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实习,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现在正是大学毕业生的实习期,麦可思研究院的大数据分析显示,实习经历可带来收入的增加和技能的提升,增强求职竞争力,它不仅会影响在校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知,更会对其未来就业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王峰 北京报道
编辑丨王帆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将2017届大学毕业生人群以有无实习经历和有无专业相关实习加以区分,通过在校生数据和毕业生数据来研究实习对在校生专业和职业认知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联。
通过对约30万大学毕业生数据分析后研究发现,有69%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有专业相关实习,有15%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只有专业无关实习,而16%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无实习经历。
相比无实习经历的在校生,有实习经历人群的专业认同度、职业成熟度更高。从就业质量来看,有实习经历,特别是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满意度更高。
图/图虫
有实习经历职业成熟度更高
从2018年的在校生数据来看,相比无实习经历的在校生,有实习经历人群的专业认同度、职业成熟度更高。
其中,有实习经历在校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度为2.95分,高于无实习人群(2.82分);
有实习经历在校本科生的职业成熟度为2.9分,高于无实习人群(2.8分)。
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的实习经历在其在校期间便对他们的专业和职业认知产生了影响,这也为他们未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实习经历就业质量更高
从毕业生数据来看,有69%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有专业相关实习,有15%只有专业无关实习,而16%无实习经历。有无实习经历人群的就业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有实习经历,特别是有专业相关实习的2017届毕业生在就业人群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失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而在失业人群中无实习经历的比例明显高于就业人群的该比例。实习或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从就业质量来看,有无实习经历人群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满意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数据显示,有实习经历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1%,高出无实习人群4个百分点;
有实习经历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53%,高出无实习人群9个百分点;
有实习经历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9%,高出无实习人群7个百分点。
另外,有实习经历人群基本工作能力掌握度和满足度也明显更高。
其中,有实习经历人群基本工作能力掌握水平为58%,高出无实习人群4个百分点;
有实习经历人群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为84%,高出无实习人群3个百分点。
这或许是因为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让大学毕业生提前了解职场现状,及时调整了知识和能力提升方向,同时调整了职业预期,从而使其在上述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就业质量更高
有无实习经历毕业生就业差距如此明显,那实习与专业相关和实习与专业无关的人群,就业质量是否也存在差异?
数据显示,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有实习且与专业相关的人群,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8%,高出实习与专业无关人群37个百分点。
专业相关实习让大学生提前体验职场生活,了解专业去向,有益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引导职业期待方向,因此可能提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另外,有与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为55%,高出只有专业无关实习人群9个百分点;
有专业相关实习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71%,高出只有专业无关实习人群6个百分点。
基本工作能力掌握水平和满足度方面,有专业相关实习人群的就业优势更明显。所以高校不仅需要改进实习实践,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更要为他们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工科实习情况最差
实习有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但各学科门类实习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医学和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无论是整体有实习经历的比例还是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比例都相对较高。这或许与其学科门类课程设置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别需要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科门类,如工学,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比例较低,无实习经历的比例则在本科所有被统计的主要学科门类中最高。
为了提高相应学科门类人才培养质量,专业需考虑将更多的实习实践内容纳入课程设计和能力考核范畴,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
21君
你怎么看麦克斯研究院的结论?
你又觉得应届生的实习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多大?你当年实习的时候又积累到了哪些关键经验与资源?
百万读者都在看……
本期编辑 黎雨桐
点一下“在看”,你会更好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