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有的狗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皮囊之下竟然藏着……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3-08

什么时候狗子也能有医保啊?


都市生活压力过大是常态,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再多彩一些,很多人终于从养一个毛绒脚垫、一个鸡毛掸子和一台扫地机器人的小圈子里,跳到另一个可能持续十几年的更大圈子(深坑)里——养狗


本人当初就是被这个小表情套牢了


最初,有人为了缓解生活压力、找到陪伴而养狗,但是养狗之后的很多事情好像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我家的小柴(上图那只),刚领回家半个月,突然有些食欲不振。作为新手铲屎官,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带着梁静茹给我的勇气就踏入了宠物医院的大门,大夫说可能是卖狗的没有注意卫生,染上寄生虫了,问题不大,给我开了一些药。去结账的时候, I was like……


图 | giphy.com


本着“进了我家门,就是一家人”的负责任原则,也为了完成“撸狗一时爽,一直撸狗一直爽”的梦想,还是咬牙出示了付款码。不过回到家还是非常肉疼的,人看病还有医保和商业保险,但是动物生病实在是硬支出,动辄成百上千,要是重疾还得上万,这谁顶得住啊?狗啥时候也有医保就好了

 

最终,我决定换掉狗子原主人送的驱虫药(针对寄生虫的种类太少),老老实实做好每三个月驱体内,每一个月驱体外。不同步的周期虽然让人凌乱但必须得数着日子过。还特地向大夫讨来了《如何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喂主子药》的视频,看的很开心,但是等我上手的时候我就哭了,因为狗子看样子也是深谙《我不吃药之一百八十六式》。


药是不可能吃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 gifak.net


最终战果是,狗子吃了差不多药片的1/3,吐了一地口水,附赠我20多组白眼。当下只能衷心祝愿它除了绝育,不要再进医院了。


有的病原体,躲是躲不掉的


不养狗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狗虽然地位没有猫高(?),但在家还是好吃好喝供起来的,哪那么容易得病。这是折磨自己又折磨狗,值得吗?值得。

 

狗子不是宅居动物,每天需要出门交际、上厕所,在家也喜欢“摸爬滚打”,好奇地用自己的口鼻探索世界。在这些过程中,狗子有非常高的概率会被寄生虫袭击,随时随地,不分季节


请问这狗有人要吗?没人要的话就丢这里了哈 | reddit.com


体外寄生虫直接藏匿在狗子皮肤上,吸血或以表皮残渣和组织液为食。但是由于毛发太厚,如果狗子不挠或没有表现出其他异样,我们不易察觉;体内寄生虫通过母犬传染、蚊虫叮咬或误食虫卵染上,通常在狗子体内各个部位中,症状通常也不尽相同。

 

说出来可能不信,有的狗看上去一副好皮囊,但是皮囊之下却真实存在着下面这些会带来危害的“小朋友”。


虫恐的同学慎点(或者滑快一点)



跳蚤


跳蚤听上去像活跃在猴子身上的小虫,在猫狗身上也都非常常见。它们以吸血为生。它会带来剧烈瘙痒、产生季节性湿疹,严重时会产生局部溃疡、营养不良贫血,感染某些绦虫的风险也会提高。


狗蚤 Ctenocephalides-canis | wikipedia


蜱虫


相比于其他几种寄生虫,蜱虫对于人体的伤害都是让人害怕的,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够大,视觉冲击力已经足够了。对于狗来说,也是更为致命的体外寄生虫。蜱虫的生长周期非常短,而且从卵到成虫的三个阶段中,每个成长阶段都需从一个宿主吸血进食,然后回到地面去蜕皮、产卵,这波血回得妙啊!蜱虫想要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会找到三个小可怜来寄生。如果上一波宿主是某些病菌携带者,那接盘侠就更倒霉了。而且蜱虫非常硬核,具有超强的环境耐受力,有的成虫可以不吃不喝生活两年


肉眼可见的凶猛 | tuchong.com


并且,被蜱虫叮咬之后,可不是简单的瘙痒,它同时还会传染寄生虫。蜱虫体内寄宿的巴贝斯虫体,在吸血时会溜到宿主体内,导致人或动物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出现贫血、发烧、或是血红蛋白尿。贫血到达了一定的程度,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可能会衰竭。

 

蜱虫叮咬还可能会导致病毒性疾病,如森林性脑炎。可能会有一些细菌性的感染,比如莱姆病(人也会得哦),感染后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等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1][2]艾薇儿也是因为治疗蜱虫引起的莱姆病而隐退五年。


     江湖上也早已流传着“蜱虫狗”的传说 | tuchong.com


<<  滑动查看疥螨蠕形螨耳螨  >>



心丝虫


可怕的寄生虫连名字也起的那么可怕,并且这种可怕的寄生虫是通过无孔不入的蚊子传播的。就算在夏天不让狗子出门,也还是难免逃离蚊虫的骚扰,毕竟对人类来说这也是一个问题。和蜱虫一样,蚊子也是疾病的搬运工,叮完一只患心丝虫病的狗子,下一只被叮的大概率也会遭殃。[3]


