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些动物的离去,可能让森林和草原失去最好的“消防员”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3-0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偶尔发生的野火对于草原来说是个“重获新生”的机会。但近年来,森林草原的野火愈演愈烈,对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此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除了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野火蔓延,还有哪些原因造成野火频频发生呢?


最近有研究表明,大型食草动物的消失与火灾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联系。也许保护野生动物或再引进大型食草动物可以熄灭野火的火苗。



化石中的炭——万年前的生存痕迹


约1.5万年以前,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扩张引发了一场物种灭绝的浪潮,卡车大小的树懒,体型远超现代个体的野牛和鹿,还有巨型袋鼠、猛犸象都走向了灭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在地球上留下足迹的生物都变成了化石。


在对这些化石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木炭。这些木炭层是在大型动物消失之后形成的,而且贯穿了多个地貌,这或许并不是巧合。


动物少了,火灾多了


大型动物的消失似乎让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火灾,但这似乎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21世纪初期,野火愈演愈烈而且灭绝事件不断发生,这种情况下保护野生动物或许能够帮助我们阻止野火的发生。 


生态学家克里斯-约翰逊(Chris Johnson)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杂志上写道:“近期,大型脊椎动物的不断灭绝可能是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重新引入野生动物可能有助于减少火灾隐患。”


图 | Pixabay


这篇论文是一系列探讨野生动物再引入问题的其中之一,研究的是将野生动物(以大型动物为主)引入到它们或者它们灭绝亲属曾经生活的地方,能够带来怎样的环境效益。


研究人员认为,引进野生动物或许有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减少入侵物种的影响,甚至能调节生态系统对于气候变化所做出的未知反应。


帮帮忙吧,小动物们!


气候变化和人类对土地的使用已经让野火日益严峻。


以往一些科学家专注于通过植被动态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说如何让小火燃烧而不是立即熄灭它们,以此阻止木质植被积累成为易燃物。但是动物并未成为他们的研究对象。


根据约翰逊等人的观点,动物在防止野火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小型火灾会清除木质残体,而大型食草动物也能够做到。动物们的进食模式各种各样并不一致,因此会出现一些区域被过度啃食而另外一些区域却保存下来的情况,这些可燃性或高或低的植被带“补丁”就会阻碍野火的蔓延。


图 | Pixabay


大型动物也能够给土地本身带来改变。食草动物会翻动土壤中的枯叶寻找食物,在此过程中,一些材料会被掩埋起来,因此这些材料无法成为燃料。而且大型迁徙动物踩踏出的荒芜道路也能够成为潜在的防火带。


借助动物对抗野火也是非常复杂的。某些以灌木或者小树为食的食草动物有可能促使草地疯长,因而也会提高野火发生的风险。约翰逊称:“有证据表明,非洲大象有时候能够带来这种负面影响,因此如果我们再引入物种,我们需要注意物种之间的互补,以防止隐患的发生。


捕食者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鹿的过度繁殖会破坏树苗,让森林转变为易燃的灌木丛。约翰逊称,这个问题在新西兰已经存在,那里的植被已经无法承受外来的鹿啃食所带来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本土的动物就会增加野火发生的风险。在澳大利亚,非本土的湿地野牛似乎就减少了野火的强度,而且实际上也像灭绝的物种一样起到了优化湿地的作用。


图 | Pixabay


这种差异似乎也与地域有关。研究人员称,在降雨量中等而且以草地为主的温暖环境中,大型动物能够控制火灾的历史证据最充足。但是在灌木地和干旱的草地环境中,大型动物的灭绝似乎对火灾没有太大的影响。当然,火灾发生在这些动物灭绝之后也可能只是一种巧合,气候变化也许才是幕后真凶。


尽管如此,这种可能性仍然引人深思。已有一些研究案例表明,动物可以降低野火风险。例如,人类的放牧活动降低了堪萨斯高草大草原、肯尼亚大草原和澳大利亚热带森林的火灾发生频率。


虽然揭开这一谜题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是未来,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引进更多的大型动物来降低大型野火的频率。


作者:Brandon Keim

译者:Mr.Qiu

编辑:天扬、Yuki


本文首发于: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阅读39271
动物 森林 最好 消防员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