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中国最大的公转铁铁路网项目建设在河北唐山全面开工,将会在今年年底前完工。项目建成以后,唐山港直达钢铁企业料仓的铁路专用线将会达到15条,年运输铁矿石能力超过2亿吨,约占京津冀地区铁矿石运量的61%,年减少铁矿石公路运输约800万车次,仅此一项全年就可以减少公路运输排放氮氧化物和粉尘1.5万吨和0.14万吨。
推行“公转铁”,减少大气污染问题
3月15日,记者驱车沿着曹妃甸工业区通岛路,奔向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行进过程中,记者却没有看到过去那种“繁忙景象”。
▲3月19日,在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工人指挥装车机将铁矿石装进火车车厢。 通讯员 李志鹏摄
“过去,到我们码头上拉矿石的货车一辆挨一辆,这条路上总是尘土飞扬!”同行的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熙文说,由于铁矿石疏港由公路汽车运输转为铁路运输,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载汽车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公转铁”背后却是一本“绿色账”。长期以来,疏港矿石主要通过公路运输,重载汽车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相比之下,铁路的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单位运量污染排放分别为汽运的1/7、1/13。”王熙文介绍,相比于港口周边重型柴油车高度密集,唐山地区铁运比例偏低。同时,因铁路回程运量不足,火车“重去轻回”现象突出,大量铁路运力被浪费。
“算一算‘环保账’,我们就会明白‘公转铁’势在必行。”王熙文说,“通过测算,以曹妃甸港区每年外运1亿吨铁矿石为例,实现‘公转铁’后,可减少每天1.7万辆重载卡车进出港,可削减85%的能源消耗和92%的污染排放。”
曹妃甸区副区长崔敬学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大宗货物实行“绿色、环保”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实施国家能源交通战略的重要港口,曹妃甸港区加大与铁路部门合作,大力推进“公转铁”运输模式改革,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积极的贡献。
今年12月底前,唐山市16家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将建成。我市将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设立总规模25.6亿元的蓝天基金,投入“公转铁”项目,“将铁路修到企业门口”,彻底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来源:央视新闻频道、《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编辑 刘乃铮
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唐山PLUS”均可下载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唐山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唐山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