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过去40年要是没有坚持中国模式,恐怕连国家都解体了”

作者:观察者网 来源:观察者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3-06

“坦率地讲,我们回望过去40年,要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坚持,要是没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恐怕中国这个国家都解体了,不要说什么中国崛起。”


3月4日,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八期播出,节目主讲人张维为谈及“中国模式”的概念、内涵以及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并对外界对“中国模式”的误解做出回应和阐释。


第八期视频截图


以下为节目演讲部分: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我先给大家讲一段我自己的经历,就是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的外交部翻译室工作,那么翻译室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做翻译,那么应该讲这是蛮有挑战性的工作,从我个人来讲也是一段确实十分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那么那一代的中国领导人讲话有很强的个性。


你比方说邓小平,他经常讲“中国无非就是块头大”,那么李先念当时国家主席,说“我当过财政部长,甜酸苦辣都尝过”,学英文知道这不容易翻。那么当时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他也讲中国发展这个大的趋势,他说没有毛泽东也会有“毛泽西”,比方邓小平讲“块头大是指什么,另外如何找到对应的英文表述。


所以当时我们在翻译室里面有一个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协商民主,每个星期都有一两次叫业务学习,那么大家把自己每天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汇总起来,然后一般是我们年轻翻译先拿出一个初稿,然后再一起讨论,最后请翻译室几位资深的老同志来定稿,叫群策群力,或者民主集中制,然后就编成一本一本的我们叫“翻译难点”,我现在还留着不少,作为历史回忆。



那么这个故事和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话题有什么关系呢?就当时我们在这个业务讨论会的时候,讨论翻译难点的时候,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讨论过邓小平讲的“中国模式”,怎么翻译这个概念,那么当时有的人翻译成the Chinese model,有的人翻译成the China model,有的人翻译成the Chinese approach等等,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我们还是把它统一为就是the China model


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多数人都觉得这个语感比较对,学外语的知道,最后就是语感,这是最关键的。那么后来我们国内学术界也好,这个媒体界也好,甚至政界也好,觉得对这个“中国模式”引起很多争议,而且普遍都不怎么用。那么我个人实事求是说是觉得挺奇怪的,因为邓小平是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邓小平文选》里面,大概我粗粗算下来有6次用到过中国模式。


那么在学术层面提出中国模式,我算比较早的学者之一。那么过去我记得大概10来年前,纽约时报记者曾经采访过我,他说你们高层有人讲,没有中国模式,你说有中国模式,我说我经过自己研究是有中国模式。我记得习近平主席去年也说,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也就是说确实是有“中国模式”,我们不输出(注:“去年”应为2017年。此话出自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那么下边我想,因为今天时间比较有限,我想简单地谈一谈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方面所采用的不同的模式,做一个比较。那么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当中采取的模式是两种:一种是“激进的改革模式”,一种是“保守的改革模式”


那么“激进改革模式”的特点,我叫做“双休克疗法”,就是政治方面,以西方政治模式为蓝本一下子把所谓一党制变成多党制;那么经济领域内也是以西方教科书为蓝本,就是一夜之间完成所谓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双休克疗法”的结果几乎是灾难性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选择了这个模式,结果苏联迅速解体,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我自己是在1990年6月访问了苏联,那是它解体前一年半,当时正是戈尔巴乔夫大张旗鼓地推动他的激进改革模式,叫政治改革压倒一切。到了苏联,真是感触良多。我没有想到一个能够生产原子弹、能够生产宇宙飞船的国家,竟然生产不出一双像样的鞋子,我当在莫斯科最大的红场的百货商场里,我看到女士皮鞋就是一两种款式,从小号到大号,一个模子出来的,大家排着长队买。街上的餐厅非常非常少,而且关门得很早,12点到2点钟,你排着队几乎要排到了,它说关门就关门了,没有东西吃了。苏联经济明显可以感到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当时陪我那个苏联社科院的小伙子,他说我跟你讲我们最新的关于戈尔巴乔夫的故事,他说有一个人要去刺杀戈尔巴乔夫,他说他干得太烂,要把他给干掉。所以拿了一把枪就去克林姆林宫,但过了一会儿他就回来了,人家问他怎么样,你完成任务了?他说没有,他说想刺杀戈尔巴乔夫的人排着长队,他说等不及了,只能回来。所以一个大国领导人,雄心勃勃的政治改革压倒一切,但是经济崩溃了,自己的威信也荡然无存了,所以他改革肯定是没法成功,当时我们就做出这么一个初步的判断。


