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今年“五一”还有小长假吗?刚刚,李克强总理回应了南都记者提问

作者:深圳大件事 来源:深圳大件事 公众号
分享到:

03-15


今日(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刚刚,在总理记者会上,南方报业全媒体、南方都市报记者程姝雯抢到最后一个提问机会。


南方报业全媒体、南方都市报记者程姝雯提问现场。南方报业全媒体、南方都市报记者 黎湛均 摄


  • 南方报业全媒体、南方都市报记者程姝雯提问:

     “总理,今年‘五一’还会放小长假吗?”


  • 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道:

    “我们会让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



南都记者提问现场

↓↓


据悉,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通知中,今年劳动节只有1天假期,5月1日放假,不与周末连休。


“五一”假期的前世今生


不少00后、05后

可能都不记得或不知道

“五一七天假”是什么了



五一七天假是怎么来的?

又是什么时候取消的呢?


■ 1999/2000  黄金周制度出台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我国借鉴国际假日调整的经验,出台黄金周制度。1999年,国务院公布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为法定节日,各休3天,加上倒休全国全体公民放假7天。自1999年“十一”、2000年的“春节”及“五一”起,7天黄金周旅游成国人生活的新亮点。

■ 2007/2008  五一黄金周取消

为了改变我国节假日缺少传统文化特色,且安排过于集中等诸多问题,2007年,我国再次进行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出台《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保留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加上倒休放假7天;同时将元旦、五一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形成连续3天的小长假。


近年来

关于要不要恢复五一长假的讨论

也越来越多


不少人都建议恢复五一长假:


  •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

    建议增设五一黄金假。目前除了十一、春节两个假期较长之外,清明节、端午节、元旦等假期只有三天,三天假期或者周末两天假期均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一些耗时较长事宜的安排。另外,中国人传统上过春节大都是回乡探亲,这样能够外出旅游的机会仅限于十一,加剧了十一黄金周出行难的局面。


  •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市律师协会会长周世虹:

    希望恢复五一长假。十一和春节假期之间,仅相差三个多月时间,而春节到国庆时间却又相差甚远,中间约八个月的时间里没有长假,而五一期间,气候温和,适宜出游、度假。近年来交通运力极大改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等,当初取消“五一”长假的制约因素已消除。


  • @问渠的孟朱:从职场人休假权利的角度,拍手欢迎恢复五一长休假。为什么呢?因为五一假期一旦恢复了,就和十一假期一样是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比带薪年假的强制性、适用性高很多、是保障职场人休假权益的重大利好。


  • @you you: 支持五一七天假期支持到底,以前学生时代有五一长假,还有割麦子假,现在的学生们太累了身心得不到释放,五一好时候要让人们回归自然舒展身心,拉内需促消费更需要假期推动。


  • @Glauben:像我们这种从学校到高铁站要两个小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要四个小时的在外读大学的孩子表示,五一只放三天真的不够,不是说我们恋家,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真的想回去帮帮忙


  • @鲤狗嗨:五一划分成四个小长假其实没多大作用,基本上不会有人在清明和中秋的时候去旅游,也就剩五一和端午了,两个节日离的这么近,一般也就出去玩一次,事实上旅游时间反而变短了,拉动不了经济。


  • @问渠的孟朱:从职场人休假权利的角度,拍手欢迎恢复五一长休假。为什么呢?因为五一假期一旦恢复了,就和十一假期一样是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比带薪年假的强制性、适用性高很多、是保障职场人休假权益的重大利好。


  • @夏夕_忆流年:亲,今年劳动节只休一天哦


  • @Zhongrr:亲亲,这边建议您今年的五一就实施呢


也有人更关心年假的落实:


