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拍摄到高黎贡山南段的羚牛需要多久?他们用了几十年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3-10

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今年一月份,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自治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欣喜不已的事情:几十年来,高黎贡山南段第一次拍摄到了羚牛的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意义毋庸置疑,这弥补了羚牛影像资料的缺乏,为后续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起点。


1月16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自治站的工作人员整理红外相机存储卡时发现,相机竟然拍摄到了羚牛的清晰照片,整整三张。反复比对图片和羚牛的关键特征之后,保护区的林业科技人员和护林员确认:高黎贡山南段终于拍摄到了羚牛!


羚牛隶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国家级保护动物。现存四个种:贡山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秦岭羚牛(B. bedfordi)、四川羚牛(B. tibetanus)和不丹羚牛(B. whitei)。分布在高黎贡山的正是贡山羚牛,它们也是研究资料最为稀少的种之一。即便同处高黎贡山,南段和北段的羚牛分布差异巨大。


这一天,高黎贡山南段从未拍摄到羚牛实体影像资料的历史终于被终结。


让保护工作者激动不已的羚牛照片。这是羚牛第一次出现在高黎贡山南段的影像资料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



老韩叔:高黎贡山待了二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羚牛


韩济国,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自治站的工作人员,大家平时亲切地称为“老韩叔”。从1999年开始,今年刚好是老韩叔在保护区工作的第二十年。部队宣传出身的老韩叔不爱睡懒觉,早起后他很喜欢上山,拍摄记录高黎贡山的野生动物。工作时,他将看到的动物及其粪便、蹄印等痕迹记录拍摄,并一一整理。


但是高黎贡山的羚牛,他真的束手无策。


“我在新闻上看过很多次这种国家保护动物,也从纪录片里看过。我们在缅甸交流时,也在农户家看到过被猎杀的羚牛牛角。但是高黎贡山的羚牛,我是真的没有见过,二十年的工作里,连照片都没见过。”老韩叔的无奈并不少见,腾冲分局的段绍忠副局长特别理解。


工作中的老韩叔(右),他正在记录发现的动物痕迹 | 麻永苍


对于这种贡山羚牛,在过去的野外调查中,同样有着二十年保护工作经历的段绍忠发现过很多次痕迹:羚牛的粪便、足迹、卧痕、采食痕迹,甚至还有它们蹭树之后遗留的毛发。但从未见过羚牛的活体或者尸体。


大熊猫、金丝猴并称为中国山林中的三大国宝的羚牛,简直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而这次,红外相机偶然拍摄到的羚牛照片,让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高黎贡山南段的羚牛,为什么这么难拍到?


羚牛,似牛非牛,似羊也非羊。高黎贡山附近的傈僳族人,叫它“大白羊”、“野牛”。贡山羚牛仅分布于高黎贡山地区和西藏东南地区,主要栖息在海拔2100m以上的山地林中,并随季节变化而改变栖息高度与场所。


高黎贡山北段独龙江区域拍摄到的指名亚种羚牛。和其他亚种不同,指名亚种毛色为深褐色 | 董磊/IBE


羚牛的天敌包括豺、豹等食肉动物。但人,才是它们最危险的敌人。


有两点原因。羚牛有舔盐行为,在固定时节要前往固定地点补充体内的硝盐。这意味着对经验丰富的老猎人来说,掌握它们的行踪并不困难。老韩叔介绍,因为打猎的缘故,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羚牛已经消失在了猎人的眼中。再加上盗伐现象频发,羚牛失去了以往的生存空间。


保护区破获的盗猎羚牛牛角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


资料印证了老韩叔的说法,从70年代以来,羚牛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人类能看到羚牛的概率也大大减小。


2017年12月,老韩叔(中)和同事正在羚牛活动区销毁打猎窝棚 | 李永金


遗憾的是,段绍忠补充到,彼时采伐林木出售和烤烟是位于南段的腾冲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而烤烟的主要能源是木柴。高黎贡山南段的居民生产生活严重依赖采伐木材和砍伐薪柴,大量的偷砍盗伐导致了羚牛及其他物种的生境、迁徙通道破坏,这对所有物种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因素。早期的保护区管理工作较为粗放、技术力量薄弱,以防止偷砍盗伐为主,对野生动物的监测还处于低级阶段。直到1994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才开始使用红外相机监测物种,这已经是国内最早使用红外相机的一批保护区了。


这个时候,高黎贡山南段已经错过了捕捉羚牛身影的最好时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图,粉红色三段分别为北段、中段与南段。其中,南段的羚牛呈边缘分布。保护区供图


高黎贡山北段时有影像资料,但是南段,缺席了很多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学友副研究员的考察中,高黎贡山南段的羚牛呈零星分布,北段则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栖息地,为高黎贡羚牛集中分布区,观察到的最大群体有126头。但在他的南段调查中,并没有发现羚牛的分布


高黎贡北段的羚牛 | 李学友



第一次拍摄,是突破,也是压力


谈及第一次拍摄成功的羚牛照片,段绍忠的语气中仍抑制不住喜悦之情。


从红外相机照片来看,这个机位并不是羚牛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拍摄时恰逢雨季,草地已经疯长,羚牛正在繁盛的树林中觅食。本意是为了拍摄怒江金丝猴布设的机位偶然拍摄到了羚牛的宝贵照片,无心插柳让段绍忠直呼“皇天不负有心人”。


羚牛因为体型较大,它们更喜欢在开阔环境中活动。此地海拔为2879米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


这自然是这么多年来保护区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注脚,也可以形容为巨大突破,但保护者们还是看到了压力。


老韩叔说,现在护林员们压力较大,因为仍然缺乏羚牛的动态影像,分局也因此契机新增了30台红外相机。他们想进一步突破,采集羚牛的动态影像。而红外相机成果,副局长段绍忠也发了愁。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红外影像,但是信息处理能力较差,缺乏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这需要科研院校或有此能力的机构一同合作,将科研力量转化为保护力量。


接下来的工作里,分局还计划启动羚牛专项调查研究,联动其他站点共同做好羚牛保护宣传工作,并探索跨境保护的可能性。保护之路行走不易,但我们很乐意看到有这么多人一同前行。希望以后,我们能看到南段更多的羚牛出现。


关注就是保护力,你要不要先把羚牛介绍给你的朋友认识认识?


文字:吸牛协会会长 

编辑:高山 

校审:李学友

在此感谢中科院昆动所李学友副研究员的校审支持!


参考资料:

艾怀森. "羚牛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研究现状." 四川动物22.1(2003):14-18.

李石华, 王金亮, and 陈姚. "高黎贡山羚牛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四川动物 1(2007):51-56.

曾治高, et al. "羚牛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 兽类学报 23.2(2003):161-167.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云山保护(ID:yunshanbaohu)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点点“好看”,让更多人知道羚牛↘️
阅读38713
拍摄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