那么另外一种模式,“保守改革模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特点是坚持原有的体制,计划经济为主,然后有一些有限的市场调节。那么这些国家最大的特点是对市场经济、对全球化非常恐惧,以我个人的观察就是,卡斯特罗时期的古巴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我是2005年夏天,我专门一个人去做了10天的调研,我住在一个工程师的家里,后来因为非常熟悉了,他也给我看他们的各种各样的票证,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还要多。你可以想象到的猪肉、羊肉、大米、面粉、食油、鸡蛋,甚至古巴盛产的食糖,糖都是凭票供应、凭证供应的,都是配给制。后来我就跟房东探讨,我说是不是因为美国的制裁?他说这只是一个原因,因为他也关心中国所做的一切,所以他说关键原因还是政策有问题,他说比方食糖,它的价格太低,糖农没有积极性。另外,他说我们的企业没有自主权,那么什么东西进口,自己都没有任何自主权。


当时古巴进行了一些带有市场调节意味的改革,比方允许个体户、小商小贩做一点生意,但一旦出现一些所谓叫投机倒把,然后马上政府就开始紧张,搞一个“纠偏运动”,结果就是经济失去了活力。当然,实事求是说古巴也不全是缺点,比如它这个供给制或多或少保证了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准,它是根据人的营养需求,照卡路里来算的。所以如果你去过很多发展中国家,你会发觉就是发展中国家你会看到很多营养不良的人,在古巴你见不到,它这个基本水准它保证的。另外,它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低保,虽然你到药店去,药店里没有多少药,这个种类非常非常少,但你可以感到就是它政府还是做了很多努力。


那么我比较一下就是,应该说中国避免了“激进改革模式”,也避免了“保守改革模式”。我们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当时这两种模式在中国都有很多人支持,包括戈尔巴乔夫,很多很多人支持,“保守改革模式”也有很多人支持,但中国坚持自己的模式,我叫做“稳健改革模式”。


1987年10月的时候,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到北京,那么他和邓小平非常熟悉,两个人是手牵着手进入会谈,在中南海见的。那么当时苏联和东欧的动荡已经初现了,那么邓小平给他提一些忠告,邓小平这样讲说: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不要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做法,他主要指苏联;然后不要丢掉自己制度的优越性。


1987年10月13日,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亚诺什访华。邓小平在中南海与卡达尔携手步入会谈厅。 (图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卡达尔本人是非常赞成邓小平的观点,但他党内那些他的同事和他意见完全不一样,他们认为要在匈牙利推进“彻底的政治改革”,跟戈尔巴乔夫一样,使匈牙利变成叫“民主社会主义的实验室”,结果就有后来的一样的“双休克疗法”。


今天你碰到匈牙利人去问一问,他们会非常后悔,他们说当时在整个苏联阵营里,匈牙利的模式是最接近中国今天的模式,它的市场化程度最高,但始终没有迈出市场经济这一步。那它当时这个,你到那儿当时去看,你就感觉它的市场是相对比其他东欧国家、比俄罗斯要繁荣的多,但是最后也没有办法,被忽悠了。


那么现在看来就是邓小平当初对卡达尔讲的三条意见,也是对中国自己的这个模式的一个很好的概括,就是不照搬西方,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放弃自己的优势。在这“三不”的基础上,大胆地探索进行体制创新,学习别人,借鉴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那么邓小平推动这个我叫做“稳健改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也是我自己的总结,就是大规模的经济改革,辅之以必要的政治改革,实际上政治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为经济改革铺路的,最后落实到民生的显著的改善,今天叫获得感。所以在经济改革方面,应该说中国借鉴了西方的这个市场经济的一些长处,发挥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同时也发挥了社会主义宏观平衡的优势,那么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陷入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财政危机的主要的经济体,而且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在还走到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那么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我们国内主要有两类人或者两种人是不赞成中国模式的,一种是我完全可以理解,就他认为“模式”这个词意味着“样板”,意味着人家要照搬,我对这部分我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分歧通过沟通是可以消失的。另外一种,他们是本质上是不赞成中国模式所包括的内容,他们非常之不自信,他们觉得只要你跟西方不一样,你就永远在转型,那么你转型还没有到位,所以他本质上是否定中国所做的这些,所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原因。那么从他们角度来讲,怎么能够有中国模式呢?他说只有西方模式,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坦率地讲,我们回望过去40年,要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坚持,要是没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恐怕中国这个国家都解体了,不要说什么中国崛起。



我一位朋友,也是一位学者,他曾经这样调侃过我刚才讲的第二种人,他带点挖苦,他这样说的,批评“中国模式”主要有三个观点。第一,中国还“不完善,还有很多缺陷”。然而,现实的世界怎么可能没有缺陷呢?当然,美国是完美无缺的,美国的经验完美无缺,所以可以有“美国模式”,不能有“中国模式”。第二,中国还在“变化”中。然而,现实的世界怎么可能有不变的国家呢?哪个国家在几十年里没有经历过巨大变化呢?当然,美国,美国200年没有变,所以可以有“美国模式”,不可以有“中国模式”。第三,中国太特殊,中国的经验不能扩散,而且扩散有害。但是哪个国家经验不是特殊的呢?当然,美国的经验不是特殊的,美国经验可以扩散,而且扩散了对他国无害,所以可以有“美国模式”,不可以有“中国模式”。当然这是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调侃,但也很能说明问题。


