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石头花开
来源 | 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妈妈,我想去烫个卷发。」
如果6岁的女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你会怎么做?
前阵子,小S发了条微博。说许老三最近沉迷卷发,奶奶发现她每天要花1个小时研究,怎么让自己的头发在第二天变卷,于是索性让小S带她去烫个发型。
许老三欢欢喜喜去烫头,没想到烫出来效果惊人。有网友说,换完发型的许老三,发量蓬蓬,卷度惊人,好像步惊云二号。
何润东还对此进行了回应,他故意幽默地问道:听说有人的女儿烫了一个这样的发型......是谁?是谁?
而照片里的许老三「笑容渐渐消失……」「好像有点不开森。」
好在,许老三心理调节能力一流。小S的下一条微博里,已经看到许老三面对镜头,笑靥如花了。
小S在微博上说:女儿爱死这个新发型了,还夸女儿时髦又特别。
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曾说过: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小孩烫发,不是什么值得鼓励的事情。
但是小S面对女儿的需求,愿意尊重女儿的选择,这样的态度实在值得借鉴。
一旦听到孩子说想要去烫发,许多妈妈绝对在心里大呼不行。
但其实,孩子的很多要求「看似不合理」,背后却有着合理的原因。
6岁的许老三沉迷于摆弄自己的发型,其实是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的表现。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从3岁开始,就逐渐进入审美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自身的形象十分在意,对于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也很感兴趣,追求完美,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有段时间,小花妹妹沉迷于给爸爸邓超打扮,她给邓超的十根手指都抹上粉色的指甲油,想把爸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初次见此场面的老父亲邓超一脸生无可恋。
接下来,小花妹妹开始对邓超的头发下手了,她用一双巧手,给邓超约莫扎了十几个小辫子,还精心采用了五颜六色的小皮筋来「装扮」它们。
其实,小花妹妹的行为,也是审美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
对妈妈的东西十分感兴趣:翻出妈妈的丝巾,蒙在头上,对着镜子扭来扭去;
偷穿妈妈的高跟鞋,走高跷一样,把鞋子从房间一头,「蹬-蹬-蹬-蹬」地拖到另一头;
追求完美:不吃有斑点、有疤痕的水果,因为不好看;
自己在纸上画圆,一定要画到很圆才满意;
热衷于按自己的愿望,来打扮爸爸或者妈妈。
对于突然「爱美」的孩子,爸爸妈妈不用忧心,这是孩子发展的自然阶段,不是叛逆,也不是异常。
《捕捉儿童敏感期》里写道:「实际上成人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急于打断和指责孩子,都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拥有一种包容的心态,理解和支持孩子,才是爸妈这个阶段最需要做到的。
当然除了烫发,涂指甲油,孩子们有时候「看似不合理」的要求还有许多。
面对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只要掌握3点,就能有效应对:
了解「看似不合理」要求背后的原因
有一次朋友阿秀送儿子东东去上绘画课,东东一走到教室门口就死活不愿意进去,拽着阿秀的袖子哭着不松手。
「妈妈,我想回家。」
阿秀一面对着教室里的老师,尴尬微笑,一面低头训斥儿子。
「不许哭,快进去上课,都要迟到了!」
东东哭到抽噎:「妈妈,为啥要我上课?我不想去,我要回去。」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反正你就得要上课。」
阿秀正准备强行把儿子一把推进教室,绘画课的老师出来了。
她对阿秀笑笑,蹲下来,温柔地拍拍孩子的肩膀:「小朋友,为什么不愿意上课呀?」
东东说:「我不要一个人上课,我怕。」
原来孩子是因为第一次上课,有些害怕。老师和阿秀商量了一下,让她进教室里陪着东东。
东东果然不再哭了,而且,阿秀发现东东对于绘画还是挺感兴趣的。
他一开始还会一直回头看看妈妈在不在,上课开始了十几分钟后,就完全忘记身后的老母亲了。
面对孩子的哭闹或者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爸妈不要急于发火,而是给孩子一点耐心,换位思考,找到孩子要求背后真正的需求。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爸妈理解孩子。
如果是能接受的合理需求,不妨就答应孩子
前几天,夏克立在微博发布的一组照片火了:
女儿夏天因为爱美想要去打耳洞,夏克立和妻子商量后,答应了孩子。
不但如此,为了给女儿更多勇气,夏克立还身先士卒,打了一个耳洞向女儿反馈效果:「不会太痛,就像是打疫苗的那种感觉。」
在爸爸的鼓励下,夏天感觉自己没那么紧张。
夏克立更是在微博发了一组照片,记录「夏天」第一次打耳洞。照片中带着耳钉的夏天,对着镜头笑得十分开心,看来对于爸爸能尊重自己的选择,十分满意。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在不违背父母原则的情况下,让孩子自主做决定。
学会共情和尊重孩子,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如果是无法接受的不合理要求,也要温和地拒绝孩子,和孩子协商
有一期《少年说》里,初中女生李嘉乐上台喊话自己的妈妈:
「能不能多陪我一点时间?」
「每次给妈妈打电话,你都是匆匆挂断电话,下一次能不能慢一点挂断呢?」
「如果这次考试,我进了全班前几名,妈妈能不能陪我一周?」
台下的妈妈显然有些为难,她沉思了一下,还是温柔而坚定地拒绝了孩子。
原来,她的职业是一名医生。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穿梭在手术台和病房的她,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女儿通话;
白班和夜班轮值,加班加点更是常有的事,很少有大块的时间能够陪伴女儿。
在妈妈解释了原因后,懂事的女儿也表示理解。
不过,这位妈妈接着补充到:「你打来电话,要是妈妈看见了,会第一时间接通的。一周做不到,但我可以周末陪你两天。」
台上的女儿,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孩子需要的,其实只是来自父母真诚的关怀。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爸妈做不到,只要耐心和他解释原因,好好协商,孩子会理解的。
海灵格曾说,你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是多么忠诚于自己的家庭,又是多么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父母。
无论父母选择用何种方式,来面对孩子,都不要忘记理解和爱,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作者:石头和花,通过文字来思考育儿亲子关系,默默耕耘,相信坚持的力量,和广大宝妈一起静待花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28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辣妈帮”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辣妈帮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