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都挺好》剧外的故事:每一个成年人,都带着伤痛奔跑

作者:洞见 来源:洞见 公众号
分享到:

03-26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YoYo

人的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弗洛伊德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简宁朗读音频

霸屏快一个月的电视剧《都挺好》终于大结局了。

故事的最后,懦弱自私的“作精”父亲苏大强患了老年痴呆,彻底洗白;

二哥明城向曾经拳脚相向的妹妹明玉道了歉,两人握手言和;

好面子的大哥主动卸下“长子”的包袱;

强势狠心的明玉也渐渐变得柔软,选择了放下和宽恕。

剧中苏家人的故事走向了happy ending,但是在剧外,有些原生家庭的故事,却要复杂得多。

网友@羊肉泡馍别放馍多粉丝说:

“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会改的。浪子不会回头的,巨婴不会长大的,懦弱无能的人70岁了不可能突然坚强有主见的,愚孝的人不会突然明事理的,重男轻女的家庭还是会一直奴役女儿的。”

原生家庭的伤,就像弄皱了的纸,抚得再平也会有痕迹。


01

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母亲去世十年后的一天,他曾梦到自己回到了儿时的游乐园,坐在一辆通往黑暗鬼屋的缆车上大声喊叫:

“妈妈,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

从梦中惊醒后,他深感恐惧。

曾经他以为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和创造,但没想到,梦中的潜意识却指出他一生追求的都是另一个目标——已逝母亲的认可。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这世间有太多的成年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的伤。

在《十三邀》一期节目中,许知远问嘉宾姜文:“迄今为止,你遇到的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姜文略加思索,长叹一口气:“我跟我妈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

“我一直想处好,但就是怎么都不行。”

望着窗外,这位霸气冷硬的名导惆怅又迷茫。

姜文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从小就聪明。

弟弟姜武考了3次都考不上的电影学院,姜文一次都考上了。

但当他把录取通知书拿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啪就扔在了一旁:

“你别跟我聊这个,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

于是姜文只能怏怏地去洗衣服。

参演《红高粱》后他声名大噪,以为能得到母亲的肯定,但母亲一点反应都没有。

为了讨母亲欢心,他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买房子,但买了母亲也一直不去住。

“她总是不高兴的样子,我不知道做什么能让她高兴。”

这样一个从来不给孩子笑脸和褒奖的母亲,让姜文一路都成长得极其不自信。

即使成了著名的演员、导演,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也还是不自信的,总是不知道该如何融入人群中去。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教授安妮塔·万杰利斯蒂说,相比朋友和恋人带来的伤害,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会让我们感觉更痛。

原因是,在我们与生俱来的文化信仰中,家人尤其是父母是会无条件地支持我们的。

倘若得不到这些支持和关爱,我们会痛苦,最后变成烙刻在心里的一道疤。


03

很多人认识姜思达,是因为《奇葩说》。

在那档节目中,作为辩手的姜思达能言善辩,打扮新潮,性格可爱又傲娇,被很多人喜欢。

但镜头下的他曾坦言,自己是一个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容易敏感的人。他对谁都不信任,哪怕是最爱的人。

姜思达今天的这种性格,种因于幼年的家庭。

在他还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即使回了家,情绪也极其不稳定,要么是跟母亲吵架,要么是因为一点小事打骂他。

在他的记忆里,家里没有多少安静的时候。五年级那年,父母终于离婚了,姜思达选择跟着母亲过。

从此后,父亲这一栏就在他的生命里缺席了。

长大后,父亲有示好,妈妈曾问他,希不希望一家三口团聚,他哽咽着说:“不希望。”

成年后,他学着去释怀,但听到爸爸说“我想你”,“你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时,他只是觉得不可信。

“没有人想敏感的”,但成长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得不敏感多疑。

尽管他做出过一些努力去修复那段创伤,但心里更明白“有些关系,是没办法的。”

都说时间是治愈伤疤的良药,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总会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隐隐作痛。


04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不相信婚姻,甚至不相信爱情,总是无法跟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

我的朋友玫瑰就是这样的。

外人看来,玫瑰光鲜靓丽,有房有车有钱,身边从来不缺伴。

但我们几个老朋友都知道,32岁了,玫瑰依然不想结婚成家,甚至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一段感情能超过半年。

玫瑰说小时候家里的餐具用的都是不锈钢的,因为耐摔。

父母隔三差五地大吵小闹,家里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家具。

从那时起她就下定了决心,要努力逃离这个家,以后自己不结婚不生孩子。

“我妈,甚至我家所有的女性长辈,没有一个人让我感到婚姻是幸福美好的。”

这些年的她,恋爱,分手,再恋爱,再分手……

依附在别人身上吸取养料和陪伴,但又无法彻底把自己交付给对方。

知乎上有人提问:原生家庭对人有多大的负面影响?

高赞回答是匿名的,答主说:

“每当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内心总是空虚、无助。

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归属感。非常的脆弱、敏感、易怒,隐含的潜台词是对自我不满。

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却又很容易在一段亲密关系里依赖上别人。

害怕被骗,却又无法分辨谎言。容易自欺欺人,更容易自暴自弃。

需要不断地寻求安全感,但是永远没有办法真正找寻到。外人看你,无忧无虑、活泼开朗;其实内里,千疮百孔,伤口不能示人,越舔舐越痛。”


05

在《奇葩大会》上,马东问过心理学家武志红这样一个问题:

“很多人把长大以后所有的不顺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过不了的待人接物的那些门槛,都归结为原生家庭,有怎么严重吗?”

武志红没有半点犹豫地就给了他答案:

“有!”

他说人是家庭的浓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现在的模样,跟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切的联系。

但人之所有为人,是我们具有学习和选择自己人生的能力。

就像最贫穷的哈佛女孩莉斯,母亲患病去世,父亲进了收容所,她在流浪中乞讨度日。

显而易见,她命运的尽头,就是父母的模样。

但在某机缘巧合之下,莉斯做出了自己人生的选择。

她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直至改变命运,逃脱了原生家庭的阴影。

在被问及那段灰暗的过去时,莉斯说:

“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带着伤痛奔跑。

东野圭吾在《时生》里写道:“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原生家庭束缚了我们的过去,不应该再束缚我们的未来。

人生最好的活法,是自我开解,放过自己,将过去释怀。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阅读37916
故事 成年人 
举报0
关注洞见微信号:DJ0012398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洞见”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洞见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洞见

微信号:DJ00123987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