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一家公司审核,自以为对公司的各方面都非常了解的小唐老师。无意间抬了个头,顿时有些懵圈。因为,抬头的这一眼,触碰到了小唐老师的知识盲区了,一块非常大的盲区!
上面花花绿绿的管子,专业的叫法叫“管道”。
没有这些管道,工厂的生产立马歇菜,如果把工厂比作人的话,这些管道就好比人体内的血管,将养分、能量运输到身体的各个器官,让人保持活力。
血管示意图
管道不仅在工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就连我们日常的生活,也完全离不开它,比如,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下水道等等。
既然管道这么重要,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重要人物”们。
1、先看“肤色”
认识一个人,不管你愿不愿意,第一面我们还是会关注其外表,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重要人物”们,除了细一点或者粗一点之外,外表还真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异(都是一根根管子嘛)。
考虑到“重要人物”们因为实在太“重要”了,认错的话会比较尴尬,甚至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想象一下,水管工认错管子了,导致自来水管出来的不是水,是楼上的排泄物,恶不恶心?)。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根据“用途”的不同,管道被要求以不同的“肤色”出现。
比如管道里是传送水的,就要求以绿色的“肤色”出色,要标字的话,字的颜色为“白色”。 要是传递气体的,则要求是黄底黑字。
根据传递物质的不同,总共分8类,如下图所示:
上面这个要求是谁给的呢?
是国家,在GB7231-2003里给出的,是强制性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我大中华给的要求和国外的要求还是有所差异的,比如美帝的要求如下:
根据上面的要求,我们大体可以根据管道的颜色,去判断里面装的是个啥,喜欢学习思考的朋友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判断下导读中让小唐老师懵圈的管道分别是装啥的。
在GB7231-2003中,除了整个管道的“肤色”差异(管道全长上标识)外,还有4种方法来标识基本识别色。
a. 在管道上以宽为150mm的色环标识
b. 在管道上以长方形的识别色标牌标识
c. 在管道上以带箭头的长方形识别色标牌标识
d. 在管道上以系挂的识别色标牌标识
企业可以自行选择。
管子颜色没变,加了色环
上面提到的是国标,在一些行业或者企业标准里,涉及到的颜色会更加丰富得多,如《工业管道颜色及标识规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
2、再看“内涵”
知道外表之后,要想再深入了解“重要人物”,你得熟悉一下其“内涵”。
熟悉的开场白就是:“小伙子,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
看结构我都懂,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实现这些物质的“输送”呢?
吸送式(负压输送)
让我们先来杯饮料吧!
杯子里的饮料就好比要传递的物质(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吸管则是管道,要想将饮料从杯子里“输送”到嘴里,我们其实只做了个简单的动作:“吸”!
这一吸,其实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了,本来好好的,这空气一出来,管子里不就变得“空虚”了嘛(形成压差),然后,饮料就“趁虚而入”了。
就这样,你不停吸,饮料就不停的流到你的嘴里了,这就是负压原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比如塑料粒子集中供料),我们还会用到一个叫“分离器”的家伙。
当风机启动后,管道内达到一定的真空度时,大气中的空气便携带着物料由吸嘴进入管道,并沿管道被输送到卸料端的分离器。
在分离器中,物料和空气分离,分离出的物料由分离器底部卸出,而空气通过除尘器除尘后经风机排放到大气中。
分离器的作用很简单:过河拆桥。
吸送式的特点:供料装置简单,能同时从几处吸取物料,而且不受吸料场地空问大小和位置限制。其主要缺点是因管道内的真空度有限,故输送距离有限,装置的密封性要求很高。
压送式(正压输送)
还有种瓶子长下面这样。
要想让(塑料)瓶子里的水出来,你只需要用力按一下瓶身。这一按,塑料瓶子便变形,瓶子内部的空气就相互“挤压”(压力变大),这一直挤压也不是个事呀,看到瓶子里还有水比较好欺负,于是就把水“排挤”出瓶子,这就是正压原理。
正压输送同样需要分离器,其特点刚好是相对负压输送而说的,如输送距离较远;可同时把物料输送到几处。其主要缺点是供料器较复杂,只能同时由一处供料。
混合式(正压和负压输送)
既然上面两种方式都有局限,所以聪明的人类想到将两种方式混合。
吸送时候,输送管道内为负压,物料由吸嘴吸入,经管道进入分离器分离。
压送时候,输送管道内为正压,将由分离器底部卸出的物料压送到分离器进行分离。管道内的负压和管道内的正压都是由同一台风机造成的。
混合式可以从几处吸取物料,又可把物料同时输送到几处,且输送距离较远。
其主要缺点是含料气体通过风机,使风机磨损加速,整个装置设备相对复杂,需要配备PLC进行吸压控制。
3、意外的“惊喜”
再深入了解这些“重要人物”,你可还会发现意外惊喜。
原来管道,不仅可以运输物料,未来,还有可能,运输人,对,你没看错,是运输人!
美国特斯拉和ET3相继提出利用“真空管道运输”的概念,即“胶囊列车”。如果研制成功的话,搭乘这种列车的乘客会置身“胶囊”车厢,像炮弹一样从车站发射,逐渐加速至每小时6500公里,从纽约至北京只需2小时,环球旅行也仅6小时。
太快了!我都快Hold不住了!
来源:汽车零部件技术
作者:小唐老师
由化工707编辑整理
编辑:吉祥三宝
审核:小皇冠
有什么疑问或者想给我们一些建议,请添加七七微信!
添加入口↓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化工707”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化工707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