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前者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必经之路,后者却是家长对孩子精神的阉割。
05
我们该怎么做?
一、真正相信我们的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
允许孩子和你不一样,他可以有他的选择,他可以有他的想法,他可以不按照你希望的那样去做。
二、让孩子接受自然的惩罚。
孩子不睡觉,就会困;早上赖床,会迟到、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在我们眼里,孩子总是走在“做错事”的边缘,那么提醒无效就不要再提醒,让他体验一次做错事的后果,比讲再多的道理都记忆深刻。
三、我们也要成熟,也要长大。
我们的长大不是能力的增强和智慧的增长,而是学会消除自己潜意识里的全能自恋,允许身边的人做他们自己,允许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把我们的眼光拉回到自己身上,自己完成自己的梦想,自己成全自己的愿望,从控制转变为放手。
生活中的允许与接纳、行动中的放手与信任,胜过一万句空洞、虚伪的“孩子你最棒!”
那么,成长路上最最宝贵的信任,你敢不敢给他?
来源:父母世界
忘记在底部留言点赞哦~
编辑丨墨池 监制丨昍朤
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性非官方平台,由台州墨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台州墨池:书法考级(回复考级)、网络教育、小程序、收银系统、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等
大家都在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