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婶代表记——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和小庙子村的新故事
“总书记提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说到了咱心坎里。建设好生态环境,山更绿,水更清,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小庙子村的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回想起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一直心潮难平。
小庙子村俯瞰图(3D效果)
赵会杰,这位普通的北方农家大婶儿,说起话来带着“三句半”式的“萌”感。
今年,她想围绕农村种植养殖污染治理提出建议,呼吁各界共同关注美丽乡村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她也带来了小庙子村的新故事。
“死磕”,为了不再受穷
3月里,飘着年味的小庙子村秧歌锣声响起,吃过早饭的村民们一路踩着鼓点来到广场。小村到处热气腾腾,红火。
春月期间,小庙子村村民们正在广场上扭秧歌,一派喜庆热闹的氛围。2019年2月1日,安鹤杰摄
要在过去,可不是这样。往往元宵节一过,村民就离乡外出打工,小村庄瞬间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
小庙子村地处山区,人均耕地不足2亩,过去日子非常苦。20多年前,整天呱呱说个不停的赵会杰,却爱上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从富裕的乡镇嫁到山里,她“认命”。但有一样,她不认穷。
赵会杰,白里透红的大脸盘、眯眯眼、大嗓门,长相带着点“萌”,身板儿比村里的很多汉子都壮。
赵会杰站在小庙子村民俗博物馆内自拍录视频,展示村里保留下来的老物件。
2009年,赵会杰被选为村支书。刚上任就接到开会通知,兴冲冲去了,结果发现是落后村支书培训班,“丢人!”个性刚强的赵会杰暗下决心:小庙子村必须改变,跟贫穷“死磕”到底。
赵会杰发现村里的穷根之一是“货到地头死”,农产品收购车辆进不来,外村的玉米一斤8毛,小庙子村只能卖7毛。这哪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修路拆迁,涉及农户多,拆谁家都不乐意。赵会杰就来个“蚂蚁啃骨头”,挨家挨户磨。耗时一年多,生生把嗓子磨破,不得不做了手术。最终,小庙子村实现水泥路户户通。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还是通不了车,为啥?有河。
一条河穿村而过,一村两隔。“一到汛期,如果遇到发大水。玉米、胡萝卜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
小庙子村有一条河穿村而过,去年,赵会杰带领村民们将漫水桥改造拓宽,趟水过河的历史终于结束。
赵会杰又开始带领村民没日没夜“死磕”,修桥。有一次忙到深夜,她骑摩托车回家摔断了腿。可赵会杰说:“摔断腿怕啥,脑子又没坏。”她拄着双拐又“溜回”项目上。村民们说,她“拼了”,咱“跟着”!
桥修通以后,村民田玉东指着墙根扔着的胶皮靴子说:“过河再不湿脚了,庄稼的价格,涨了。”
小庙子村的农民正在起获中药材。2018年9月26日,安鹤杰摄
如今,中药材加工厂建成,村民们纷纷参与种植中药材;发展中药材初加工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与药业公司合作,实现订单化种植,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产业找到了,农民腰包眼见着鼓起来。全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4000元左右。小超市老板尤俊广眉开眼笑:“大家富起来了,连我这小超市一年都能挣十几万元,赚了。”
小庙子村村民们正在领取专业合作社分红。2019年2月1日,安鹤杰摄
“代表”,“黏”在村民心里
村支书大小是个官,2018年,赵会杰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更加“重量级”。可在小庙子村村民眼里,她始终是“萌萌哒”,大家还给她起了一堆“外号”。
“书记有时候是个‘胖陀螺’,有时候又是个‘黏糕脚’。”走在村里,只要提起赵会杰,人人都抢着话说:
——说她闲不住,像个“胖陀螺”。大正月里,入户走访起草议案建议,张罗开春后的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里新一年的产业规划……她“说话快,走路快,吃饭快。”赵会杰笑呵呵地说:“咋忙也不见瘦,这是不是网上说的过劳肥?”
——说她办事“实”,有双“黏糕脚”。别看赵会杰风风火火,有时候又“黏糊”得很。村民只要有事找上她,不给解决明白,绝对不罢休。“小事可不‘小’,工作没做到位,就像种地没浇透水,太阳一晒就干了,小事拖成大事。”赵会杰说。
就连小庙子村给困难户发放救济品,谁家发米还是发面,都有“学问”。
“这家有女人会做面食,就发白面,那家就一个‘光棍’,就发大米,用电饭煲一煮就行。”赵会杰说,村里每家每户啥情况、有啥变化,都得记在心里。
赵会杰和村民们在蔬菜大棚了解西红柿的生长情况。2018年8月14日,李国志摄
赵会杰把村民的事记在心里,也把自己“黏”在了村民心里,有困难找“代表”,成了小庙子村村民的第一反应。
大到生病住院,小到水龙头漏水,只要村民找上门来,赵会杰从不推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反映!“我自己平时忙,家里脏衣服可以堆,但工作却堆不得。因为,咱是人大代表。”赵会杰说。
赵会杰和村民们站在小庙子村党群活动中心前,一起自拍录视频。
“知足”,为啥还不满足
赵会杰和村干部们风风火火地干,小庙子村一天一个样。赵会杰是满族,过去最大的愿望是富足。问她现在的感受,她说:“知足”,又说,“还不满足。”为啥?光有钱不够,环境好,才算是真的好日子。
前几年,穿村而过的阴河,上游小作坊往河道里排放污水,河水也变得乌黑,几百米外就能闻见臭味,这样的水浇完地,地里的胡萝卜全都霉变了。“臭”水一度成了村里最大的“闹心事”。
作为人大代表,赵会杰急了,代表村民向上反映。环保部门多次调研,对上游小作坊进行治理,“臭水”终于又变成清水。
小庙子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垃圾分类箱,村民们慢慢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2019年2月1日,新华社记者安路蒙摄
现在走进小庙子村,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
家家门口都摆放着垃圾分类箱,建了占地约10亩的现代化防渗漏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都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村里还设立垃圾清洁公益岗位。“想想过去上游流下来的臭水,闹心。”村民们说,现在不但自己要保护好,还要替更多人保护好我们的水,我们的山。
小庙子村街景(3D效果)
自从去年在全国两会上向习总书记汇报小庙子村的“奋斗史”,得到总书记的赞许与鼓励,大伙儿的干劲更足了。日子越过越好,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耕地全部实现了节水滴灌,绿化了3200多亩荒山荒地,就连合作社的烘干设备都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一到夏天,山上绿树成荫,山下农田连片,清清的河水穿村而过,像画。
小庙子村街景(3D效果)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小庙子村又有了新计划:借着独特的满蒙民俗“干”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
这就是赵会杰和她的小庙子村,“最平凡”的代表,来自中国“最平凡”的村落,每天上演着“最平凡”的故事。而这一切,却正汇聚成当今世界最波澜壮阔的史诗!
|来源:新华社
|本期责编:宋彦慧
|本期审核:何海昕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内蒙古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内蒙古晨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