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通讯员 金南星
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 图
坐在小椅子上,往自己喉咙里插入胃镜管,边调整插入位置,边观察屏幕上显示的胃部情况——日前,32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金城锋给自己做了次胃肠镜检查。
近五年来,金城锋平均每周要为患者做15次肠镜、30次胃镜,可给自己做是第一次。
“最近肠胃不舒服,需要做胃肠镜,就想自己做一次,可以知道用多大力气时患者会痛、不舒服,以后操作时就能调整,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3月5日,金城锋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去年下半年起,金城锋多次出现腹痛、腹泻。“遇到这样的情况,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金城锋说,自己接触过不少因为畏惧而忽视检查,导致病情延误的患者,知道及时检查的必要性。
决定做检查后,他又面临两个选择:让同事做,还是自己做?
“让同事做,我只能知道作为患者的感受;自己做,就能既当患者又当医生,知道医生用多大力度插管时身体的实时感受。”金城锋决定自己做。
那天,他独自进入检查室,一名同事等在检查室外,万一他“失手”可以及时补位,完成检查。
先进行的是胃镜。一般操作中,患者侧卧,但为方便自己插管和观察屏幕,金城锋坐在面对屏幕的小椅子上。
“胃镜管一接触舌根就感觉恶心,想吐。我像指导病人那样默念着‘鼻子吸气,嘴巴吐气,深呼吸,慢慢呼吸’,重复了五六次,才把管子穿过咽喉。之后就比较顺利,进入胃部后恶心感减弱,我一边调整胃镜方向,一边观察屏幕,约3分钟后拔出管子,结束检查。”他告诉澎湃新闻。
肠镜检查要从肛门插管,自行操作难度更大,金城锋调整了好几个姿势,选择半坐在小椅子上进行。
“以前不能完全确定插管遇到阻力时是调整方向还是继续用力,经过自己这次,有了很明确的感觉。”他表示,当时自己忍着酸胀感边摸索边检查,平时10分钟能完成的肠镜花了约1小时。
完成检查后,金城锋的感觉是的确有不适感,但只要做好心理准备,过程中配合医生,是可以忍受的,没有传说的那么痛。
“自己操作过后再给病人做,手法上有了些改进,更顺手了,对病人的感受也有了切身体会。”他觉得,这次尝试很值得。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澎湃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