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大直径泥水盾构“海宏号”
正式始发
地铁5号线开始“穿海”
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
“海宏号”走哪了?
看看来自地铁5号线的
最新消息
↓↓↓
3月3日,已完成正16环掘进,实现了20环40米进尺。盾构机的盾体已整体进入隧道14米多,洞门已全部封闭。如果进程顺利,两个多月后,盾构将“潜入”海底掘进。
可别小看这40米,现在盾构还处于始发阶段,前100米属于试验期,180米之后盾构将正式进入海底。海底地层更加复杂,将给盾构掘进带来更大难度,所以要根据目前的掘进参数,随时调整海底掘进的计划,以保证安全掘进。
摄影:刘威
不仅大连的小伙伴
密切关注地铁5号线的进程
最近它还被央视关注了
中铁大连地铁5号线
“超级穿海工程”
被纪录片《中国城轨》收录
一起来看看
这部正在大连上演的
惊心动魄的科技大片
↓↓↓
春风十里大连湾
扬帆奋进正当时
电视纪录片《中国城轨》于2019年2月25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开始播出。大连地铁五号线“超级穿海工程”真实影像在《中国城轨》第二集中精彩呈现,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城轨建设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及重要的历史意义。
五集纪录片
中国城轨
第一集 | 改变——与时代竞速 |
第二集 | 穿越——与科技共进 |
第三集 | 魅力——与文化同轨 |
第四集 | 开拓——与世界同享 |
第五集 | 创新——与梦想同行 |
以城市轨道交通对世界及中国的改变为基点,走遍中国20个主要城市,并赴海外多个国家,用独特的视角、鲜活的镜头,真实记录中国城轨建设如何为地区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前进的动力与时代的张力。
为什么
是大连?
”中铁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中铁东北投资公司党委书记、大连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玉国说,大连地铁五号线“超级工程”被《中国城轨》纪录片成功收录,源于“超级穿海”特点、四大“世界性难题”和中铁投资人的艰辛付出。
由中国中铁承建的大连地铁5号线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区间大直径泥水盾构“海宏号”于2019年1月18日顺利始发,六大特点奠定“超级穿海”地铁工程。
一是建设模式新。大连市政府决定采用全新的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大连地铁五号线工程。
二是涉及领域广。在特许经营期内的涉及投资、融资、建设、运营、更新及维护等工作,建设期涉及土建、装饰装修、供电、通信、信号、轨道、机车车辆、人防、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通风空调等众多专业。
三是技术含量高。需深入探究技术方案,解决大盾构的姿态控制、盾尾漏水漏浆、攻克压换刀及深海溶洞处理等技术难题。
四是施工难度大。盾构区间隧道多次下(侧)穿民房、商业区、厂房、输油管线、河流、暗渠、桥梁、铁路等,且线路经过区域地质情况复杂。
五是协调任务重。线路沿大连市主干道敷设,沿线多是繁华商业区、密集居住区,沿线车流量大、管网复杂,还涉及铁路、航道、石油等重要部门。
六是环保要求严。由于大连是国际知名的“浪漫之都”,给地铁5号线建设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四大施工难点构成“世界性难题”,被“四新技术”创新破解。
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跨海大盾构隧道下穿梭鱼湾海域,面临长距离全断面硬岩掘进,最高岩石抗压强度达118兆帕;隧道底部距离海平面最深达49米,穿越地层破碎、透水性强,且与海水相连、水头压力大,接近0.5兆帕;盾构施工将穿越1538米岩溶地层,岩溶发育强烈、穿越三大溶洞群(有上千个溶洞),专勘揭示最大溶洞高29.8米;盾构下穿铁路、航道等重要设施。盾构掘进难度非常大,安全风险极高。通过积极开展BIM技术应用和工期预警智能管理研究、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创新、大连特殊地质及复杂环境下地铁围护结构设计标准和监测对策研究等科技攻关,召开大型专家咨询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等多名专家会诊“超级穿海”工程,对各种风险进行辨识、研究预控措施,以确保成功破题。
孙玉国说,大连地铁五号线“超级工程”在央视纪录片《中国城轨》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东北振兴的写照,更是中铁实力的映照,中国中铁是城市轨道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建成国内地铁、轻轨2000 多公里,占中国城市轨道工程总里程的3/5;城轨从地下到空中,穿山越海,搭建起立体的交通网络。就像我们中铁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大连地铁跨海穿行,还有即将参与的沈阳地铁、长春地铁、哈尔滨地铁,多种制式为不同的地貌、不同的城市规模提供了选择。
来源:大连发布
编辑:沐沐
校对:秦臻
责编:小王
本条微信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大连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大连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