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教育部:语文迎来颠覆性改革,再不重视这点真要吃亏了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11

作者 | 丹妈

来源 | 丹妈读童书(ID:jingdiantuhuashu)


前两年,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务必告诉大家,一定要把语文学好,高考文理都不分家了,语文高考在做大力度改革。”


“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窦桂梅校长


说实话,虽然一直在做亲子阅读推广,但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还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了。


没想到两年后,窦校长的话真的成了现实——随着“部编版”教材改版,全国教育改革真的迎来历史性变革!从幼升小一直贯穿到高考!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很多消息,孩子阅读能力差的的家长真的要抓紧了!


古诗文大量增加

教材考点以传统文化为主


➀  中小学教材改版,古诗文增幅惊人


自2017年全国中小学使用统一教材后,文言篇目大量增加。



整个小学古诗文增加55篇,增幅高达80%。


初中古诗文也占据全篇51.7%,每年级增加10篇以上。



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➁  一年级就有论语、唐诗


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栏目,内容基本以古诗文、谚语、成语、歇后语等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并且通通要求背诵。


谚语、歇后语


➂  经典名著成为中高考热点


例如2017年北京中考语文卷,就涉及了《论语》、《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多部经典名著。



而2018年的北京高考题,以往可能是考考作者、问问年代,现在更注重考生对经典人物的见解,今年也是以《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传统名著为主。



➃  奥数英语被禁赛,主科竞赛古诗文成主流


而更重磅的消息,则是教育部日前发布新规,将在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加分,并且将逐步取消高考六大加分项。


“被取消的高考加分项目包括: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


也就是说,就算以后孩子得了英语或奥数奖杯,也没办法给高考加分,反而是参加古诗文大赛,还有可能。


(来自财经网2018年5月讯)


这些改革无疑例外的指向了一点: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高考语文最拉分

“大语文时代”轰然而至


➀  高考语文分值增加,几乎成定局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显示:  从2016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而语文由150分增加至180分。  


(来自新华网讯)


随后,湖南长沙、山东济南等地,语文分值也相继增加30分。


考生纷纷感叹,“得语文者得天下”。



➁  高考语文难度增加,成“大杀器”“拉分王”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痛斥:语文凭什么要给数学让路?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也表示: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此话一出,2018年立马化身“最难高考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用一句话形容:“所有人都喊难!”


难,到底难在哪?专家从三个维度对全国语文卷进行了分析:


a . 阅读量增加 → 题目做不完


● 2017年全国卷字数为8042字,2018年为9015字,考生阅读量增加了12.1%


● 阅读题量也增加,不是题目数量,是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悄悄增加了5%~8%


● 所有的题目都在默默考察阅读速度,阅读不行,题目根本做不完。



b . 阅读难度增加 → 题目不会做


● 革命文学、科幻文学、科技题材等素材上有所增加。

● 量子科技、远洋科考船、大数据、电子图书等成热门应用文。

● 名著出现特别多,如果不是博览群书,题目看都看不懂。


c . 不背古诗文  → 重点变二本


● 全国卷I、卷II、卷III,单古诗文考察占34分

● 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名著占到了54分的比例


(2018年高考语文3卷)


54分意味着什么?拿到它,大专变本科、二本变重本、211变985。


但如果不读古诗文、不看名著,这几十分怎么拿?


不得不说,高考语文变难,在于它不再只考课本和文学常识,更在于它考的是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


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读名著行不通!

不积累古诗文行不通!

不会写作行不通!

阅读力很差行不通!


不要觉得孩子小

教改就离你很遥远


“孩子还小,不急不急。”

“现在不用关心政策,到时候再说”

“实在不行,再找人问问。”


殊不知,家长某一个犯懒或不负责的想法,很可能就会耽误孩子一辈子。


➀  语文提升一定是经年累月的结果


从高考语文释放的信号来看,有3件事咱们家族不得不做:


阅读名著、积累古诗文、学写作。


但显然,这里面没有一件事是能速成的。



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说,“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


人民日报也在《小学欠下的“阅读帐,迟早是要还的”》中还给大家发出了警醒:



常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小学成绩挺好,为什么到了初中,就突然被落下了?


其实,小学成绩具有一定“欺骗性”,初中成绩不好,很可能因为孩子在小学或者更小时,家长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➁  阅读先有“量”,才有“质”的飞跃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


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不喜欢就不读,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


二、是阅读量的累积,没有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升。


小学阅读量需求


这几年大量的文章内容也是常常隔段时间就在提醒大家,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是无功利性的情怀,更是教育这场马拉松里,必备的技能。


教改后大量的考察语文超纲内容,还加入了哲学、历史、科技等阅读理解,目的就是为了全面评估孩子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高考改革已经全面启动, 我们对孩子的阅读培养,必须从现在开始。


面对改革

增强阅读力才是王道


这世上,没有孩子天生就爱阅读的。


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早点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未来再想让孩子有多大的转变,也几乎不太可能。


这里再提两点我觉得最重要的。


➀  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 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除了父母经常给孩子准备各种书籍以外,还要注意:


● 父母要爱读书:家长先以身作则,在家多读读书,还可以定期开家庭阅读分享会,让阅读更有仪式感。


● 方便孩子看书:尽量把书放在孩子视线范围内,或者给孩子搭建一个专属的“阅读角”,孩子有了归属感,自然更容易爱上“阅读”的感觉。


▼ 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


● 阅读时长:看孩子的注意力,不一定要限制住。我们家一般是睡前1小时,阅读完毕就可直接入睡。


● 时间段固定:阅读时间定好就尽量不要轻易变动,坚持下去,哪怕每天10分钟,日积月累效果也是惊人的。


▼ 增加阅读技巧。


小技巧有很多种,根据以前的经验简单归纳下:


● 欲擒故纵:家长给孩子读书时,读到有趣的地方可以借口离开一下,这时孩子往往会因为好奇心自己尝试着看下去。


● 角色互换:如果经常是家长读给孩子听,偶尔也可以让孩子读给家长听,不过尽量选择孩子熟悉的书,再慢慢增加难度。


● 角色扮演:家长可以根据书中故事内容,和孩子表演一遍,孩子一定会兴致高昂。


▼ 鼓励孩子自己阅读。


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这个过程父母一定到多鼓励多引导。


● 别吝啬赞美:孩子会自己选书了,能认字了,能讲述书中内容了,每一个小进步都多给予表扬和赞美,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喜欢阅读。


● 循序渐进:孩子识字量少时,可以先把孩子不认识的字挑出来,再耐心的多读几遍。读图也一样,家长把人、物、事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去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


➁  帮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父母在给孩子选书时,可以先询问孩子的意见,也可在购买时带孩子一起去,让孩子有参与权和选择权。


▼ 跟孩子年龄段相符合


● 低幼阶段的主要以绘本为主。

● 幼小衔接可以逐步过渡到桥梁书。

● 小学生可以开始接触一些科普、历史、经典名著等。


▼ 和孩子兴趣爱好有关。


家长可以在日常中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是什么,然后选购相关的书。


● 比如喜欢看动画片,可以选和动画片相关的书,这样能延续孩子对动画片的浓厚兴趣。


● 爱玩玩具的,男孩喜欢恐龙、汽车等,女孩喜欢芭比娃娃、小兔子等,都有相关书籍。


作者简介:丹妈

忘记在底部留言点赞哦~


编辑墨池   监制昍朤    

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性非官方平台,由台州墨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台州墨池:书法考级(回复考级)、网络教育、小程序、收银系统、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等

大家都在看







阅读38585
教育部 语文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