  • @笑歪嘴8:长假更累。落实好双休和提高加班费更靠谱,特别是那些崇拜996的公司


  • @裴燕:最好是能出台各地区的不同休假政策,实现错峰休假!要不去哪里人都多


  • @渭水徐公比分析五一长假更重要的事情,是尽快落实双休和带薪年假。


  • @pililipala:双休和年假才是重头戏。平时五一什么的 都是一年一次,少三五天的真心还好。年假的话大家自由休,多好。


当然

下面这位网友说到了关键问题……



在今天的见面会上

回答的问题不止这些


在接近2个半小时的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共回答了17个问题,其中境内媒体提问8个,境外媒体(包括港澳台)提问9个。



记者会上,李克强金句连连——


  • 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措施:

所谓“大水漫灌”,萝卜快了不洗泥。  


  • 谈减税降费要动政府存量利益:

要割自己的肉。


  • 谈改善营商环境:

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这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 谈中俄合作潜力:

把能用的十八般武艺都用起来。


  • 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愉快和烦恼总是在成长当中相伴随。



记者会上,总理说了些什么,南都君(nddaily)为你梳理重点:


谈医疗保障: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的确存在。去年我们就听到许多关于抗癌药贵的呼声,我们通过减税等多种办法,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以上,而且纳入医保,这让癌症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大大减轻了负担。


今年我们还要做两件这方面的事,并且要尽力。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二是要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要看到,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个民生之痛。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谈“一老一小”:

现在大数据显示,“一老一小”的问题,就是养老服务、托幼服务有困难。这个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更高的重视。


重点发展社区的养老托幼服务我想还是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比如说,提供公租房,让那些从事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老年大学等的社会力量免费使用,还可以给予水电气的费用减免,可以减税免税,因为他们实际上也是帮政府共同解决民生之难。社区工作人员、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保障公平准入,把主要的力量放在公正监管上,确保这些服务是安全可靠的,对那些违规的要坚决逐出市场,让老人、孩子、家庭都放心安心


谈就业:

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会有社会财富的创造。我们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首先是要保就业,不许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就是不让出现失业潮。我们要多措并举,对一些重点人群要继续保障他们就业,像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转岗职工等。


我们还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对那些容纳劳动力比较多的企业要给政策优惠支持。


我们要善待农民工,不仅要给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而且要保障他们应有的所得。现在不时发生农民工欠薪的问题,我们要立法规,坚决打击那些恶意欠薪的行为,确保农民工打工有机会,而且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要看到他们的身后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谈经济:

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现在世界经济都在放缓,就在这一个多月期间,几大国际权威机构都在调低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谈减税降费:

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我看还没有其他办法比这种办法给企业带来的感受更公平、更有效。


我们下决心把占增值税50%多的制造业的增值税率明显降低3个百分点建筑业等部分行业降1个百分点,其他所有行业也确保只减不增。


对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我们还明确,可以从原规定的20%降到16%。


为此,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就要让利,政府的存量利益也要动,得罪人也要动,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这样财政才更可持续,反过来讲可能就要打问号了。我们这样做,不是说在预支未来,恰恰是在培育未来。


现在可以说是真金白银已经备好了,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都要去落实,决不能让政策打白条,更不允许变换花样乱收费来冲击减税降费的成效,还是要让企业、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实实在在效果。


谈互联网+、共享经济:

对于这种新业态、新模式,不能简单任性,要么不管,要么管死。所以我们这几年一直采用的是包容审慎的原则。包容就是对新的事物,我们已知远远小于未知,要允许它发展,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所谓审慎监管,就是要划出安全的底线,也不允许打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招牌搞招摇撞骗。


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电商、快递对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可以进一步起到搞活流通的作用。在工业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可以把那些闲置的资源带动起来,而且促进技术创新。在社会领域,用武之地就更大了,像“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助幼”、“+教育”,可以联动许多方面,尤其是让偏远地区、农村的群众、家庭、孩子通过互联网能够享受优质的学校、医院,优秀的教师、医生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谈提速降费:

网络的提速降费,这几年我们连续在推进,这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产业的发展。今年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再降费20%。我让有关方面测算,他们预计要让利1800亿给消费者。还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可以携号转网,这样可以倒逼清理那些不明不白的套餐,让我们的企业改善服务,也促进产业本身提质升级。


