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又乖乖坐到了教室里,家长喜迎解放。
对于有孩子上学的家庭来说,孩子开不开学完全是两种生活状态。这不,刚开学几天,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又进入了爸爸妈妈的视线。
案例1
琪琪上三年级了,一直坐班里第一排。一开学,爸爸妈妈发现班里同学好像又趁着寒假“猛蹿”了不少,可琪琪还是没有长高的迹象,甚至比大部分男生都矮了。
琪琪妈听说奶酪的补钙效率是牛奶的10倍,于是从新学期开始,每天给琪琪买超市里最贵的儿童奶酪,每顿饭都要吃一块。早餐更是用心:儿童草莓牛奶、Q版香肠、奶黄包……可惜事与愿违。才半个月,琪琪就明显胖了不少。琪琪妈不知所措,更着急了。
误区解读:
1)奶酪确实能补钙,但市面上的儿童奶酪几乎都是再制干酪——即用少量奶酪+奶油、糖、香精等添加剂制作成的零食。不仅补钙效率低,而且热量严重超标。
2)草莓牛奶就是牛奶+糖+草莓味添加剂等,同样存在热量超标的隐患。
3)奶黄包也是高糖食品。算上儿童奶酪和草莓牛奶,这顿早餐不仅没有补多少钙,反而糖分严重超标,特别容易使孩子发胖。
4)要想孩子长得高,光补钙是不行的,维生素D也同样重要。另外补钙也不一定非要喝牛奶,豆制品以及白菜、甘蓝、莴苣等蔬菜的含钙量也很高。
5)家长在挑选加工食品时,应注意查看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和配料表。有的加工食品(尤其是儿童食品)只是在口味上更吸引人而已,营养成分可能还不如对应的普通食品。
图 | Mehrshad Rajabi / Unsplash
案例2
轩轩的爸爸妈妈文化程度一般,一直希望将来孩子能考个好大学。为了他学习成绩好一点,他们特别重视给轩轩"补脑"。从上幼儿园开始,轩轩妈就经常买营养品;做饭时,几乎每一份食材都精挑细选,甚至连酱油这种调料都选用“添加了数十种氨基酸”的儿童酱油。
误区解读:
1)酱油是调味品,用量很少。哪怕儿童酱油真的"添加了几十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做饭时加的那点酱油,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况且普通酱油同样也含有这些营养物质。
2)如果家长确实知道孩子缺少某种特定的营养成分,那么应当首先从调整饮食来补充,其次才是营养品;如果不知道孩子缺什么而盲目选择营养品,则毫无意义,而且可能有害。
3)“补脑”应该吃什么呢?医学网站WebMD列出了10种——三文鱼、鸡蛋、花生酱、全谷粗粮、燕麦、浆果、豆类、彩色蔬菜、牛奶/酸奶、瘦肉。
4)孩子和大人一样,完全可以、也应当从日常饮食中获取所需的营养。
图 | S O C I A L . C U T / Unsplash
“中国那么大,到处都是好吃的,我咋知道怎么给孩子搭配营养啊?”
讲道理不如直接给食谱。我们邀请了云无心老师,为爸妈整理出了“一口气全告诉你”的儿童营养课程。本课程附赠全套食谱,杜绝“知识难学、饭又难做、孩子不吃”等难题。
主讲人:云无心
之所以说“一口气全告诉你”,是因为本课程几乎包括了所有你能想到的营养&食物种类,更包括了挑食偏食等难题的解决方法,甚至连反季食品&加工食品怎么挑选都告诉你了!(详见下方课表)
扫码购买
两顿饭钱,让孩子受益终生
20节课+20套食谱
课程永久保存、无限回看
限时优惠价99元
为什么推荐云无心
多说无用,云无心老师头衔很多,但总结起来无非“专业”二字——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风味人间》首席科学顾问、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IFT)高级会员。
孩子的事情无小事,请让专业的来。
凡是能吃的,一口气搞定
3-12岁,所有食物,一口气搞定:
主食✔ 奶类✔ 鱼虾海鲜✔ 蛋类✔ 肉类✔
水果✔ 有机食品✔ 反季食品✔
加工食品✔ 零食✔ 糖✔ 饮料✔
(详见第8-18节)
只有宝宝吃不到的,没有云无心老师讲不到的。
学完这堂课,让宝宝——
✔不挑食、不偏食(见第2节)
✔长得高(见第3节)
✔促进智力发育(见第4节)
✔没有蛀牙(见第7节)
全套食谱,一目了然
本课程附赠全套食谱+知识卡片。
您可以保存到手机上,或者打印出来贴墙上,每天照着给宝宝做饭就行,再也不用担心听完就忘了!超简单~
本课程还附赠特色食谱,比如考试前的补脑食谱、过节期间的健康食谱等。
适用人群
1)正处于3-12岁发育黄金期的宝宝家长
2)偏食挑食、不爱吃饭的宝宝家长
3)比同龄孩子偏胖/偏瘦/偏矮的宝宝家长
4)管不住、劝不动,爱吃垃圾食品的宝宝家长
5)想给宝宝买营养品但又无从下手的家长
6)对反季食品、加工食品没有把握的家长
互动答疑,对症下药
本课程开放评论区,学员可提问,云无心老师一对一回答,做您的私人贴身营养师!
学会营养食谱,让孩子受益终生
两顿饭钱,让孩子一辈子不缺营养
20节课+20套食谱
课程永久保存、无限回看
限时优惠价99元
原价149元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