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天南海北遵义人丨杜兴成:用音乐颂扬时代 用深情报效桑梓

作者:遵义晚报 来源:遵义晚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12



人物名片




  杜兴成:著名作曲家,作家

1949年生于贵州绥阳杜家堰坎

1969年应征入伍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代表作有歌曲《战友之歌》

散文《白静的蒙古包》等

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视频来源:遵义市广播电视台


  50年的魂牵梦绕,50年的乡音不改。


  “年轻时不理解叶落归根的深刻含意,如今迈入古稀之年,有时几乎每天都在想老家,一会儿是父亲生前时的身影,一会儿是母亲离世时的模样。还有嘛,就是老家的每一个楼阁,每一棵绿树,每一位乡亲,每一桩需要我去完善的事。”绥阳籍著名作曲家杜兴成感慨不已。


  早春二月,春意渐浓,记者拜访了从北京回来过年的杜兴成。


  杜兴成是共和国同龄人,出生在绥阳县洋川镇民兴村一座清代古庭院里,20岁参军离开家乡绥阳。也就是从那一天起,老家就成了他一直的牵挂。1972年,他刚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作曲时,他的父亲就叫他给他们“五七坪”茶场写首歌,很快这支歌就在原兴隆公社传唱开来。大学二年级时,他又谱了《毛主席从咱家乡过》,这支歌不但被声乐专业的老师用作教材,还被绥阳县文艺宣传队排练成节目四处演出。


  在杜兴成眼里,文学是音乐的魂,文学创作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梦想, 18岁那年第一次在《贵州日报》上发表诗作《毛主席最新指示来到村》。考入大学后,与著名作家冰心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若干年后,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散文《冰心印象》,后来文章被美国收入小学生课外读物。



  文学为杜兴成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诸多灵感,从他学作曲开始到今天,一共为家乡绥阳县写过20多首歌曲,全是“零稿酬”,有时还倒贴经费,其中有赞美风光的,有歌唱生活的,有县歌、校歌、乡歌,均由阎维文、万山红、刘和刚、雷佳、黄华丽、曲丹等名家演唱。前些年,他还出版了《绥阳之歌》专辑,奉献给家乡。


  大学毕业时,杜兴成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决定回到老部队,在贵州省军区演出队任创作组组长。那时他也写了一些赞美贵州的歌曲。最值得纪念的是29岁那年的成名作《战友之歌》,这是杜兴成在贵阳的螺蛳山下完成的。这首歌让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中央首长亲手为杜兴成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时任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词:“战友之歌,催人奋进。书敬军旅作曲家杜兴成同志”。


  1983年,杜兴成再次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毕业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任专业作曲。


  家乡的“多彩贵州”活动开展以来,他积极创作,饱含热情写了《贵州放歌》(雷佳演唱)、《苗岭迎客歌》(陈笠笠演唱)、《欢迎你到茶乡来》(宋祖英演唱)、《苗岭颂歌》(黄华丽演唱)等许多歌曲。



  这一时期,最让杜兴成感到欣慰的是目睹了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的“春晖行动”全过程,并应邀创作了主题歌《忘不了你呀妈妈》(谭晶演唱)和《游子吟》(谭晶演唱)。也为春晖使者雷艳写了《忘不了我的老家》,为阿鲁阿卓写了《乡韵》,为春晖行动发祥地写了《自强,他可爱的家乡》(雷佳演唱)。如今,“春晖行动”与“多彩贵州”都成了影响全国的品牌而载入史册。


  杜兴成作为一位“春晖使者”,为家乡绥阳做了很多实事。比如近两年由中央电视台拍摄在绥阳热播的歌曲《在这片土地上》(阎维文演唱)、《金银花》(曲丹演唱),他都付出很大的心血。


  杜兴成对“杜家堰坎古庭院”的修复与扩建作出了很大贡献,为诗乡文化传承增添了内容。初步完善了环杜家堰坎的公路建设、河道治理、文化广场和停车场的兴建,建成了“国学堂”。历经10年多的修复与新建,今天“杜家堰坎古庭院”已成为贵州“春晖行动文化宣传基地”“绥阳县青少年德育基地”“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绥阳又一处“文化瑰宝”。2017年和2018年,杜兴成免费将“杜家堰坎”古庭院提供给家乡人民庆贺中秋佳节,并邀请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介绥阳,不断提升家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有人曾问杜兴成:“你投进去这么多钱能收回来吗?”他回答说:“从来没想过能不能收回的问题,我只是在做一件自己乐意而又有意义的事。我们把古庭院建设好了,为后人留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就达到了目的。我们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古村落。”其实,早在2006年5月12日,杜兴成就在《贵州日报》上发表了《乡间的木屋》一文,为拯救家乡古建筑呐喊。他每年春节都要回家,目睹了一栋栋在风雨中飘摇的乡间木屋被毁。他想,光靠呼吁不行,“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牺牲个人利益做起。要为大家,无私心,作奉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春晖行动的内涵,去实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


  人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其实是在于一种奉献精神。“人生得舍何足奇,原本去来天意定。”这是刻在老家石碑上他的一句话。“得舍”和“去来”是对应的,你“得”到后必然要“去”,你“舍”了后必定要“来”。杜兴成辩证的人生境界确实让人感动。


  1998年3月13日,湖南湘乡市树人中学团委给杜兴成寄来一封信,说师生们唱了他和阎肃先生写的校歌激情高涨,希望他能回答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于是他写了篇《春与秋的对话》文章,连同《树人中学校歌》一并发表在中国音协的《儿童音乐》杂志上,文章说“相信上天是公正的,你付出多少,最终将获得多少;你享乐多少,后半生的苦处也陪伴你多少。世间万物总是如此的辩证。”



  绥阳是全国有名的诗乡,东汉时期文化先贤尹珍就在此办学十余年。南宋时期绥阳人冉琎、冉璞兄弟修建钓鱼城使蒙哥大汗死于非命。绥阳还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诗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辣椒之乡。杜兴成对家乡实至名归的荣誉感到骄傲和幸福。因此,他每年都携妻儿回家过年,去深入生活,去感受风俗,去丰富知识,去陶冶情操,二十多年从未改变。故乡的山水草木,故乡的青瓦竹林对他来说总是那么的亲切。


  2004年12月25日,杜兴成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回家》,文中就有这么几句话最能概括他对家乡的感情:“回家是人们永远谈论不完的一个话题。回家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含意。回家是人生天伦之乐的晴雨表。回家能品尝到平日里难得一饮的陈酿美酒。回家是我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情感源泉”。


  1996年,经杜兴成本人同意,绥阳县发起设立“杜兴成文艺奖”,期间连续举办五届,产生了积极影响,2019年2月,经市委宣传部同意,市文联积极努力,绥阳县拟恢复该奖励机制,并与“遵义文艺奖”“遵义市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共同形成促进遵义文艺创作生产激励机制。


  “为了亲人、为了故乡、为了事业,我要快乐地活着,付出得越多,我越感到心满意足……”采访结束时,杜兴成良言诲人,让人思绪许久。 


杜兴成歌曲链接:


《战友之歌》

《贵州赞歌》

《梵净山之歌》

《盼望》

《游子吟》

《我为爸妈唱支歌》

音乐电视《迎客松》


- END -






来源:遵义日报社

更多精彩新闻:

1、

2、

3、

4、

编辑:罗远银丨审核:周钰姣丨签发:熊 俊

热线电话:19908522221


爱我请给我好看!

阅读40065
音乐 
举报0
关注遵义晚报微信号:zywb190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遵义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遵义晚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遵义晚报

微信号:zywb190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