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1962年离开我们,他短暂的人生只有不到22年。
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雷锋精神从此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时间已经过去了56年,在飞速发展的当下,雷锋精神如何传承,学习雷锋又该怎样融入时代的内容。
其实这个问题,从我们的新闻中就能得到回答。当“最美弯腰女孩”张钰敏为素不相识的老人系上鞋带时,我们看到的不正是雷锋那奉献爱心“搭把手”的精神吗?当好人付守库一次次跳入冰冷的海水救人时,我们看到的不正是雷锋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吗?当一位位“青岛工匠”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时,我们看到的不正是雷锋那“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吗?
56年来,雷锋精神从未远离,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它已经成了我们所有人的一个“精神基因”,当有人需要帮助时,是雷锋精神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人人搭把手,人人出份力,雷锋精神,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分善意之中。
今天的微观点,我们就来说说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欢迎留言讨论!
谁是雷锋?
如果雷锋还活着
他会是一个年逾古稀的慈祥老人
生命意义何在?
如何予以解答?
几十年前
这位中国的普通士兵
给出了自身的答案
1940年11月
雷锋诞生在湖南长沙县
一个农村家庭
很小他便成为了孤儿
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解放后
在人民政府的关心下
雷锋逐渐坚定了信仰
从一个父母双亡、备尝艰辛的孤儿
成长为祖国建设
生产一线的青年骨干
20岁
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他给了入伍这一天
最隆重的仪式感
在新日记本的第一页上
他贴上了黄继光的照片
倾泻着自己的感想和誓言:
我,一个在旧社会
受苦受罪的流浪孤儿、放猪娃娃
居然成为一个国防军战士
我的心就象大海的浪涛一样
我要把我可爱的青春
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
信仰、誓言和个人的命运
从此再也不分离
雷锋的眼里便再也没有了自己
他把多帮别人做点好事
看做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战士乔安山的母亲病了
他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钱
买了一包饼干送给他
当乔安山回到家中
打开饼干包时
发现里面还放着十元钱
一天晚上紧急集合
战士韩玉臣的棉裤
被汽车电瓶的硫酸烧了个窟窿
回宿舍他倒下就睡着了
雷锋却拆下自己的帽里子
给他把破洞补起来
补完又轻轻地盖在韩玉臣身上
部队每年发两套军服
而他从1961年连续两年却只领一套
他说
“一套就够穿了
破了可以补一补
给国家能省一点是一点”
有人说他是“傻子”
他在日记里写道
“如果说这是‘傻子’
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
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建设祖国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
如果雷锋还活着
他现在是一位77岁的老人
他一定会慈祥地看着这个世界
看着他曾经为之付出的祖国
蒸蒸日上、潜力锦绣
然而他的生命
却永远定格在了22岁
1962年8月15日
雷锋在执行公务时
不幸牺牲
他曾经说的话
到现在
也让人热泪盈眶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
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
毛泽东
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
向雷锋同志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说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
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当有人需要帮助时
大家搭把手、出份力
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许多中国人
对善良和热心肠的启蒙认知
是从“雷锋”这个名字开始的
这个名字本默默无闻
却在中华大地代代相传
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
矗立起人生价值坐标中
最挺拔的那座丰碑
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他,从未走远
(来源:新华网)
QTV-1《今日》每天17:00 - 17:30,《今日60分》17:30-18:30,爆料电话85701777,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蓝睛app留言。
青岛人身边的新鲜事,都在这儿!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青岛电视台今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青岛电视台今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