蚊子是真的很可恶了 | tuchong.com


被蚊虫叮咬传染的犬心丝虫病早期不会马上发病,因为幼虫极小,感染初期并不会有任何症状;等到6-8个月之后,幼虫长大为15-30cm的成虫,主要集中在胸腔的大血管和心脏处。如果血管开始被心丝虫阻塞,就会出现咳嗽、精神委靡、食欲下降等征兆,末期更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甚至是心肺功能衰竭致死。[4]如果这时才发现送医,那就已经晚了。


实物图就不放了,示意图应该足够令人窒息 | North Ogden Animal Hospital


<<  滑动查看蛔虫钩虫鞭虫  >>


对比这么多难以直视甚至致命的寄生虫,还好我家的狗子只是轻微的蛔虫感染,正如开头我学到的教训那样:定期给狗子服用(或滴)有针对性的驱虫药,就可以提前有效预防这些寄生虫病


躲不掉,我开个盾不行么?


然而市面上的驱虫药也大相径庭,从使用方式(内/外)以及覆盖病虫的种类参差不齐,让选择恐惧症非常难受;每月一外驱、三月一内驱的不同步周期也让本身就忙碌&记忆力退化的社畜们晕头转向;以及《如何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喂主子药》的教程看了80遍依旧手法生疏。所以针对驱虫药,我目前的需求就两个,高效,并且方便。


图 | reddit.com


最近试了试勃林格出的一款一点都不便宜的驱虫药叫超可信(相当于是内外同驱版的尼可信),虽然每月都需要吃一颗,相比起三个月一剂的猛药,它的药效更加温柔平缓。光内外同驱这一点就简直省了我太大的工作量, 不仅不会被体内体外驱虫的不同周期搞晕,还能防止狗狗洗澡、玩水导致体外驱虫滴剂不断流失;口感是牛肉味,也不用狗子惨烈地battle 25个回合,他自己会抢着吃(至少我家的是)。


不用动,狗子会自己凑上来吃


功效上面,超可信针对致命的心丝虫和“难以自拔”的蜱虫都能够覆盖到。其配方中有阿福拉纳(Afoxolaner)米尔贝肟(Milbemycin Oxime)两种成分,前者是驱杀跳蚤蜱虫的黄金成分,驱虫效果也很可观,外驱可以6小时消灭跳蚤,48小时消灭92.7%-99.7%以上的蜱虫。[5][6]后者米尔贝肟是目前防治犬体内寄生虫的特效药,能特效防治心丝虫,高效防治钩虫、鞭虫、蛔虫等体内寄生虫。两种成分结合,基本可以做到用一粒药完成对狗狗由内而外的保护。[7]


根据不同狗狗体重需要选择不同的款


至于为什么一个月就要吃一粒?一方面是让药效均匀释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寄生虫的生长周期很短,比如跳蚤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半个月半个月就能长大成虫,然后在一生产下2000枚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地钻空子。[8]为了给狗子更加长情的保护(更多也是遵医嘱),每月定时按剂量喂药也挺保险的。

 


超可信在天猫福来恩宠物用品旗舰店就有卖。3.7号开始买两盒超可信还能获赠一个和著名绘本作家几米联合推出的超可信&几米《忘记亲一下》限量定制礼盒,礼盒里有和狗子一样软萌的珊瑚绒毛毯1条,日历版的盒子也可以拿来作为狗狗的驱虫日志,或者放放小玩具。

 


除了线下的礼盒,超可信还与几米合作了一套关于科学“铲屎”的小测验,点击【阅读原文】,不妨来试着做一下,也能够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处理狗狗寄生虫时用的正确方法,看看你是哪个级别的铲屎官。  


参考文献

[1] 杨振洲, 陈国仕, 李彦, & 孙宏迪. (2011). 疾病媒介蜱虫控制策略. 传染病信息, 24(1), 55-58.

[2] 郑卫青, 柳小青, & 陈海婴. (2014). 蜱虫危害及其媒介效能.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5), 493-496.

[3] 刘佩红, 沈莉萍, & 龚国华. (2008). 犬心丝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动物医学进展, 29(11), 104-106.

[4] 犬心丝虫病. (2004). 中国兽医杂志, 40(11), 50-52.

[5] Rehbein, S. , Fourie, J. J. , De Vos, C. , Anderson, A. , Larsen, D. L. , & Jeannin, P. . (2016). Efficacy of oral afoxolaner plus milbemycin oxime chewables against induced infestations withdermacentor reticulatusin dogs. Parasitology Research, 115(5), 1845-1851.

[6] Mitchell, E. B., Mccall, J. W., Chester, S. T., & Larsen, D. (2014). Efficacy of afoxolaner against ixodes scapularis ticks in dogs.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201(3-4), 223-225.

[7] 米尔贝肟的研究进展. (2009). 中国兽药杂志, 43(7), 33-36.

[8] Krämer, F., & Mencke, N. (2012). Flea biology and control: the biology of the cat flea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ith imidacloprid in small animal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阅读38639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