那么关于“中国模式”,我个人认为,实际上今天我们国内,包括学界,包括媒体,甚至一些其他的方面的人,有一些误解。


那么我觉得有这么几种误解,第一种误解认为中国模式是外国人首先提出来的。那么一般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一个美国学者提出“北京共识”的,叫雷默。那么他讲“北京共识”的时候,对中国模式的一些特点做了个概括。那么我说我们应该肯定雷默先生本人对中国模式研究作出的贡献,但是据我自己的了解和查阅,邓小平最早是在1980年就说“中国模式”,用这个概念了。80年代整个的过程,80年代他用了很多次“中国模式”,就我前面讲的,我查到有6次,可能更多,那么雷默先生到2004年才提出“北京共识”。所以我觉得,我个人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重要的软实力,作为一个概念来说,那么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把这概念的发明权拱手让给外国人,我觉得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中国自己的政治利益。这就是第一个误解,我们给它破掉。



第二个误解就认为这个“模式”这个词意味着一种“样板”、一种“示范”,我们不能把自己模式强加于人,所以还是不用“中国模式”为好。我的理解,“中国模式”就是指“中国自己一整套的做法、经验、思路、制度安排等等”,像我们过去4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大量地使用“模式”这个词的,“苏南模式”、“浦东模式”、“深圳模式”、“温州模式”等等,我想指的都是对这些地方改革开放独特经验的总结,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你要学也可以,不借鉴也可以,或者有选择的借鉴也可以,所以我觉得这个误解也是可以消除的。


我自己在2006年的时候,曾经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国际版发过一篇文章,当时那个中非首脑峰会在北京召开,我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国模式的魅力”,没有引起任何误解,那么我讲的就是中国自己“一整套的做法”,我觉得可能会对非洲产生影响,因为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我走得比较多。


第三种误解是强调中国模式还没有完全的成功,还没有定型,所以谈论中国模式还为时过早。那么其实中国模式虽然有自己的缺陷,还在演进之中,但已经确实取得了就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坦率说是望尘莫及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迅速崛起,所以我说中国模式已经震撼了这个世界。那么至于讲一个模式要到定型才能被称之为模式,我们可以商榷一下。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都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的,都是某种意义上不断演进的,如果说这个模式完全定型了,不用与时俱进了,恐怕就是这个模式走衰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恐怕就可以理解西方现在的模式,它认为定型了,包医百病最好的模式,结果却明显地在走衰。而中国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模式,是一种不断自我完善的模式,一种与时俱进的模式,而且主要的特征我个人认为已经形成了,而且我会认为这些特征还会继续指导中国继续往前走。


下面我想简单地跟大家探讨一下,就是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高领导人,他是怎么来讨论“中国模式”的。那我个人总结了一下,他主要从三个角度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


第一是一般性地描述世界政治世界经济。比方他多次讲过,“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模式解决”。那么1990年7月的时候,他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时候也讲过:“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要求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


那么第二种情况是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时候,那么他经常讲,特别谈到中国革命的时候,他多次讲过“中国模式”。比方说1980年4月,他接受一位外国记者的采访,他就说了“一个国家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要靠自己的力量,革命不能像商品那样随意地输出或者输入的。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任何一个国家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那么他也讲过,他说: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既然是这样的,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做。他也说,“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理,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那么这就使我想起就是60年代的时候中国和苏联之间意识形态的论战,当时有“九评”,九篇重要的评论中国发表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谈苏联要搞“老子党”,中国就是不买账,所以双方必须平等,必须互相尊重。


那么第三就是在谈我们今天讲这个“中国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1985年9月的时候,邓小平会见加纳国家元首罗林斯,当时我是担任翻译。那么他对加纳的客人就说:“不要照搬我们的经验”;“你们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那么1988年5月的时候,他会见莫桑比克的总统,他明确地讲,就是“中国有中国的模式”。然后他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建议莫桑比克“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能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


邓小平会见加纳元首罗林斯(左二为张维为)


那么我们应该承认就是我们正式的文件中使用得比较多的还是“中国道路”,但是“中国模式”的概念现在确实用得越来越广。中国道路这个概念和中国模式的概念,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区别?一家之言,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两个概念在狭义的层面是有所区别的,你说中国道路,因为你非常明确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这更多一点意识形态的色彩。那么相对而言,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更加中性一点,主要指的是中国自己的一整套的做法。但在广义层面,我觉得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我觉得它都是指中国人自己的一整套的做法、经验、理念和制度安排。那么其实我个人觉得,“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在国际交流中使用更加方便一点。


好吧,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一些思考,今天就谈这些,我们下次再继续谈这个题目好不好,谢谢大家。


- 完 -



【1月7日起,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每周一21:30在东方卫视播出。每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将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系统阐释中国模式的优势和先进性。】 






点好看,真的会变好看哦~!


阅读37398
中国 国家 
举报0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号:guancha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观察者网

微信号:guancha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