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等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记者会
“两会时间”
特别报道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只有5%左右,如何解决?
王志刚:企业已经开始把基础研究作为投资重点
在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0到1的颠覆性技术和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的探索,我们现在还有不足。美国在15%左右、中国在5%左右。就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来说,美国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都在投,中国的5%基本上是中央财政投的。但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好的势头,在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现在都开始把基础研究作为重点了。
△科技部部长 王志刚
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具体改什么?
王志刚:不是有钱就撒开了用 信任越大责任越大
激励为前提,还是要有约束。现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些要求不太合理,带来了一些让科研人员无所适从的事情。所以,我们改革的重点就是怎么样以激励、信任为出发点改进管理。我看到这个包干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一种责任,信任越大,实际上责任越大,授权越多,责任也是越大,压力越大。在这一点上,我们理解的时候,不是有钱就撒开了用,自己要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被信任。
加大科技投入,资金会投到什么方面和领域?
王志刚:所有活动主体都是人 让战略规划与人的追求相结合
这笔资金的投入领域,大的方面还是投入到不同的科学技术、高科技产业这些领域,当然还要投入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对人才的投入。这些领域所有的活动主体都是人,我们怎么能够让中国的科技战略、科技规划与每个人的追求相结合,每个人以科研作为自己的兴趣、作为自己报效国家、贡献人类社会的一个终身追求的职业。在这方面,也需要我们的财政投入和企业各方面的投入。
如何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
王志刚:科学家要敬畏法律 约束罔顾法律的行为
科技本身就是双刃剑,一项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需要关注和避免出现坏的一面。今天的科技仍然有一种趋利避害的要求。比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它带来的是在工具方面、在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延伸或者新的贡献,但同时,生物识别对你的声音、脸都看得清清楚楚,会不会有隐私问题?今后要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引导、进行约束。要告诉和引导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范,转化成果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定,使我们科技人员更加理性、尊重规律、敬畏法律,对于那些为了个人名利罔顾法律的行为要加以约束。
青年科学家工作压力大、获取资源项目难,怎么办?
王志刚:科技界的“老板”不好听 师生之间应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青年人的成长,既需要单位培养,从某种意义上也需要师父带徒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课题组长和科技人员之间的关系,总师和成员的关系,实际上也类似一个师父带徒弟的关系。为什么过去很多年轻人很早就可以担任一些课题组长,担任一些主管设计师、主任设计师,而这种机会现在是不是可能少了一些?在这一点上,还需要科技界的前辈们做更多的工作。不要一喊老板就真是老板了,科技界的“老板”的说法,我总是觉得不好听,师生之间还是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关系,共同保持良好的氛围。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文雅
©央视新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