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一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哲学警句在朋友圈刷屏,同胞们纷纷点赞这种“天下情怀”。
然而,这句话可算是难倒了精通意大利语的笔者和身边的一群国际翻译了,实在是“难度系数太高”。于是乎,24日一早便有国内的媒体朋友来刁难笔者:这个“无-我”怎么翻译呀?
而笔者呢,差点就脑梗塞了。
随后,笔者抱着一线希望,私信咨询了一位“皇家翻译级”的华人朋友,精通四国语言的她,语言水平比不少意大利人都要好,可这句话还是难倒了她:这么高难度?
无奈之下,我们开始寻找外媒的翻译,可几经探寻后我们发现,可能是“难度系数”和“词不达意”的问题,关于这一细节的报道少之又少,即便有提到也被粗略闪过,唯一能让人稍加满意的,也只有来自英文媒的并不准确的翻译。可是,我们一群人还是觉得怪怪的,感觉这似乎有点曲解本意了。
而来自中国的翻译们都抓耳挠腮,就更别说和老外介绍这句话有多困难了,看看身边那一个个听完解释”一脸懵逼“的国际友人,我们也实在是着急。于是,笔者和朋友们陷入了沉思,我们开始联想到了这样的问题:要把中文翻译成外文怎么这么难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怎么就这么坎坷?
1:语言环境隔阂因素
首先让笔者想到的,还是语言因素。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包括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日韩文化,在西方以及其他东亚和东南亚以外的地区,都会受困于语言环境问题,而达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甚至阻隔了绝大多数人的好奇心。
这主要就是因为东方语言完全不同于西方语言,两者几乎毫无联系,而西方国家不同,它们的语言不仅都是“近亲”,还通过早期的殖民统治,同化了大半个地球了,交流和传播起来自然也远比中国人轻松。
▲:世界语言分布,来自欧洲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通过殖民行动遍布大半个地球,图中被红框圈起来的地区,同样可以通用法语、西班牙语、英语等欧洲语言。
▲:同一文本内容,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非常像,有点类似于“中国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所以说,仅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语言传播能力上,我们中国还是显得比较不具备优势。因此在未来,我们要在学习外语以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世界拥抱中国文化,才能让中国文化被更多人所悉知。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优点,但也是传播过程中障碍重重的根源所在,这不仅仅体现在被全球公认为“最高难度”的汉语言知识,还体现在根系庞大的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说,文化底蕴之雄厚,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国家能和中国比。
这就好比这次说的“无-我”,这样简单的两个字,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心领神会”,但如果要说个所以然来,大多数人可能又会不知如何表达,这也难怪,此言一出便难倒了一群平日里叱咤风云的国际翻译。
这种问题其实在早期的诗词翻译中就已经凸显了,就比如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具有情怀和韵律美的诗句,被翻译成外语之后,往往就变成了“人总是要死的,所以我要把我的忠诚的心留下来”,可以说是“没灵魂”了。
上到古诗词和文言文,下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文化蕴意,这对西方人而言,就好比“天书”,所以当中国人说“天地情怀”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往往是:你在说啥?
▲:一个攻入中国文化圈的英国小哥-拂菻坊
3:文化差异导致隔阂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这是产生社会隔阂的根本所在。这种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奉献”、“家国”、“信仰”等西方常攻击中国社会的敏感问题上。
这些年在西方,我们发现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误解,多半是因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造成的,例如在“家国”的问题上,中国人讲求的是“国泰民安,天下统一”,但西方人不这么认为,他们就认为国家就是小国寡民的才是正确的,因为他们以前一直是城邦文化(虽然美国、加拿大等国土面积大,但他们依旧相对分散,或者说是另一种“欧盟”的升级版,西方整体依旧是分散的)。
再有,像“奉献”这样的中国文化精髓,他们更不能理解了。在西方文化里,讲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认为这叫“人-权-保-障”,因此和他们谈“奉献”,他们会觉得你很奇怪,甚至像看蠢货一样看着你,也因此他们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海外的华人总是那么“拼命付出”。
▲:奉献精神的延伸是“为人民服务”
4:长期的傲慢与偏见
在传统的西方式“傲慢与偏见”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已经习惯了用偏见的目光看待中国和中国文化,再加之西方媒体的长期丑化的舆论攻击,也让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所误解。
就比如此次出访意大利,被妖魔化的中国就再次被外媒描绘得像是外星强盗一样,充斥着“地球要被中国人入侵了”的论调,而像包括美国政府、欧盟议会、德国政府等这些长期丑化中国的单位和个人,更是把中国的“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曲解成了侵略行为,误导了大批西方民众。
在这种状态下,大量的西方民众就自然对中国人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有所抵触了,更别说接受中国人传达的文明思想和时代理念了。
▲:在欧盟和美国的施压之下,意大利副-总-理迪玛约表示“意大利首先得发展,并表示不会畏惧美国和德国的施压”。
5:中国媒体话语权弱
有一个看得见的客观事实是,我们中国的媒体话语权,在世界上实在是太弱了。就目前来看,中国媒体依旧是舆论战场上的“劣势队伍”,而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媒体,一直都掌握着全球的舆论风向,甚至能直接通过造谣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可以说,虽然目前像央视、环球时报这样的媒体正在打开国际化的窗口,但势单力薄的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战场上的劣势情况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导致的,还源自长期被丑化之后带来的“不信任感”。
这种状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但万事开头难,我们也相信在未来,这一状况会逐渐得到改善。
6:文化市场把控力差
与媒体传播同样处于劣势状态的,还有文化市场的话语权,这种文化劣势主要是源于早期的中国国力较弱,而西方国家国力强大,因此在最初“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文化市场的顶端被西方控制,中国则根本没有话语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软实力强弱的根源。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学,文化类现行的“国际标准”其实都是“欧美标准”,这也就是为何,很多“展现欧美先进,丑化中国落后”的文艺作品总能获得好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文化市场的不成熟,以及过度流量化、商业化的乌烟瘴气,也很大程度上“自我损病千万”了,所以在未来,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文化市场上实现自律,对毫无营养的鲜肉流量说“不”,对毫无情怀的低俗流量文字说“不”。
此外,民族的文化自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引导本国民众从媚外的文化氛围中脱离出来,在包容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更符合中国文化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7:中国还需更加强大
虽然说近几年随着国力的骤增,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舆论力量越来越大,这个国家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闪亮的“明星”之一,但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这一切都还只是起步阶段,离真正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的确,我们的“某音国际版”等App已经风靡全球,《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也走向了世界,但这与庞大的全球市场相比,还是杯水车薪。世界的文化导向和舆论风向,已经掌握在谷歌、脸书、推特、CNN、BBC等英美的媒体和媒介手中。
总之,未来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愿我们这个一路从坎坷中走来的民族能苦尽甘来,愿祖国强大的声音和我们民族的文化,能在来日遍地开花,重现千古辉煌。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郎言志”
责编|于杨
审核|邱荔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