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都挺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巨婴”父母

作者:成长树 来源:成长树 公众号
分享到:

03-26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丨小树妈妈

成长树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 01 -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叫《都挺好》,里面确实有很多地方让人挺有感触的。


其中有一个小细节很真实:


苏家大哥回国照顾父亲,剩下大嫂一个人留在美国工作,同时照顾孩子。


她因为早上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上学,而一个月内迟到了三次,被上司批评还被扣了薪水。


回家后她一边忙着给孩子做饭,一边又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老师因为她经常无法按时接孩子放学,而让她女儿退学。



正当她恳求老师不要这样的时候,女儿小咪弄翻了购物袋,袋子里的东西洒了一地。


这时候的她,直接冲过去对孩子喊:


“为什么啊,你动它干嘛啊!砸到你怎么办啊?”



说完还动手打了孩子屁股两下,接着喊:


“你怎么这么不让妈妈省心啊你!”



女儿被妈妈的举动吓得大哭,妈妈却接着大声吼着女儿:


“你哭什么呀你!”“你别哭了!”


可女儿哭得越发的厉害,她也跟着委屈得哭起来,哭泣一阵之后又抱着女儿说: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妈妈不该打你……”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真的不少见。


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发火,并不单纯的是因为孩子犯了多严重的错误,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被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逼得情绪失控。


为人父母,有时候就像是一场修行。


每一个疲惫至极还要面对孩子的时刻,都是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意志 。而想通过考验,需要的是千百次的觉察和练习。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 02 -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渥夫博士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婴儿自我”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自我。


  • 一种是“成熟自我”,它是懂事的,配合他人的。

  • 一种是“婴儿自我”,它是任性的、不计后果的。


“成熟自我”能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婴儿自我”能够帮我们释放压力,让我们不至于被拖垮。


这两个自我就像大脑的司令一样,根据情境和需求的不同,轮番的上阵指挥、操控我们的行为。


就像《都挺好》中的大嫂,她的大脑在由“成熟自我”控制的时候,她是优雅知性,大方得体的。


但在奔波了一整天,那个身心俱疲的时刻,“婴儿自我”就出来抢班夺权了。



去骂女儿打女儿的那个她,实际上退化成了一个不愿意承担压力、缺乏判断是非对错能力的婴儿。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婴儿自我”有所警觉。


因为一个“婴儿”不可能教育得好一个孩子,带着负面情绪教育孩子,比不教育要可怕得多。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 03 -



我的一个朋友就经常跟她儿子吵得不可开交,而且吵架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当然最多的争吵还是因为作业的事情。


有一回是老师留的作业比较多,但是孩子明知道作业多还一直拖拖拉拉。


特别是做数学卷子的时候,式子好不容易列对了,但算出来的答案都是错的。


她耐着性子给孩子讲了好几道题,孩子好像都没怎么往心里去,还挺不耐烦的说她讲的跟老师说的不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就发起火来,把孩子作业本抢过来就撕,大声吼孩子:


“我讲的跟你老师讲的不一样是吧,那你倒是听会老师讲的把题做对啊!谁愿意天天管你,以后咱俩谁也别管谁!”


最后母子都歇斯底里,大哭起来,他老公则忙着两边哄。



其实朋友平时是个挺耐心的人,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她并不是想真正的管教好孩子,而是像一个婴儿一样,很偏执的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委屈、无奈和不满。


我们每个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尽管表面还算正常,但稍微遇到孩子顶嘴犯错,马上就有一种火气不由分说的涌上心头。会让我们感到情绪低落烦躁,很想哭,很想逃走,很想大吼大叫。



这是我们内在的“婴儿自我”在试图保护我们,试图让我们卸掉压力,可是往往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避免“婴儿自我”过多的控制我们,最好的方式其实是:


提前察觉到自己的疲惫。在感觉到自己承受了太大压力的时候,及时的寻求帮助。


比如父母如果因为工作承受了太大压力,那么就可以试试在每天回家之前在外面休息20分钟。


喝杯东西或者逛逛菜场都可以,让自己进家门的时候能有力气用微笑代替黑脸。



如果每天都因为辅导孩子作业感觉到有压力,就可以试试把孩子交给靠谱的课外看护班,或者让孩子独立先做,自己抽有耐心的时候,每次集中讲一会儿再休息一会儿。


一定要留给自己放松喘息的时间,才能让“成熟自我”不至于劳累过度,全面溃败。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 04 -



另一个减少“婴儿自我”捣乱的方法,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一点换位思考和阿Q精神。


我有一次去我表姐家,她女儿萌萌那时候才一岁多,比较难带。


我去的那天从早上换尿裤开始,萌萌就特别不配合,喝水喝奶也不配合,还各种乱扔身边所有能扔的东西。


表姐给她穿衣服,她一头就撞到表姐的脸上,我急忙关心表姐有没有被撞坏,表姐却揉了揉继续耐心的给萌萌换衣服。



我说表姐你的脾气真是太好了,表姐说:


“我也觉得我不容易,但想想萌萌更不容易,这么大点儿的一个小人儿,现在还在出牙呢,肯定不舒服。而且还要学说话,要学走路,什么都不能自己做,她也辛苦啊。


但因为她知道我是妈妈,知道我跟她最亲,她才敢有恃无恐,跟我闹脾气的吧……”


不得不承认,当父母去真正愿意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时候,对孩子的怒火和跟孩子之间的摩擦要大大降低。


我们的确是孩子的监护人,有责任纠正孩子的错误,有责任教孩子学会更多的社会规则,但是,也并不是孩子犯的所有的错,都能对未来造成无限大的影响。



他偶尔的淘气、偶尔的走神、偶尔的顶嘴、偶尔的不收拾屋子,偶尔的对电视着迷,这些都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


我们不需要太过的焦虑烦恼,带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孩子,去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能够让我们有效的从“婴儿自我”的控制中抽离出来。



- 05 -



著名作家刘继荣曾提到过她儿子帮她解决气闷的方法,很暖心。


她有所谓的“周一恐惧症”,周一就情绪不好。所以她的儿子就把周一命名为“妈妈生气日”。


儿子会在平时准备好一些小东西,在周一的时候送给妈妈——比如一块儿糖、一张画片、一朵花或者一片叶子。


每当发现她情绪低落的时候,儿子就会拿着这些礼物递到她手里,大声说:“嗨,生气日快乐!”


她还发现儿子的抽屉里有很多零碎的可爱的小东西,儿子解释说:“谁知道你要多久才不生气,我攒了很多礼物准备送你……”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主动的跟孩子们分享我们的心情,当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未必要自我消化和调节,也可以跟孩子们交流一下。


比如跟孩子们说:


“妈妈真的很累,请你先不要打扰我,让我休息一下,妈妈谢谢你!”


”妈妈现在想休息,今天不能照顾你了,换你来照顾妈妈一下可以吗?“


“你刚才的行为让妈妈快要变成恶魔了,在妈妈变成恶魔之前,你要想个主意帮妈妈消气……”


这样跟孩子交流之后,会让孩子更加理解我们的情绪和想法,比我们带着巨大的压力去管教孩子要好很多。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但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


我们只有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内心的那个婴儿,才能成为有责任有能力的父母,也才能养育出情感体系健全,阳光快乐的孩子。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大家好,我是小树妈妈,爱阅读、爱分享、更爱家里的两个娃。


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3年了,收获了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300多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3-12的娃,那咱们就算相见恨晚,现在关注,小树妈妈还有见面礼送给你。


特 别 推 荐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入群,还可以免费获得价值199元的成语课程一份。

阅读39723
举报0
关注成长树微信号:gh_cd33e37397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成长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