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翁奇羽 摄
李克强表示:
1、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
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减税降费和简政、公平监管,这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激发市场活力的两个重要的关键举措。目的是要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而且活力四射。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新情况,我们都会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保持中国经济稳定,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中国经济会始终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稳定之锚。
2、下决心进行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今年下决心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把增值税和单位社保缴费率降下来,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
大规模减税降费,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
3、让老人、孩子、家庭都放心安心
我们要重点发展社区的养老托幼服务,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比如说,提供公租房,让那些从事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老年大学等的社会力量免费使用,还可以给予水电气的费用减免,社区工作人员、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保障公平准入,对违规的要坚决逐出市场,让老人、孩子、家庭都放心安心。
4、推动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合作,可以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人为地把这两大经济体隔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矛盾和分歧,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来进行化解管控的,去推动符合世界潮流的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并且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让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
两岸同胞同根相系,我们愿意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大陆不论是投资兴业、就业就学、生活居住,都能够享受到和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因为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走得越近越亲,两岸关系的发展就会越好越实。
6、要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应有所得和合法权益
今年要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在1100万人以上,把就业优先的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要多措并举,对一些重点人群要继续保障他们就业,像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转岗职工等。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对那些容纳劳动力比较多的企业要给政策优惠支持。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用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
中国现在有2.8亿多农民工,他们是许多产业行业的主力军,农民工的身后可以说有无数家庭的期待。所以我们要善待农民工,不仅要给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而且要保障他们应有的所得。要立法规,坚决打击那些恶意欠薪的行为,确保农民工打工有机会,而且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7、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用药50%纳入报销
看病尤其是大病,是民生的痛点。目前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已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以上,而且纳入医保,让癌症患者大大减轻负担。
今年要尽力做2件事,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二是提高大病报销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
8、今年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再降一个百分点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去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了融资难、融资贵上升的势头,四次降准目的是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让更多资金流向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
今年政府将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抓住卡脖子的问题,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小微活,经济才活,就业才多。同时,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金融服务和防范金融风险是相辅相成的。
9、不允许打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招牌招摇撞骗
对于像共享经济这种新业态新模式,不能简单任性,要么不管、要么管死。要采取“包容审慎”的原则,即允许其发展,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划出安全的底线,不允许打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招牌招摇撞骗。政府要提供公平的准入和公正的监管,给创业者提供能够成长的空间,给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动力。
10、中国将保持对外开放热土的温度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让中国人民普遍受惠,也对世界有利。中国会继续听取各方面意见,保持对外开放热土的温度。
①外商投资法刚刚通过,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更好地保护外商投资,吸引外商投资。同时也是规范政府行为,要政府依法行政,出台一系列法规保护外商权益。
②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新推出的负面清单要做减法,非禁即入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③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议修改《知识产权保护法》,引入惩罚性的赔偿机制,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无处可寻。
④希望外国政府公正地看待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双方自愿的合作。
来源:人民网微信综合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辽沈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辽沈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