谈营商环境:

改善营商环境,还是要放管结合并重。放就是要平等地放,不能搞三六九等。我们减少审批程序、办证办照时间,应该说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原则是一视同仁的。现在开办企业拿营业执照的时间,经过几年努力,已经从22天降到了8.5天,今年要力争降到5天,有的地方可以降到3天,目前有的发达国家才1天。


谈个人隐私保护:

说到政府的规则,监管要公正,个人的隐私也要保护。这就使我联想到刚才彭博社记者提了一连串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我要明确地回答你。你说中国政府有没有要求自己的企业去监听他国的信息,我不知道指的是监听政府的还是公民个人的,反正有一条,这样做不符合中国法律,也不是中国行事的方法,现在不会有,将来也决不会有。


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金融的天职。今年我们要抓住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制约经济发展、市场活力的“卡脖子”问题,多策并举、多管齐下,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对于那些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僵尸企业”,不会给他们新的贷款,对违法违规的所谓金融行为,该制止的制止,该打击的打击。


谈港澳台投资:

港澳台投资是可以参照、或者比照适用刚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而且我们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安排和实际做法还要继续沿用,不仅不会影响,而且会有利于吸引港澳台的投资。国务院在制定有关法规或者有关政策性文件的过程中,会认真听取港澳台同胞的意见,切实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欢迎有更多的港澳台投资。


谈两岸关系:

我们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两岸同胞同根相系,我们愿意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大陆不论是投资兴业、就业就学、生活居住,都能够享受到和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我们已经出台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举措”,现在的问题是要把这“31条举措”扎扎实实地落到位,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应当有新的举措。因为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走得越近越亲,两岸关系的发展就会越好越实。我们都希望能够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谈外商投资:

开放的措施说出去了,当然要兑现。我们要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而且要推出新的负面清单。这个新推出的负面清单会做减法,而且以后还要逐步做减法,也就是说非禁准入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修改《知识产权法》,对侵权行为引入惩罚性的赔偿机制,发现一起就要处理一起,而且要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无处可遁。当然,我们也希望外国政府公正地看待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双方自愿的合作。


谈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的共同利益是远大于分歧的。我认为,在曲折中前行、继续前行这个大趋势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一段时间以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中美经贸摩擦,但是中美双方磋商一直没有停。在去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两国元首达成了重要共识,现在双方的磋商还在继续进行。我们希望磋商能有成果,能够实现互利双赢。我相信,这也是世界的期待。


谈中俄关系: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0年来,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现在可以说是高水平的。下一步,我们还可以拓展领域。我们既可以抓大,也可以推小,抓大项目、大宗商品贸易,推小微企业,包括跨境电商的合作。既可以上天,在航天航空领域合作,也可以下地,推地方民间的交流,就是要把能用的十八般武艺都用起来,巩固中俄经贸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的成果,而且向翻番的目标迈进。


谈中欧关系: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边的事情,我们不会利用第三方,更不会去损害第三方。现在我们正在推进中欧投资谈判,实际上是想让双向投资更加开放,这样做让双方都受益,当然是要公平地受益。我觉得双方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对方,在合作当中妥善化解分歧,让中欧关系稳步前行。


谈半岛问题:

半岛问题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由来已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比较关注朝美领导人河内会晤。会晤后,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接触。所以我认为,接触总比不接触好我们还是要保持耐心,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当前显现出的积极因素,推动对话,特别是朝美对话,实现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成果。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希望保持半岛的和平稳定,这个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程姝雯 潘珊菊 李玲

摄影: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黎湛均

部分内容据新华网、央视新闻


✪ 

✪ 

✪ 

点左下角看更多
深圳大件事
觉得好看请点!
阅读40147
举报0
关注深圳大件事微信号:nandusz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深圳大件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深圳大件事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深圳大件事

微信号:nandusz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