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83 岁高龄的若宫雅子(Masako Wakamiya)如今已是年龄最大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但在她前半生的工作中没有做过任何与程序开发相关的工作,甚至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这项技能完全来自于退休后的自学。
当她第一次踏入职场时,她在一家银行使用算盘进行工作。在 60 岁那年,她从工作了 43 年的银行退休,随后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台电脑,开始了解操作系统、安装软件、设置网络连接并组装电脑,因为这之中的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若宫雅子学会了通过网络聊天求助其他网友。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她最终连上了一个电脑俱乐部搭建的小型网络,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作是互联网,但她学会了如何操作键盘、鼠标以及操作系统。重要的是,网站的欢迎词让她很有感触:人生从六十岁才真正开始。
2017 年夏天,若宫雅子退休的 20 年后,她第一次接触 Mac 系统,并自学了苹果开发语言 Swift。她感觉到,高科技对老年人的生活并不友好,很少有针对老年人的应用服务,在多次向软件开发商提出建议而无果的情况下,若宫雅子决定自己开发一款 iPhone APP,灵感来源于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主要围绕节日相关礼仪和活动展开,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决定之后,若宫雅子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和 Skype 向一位年轻网友请教了 iOS 平台开发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由另一位朋友通过 Office 进行美术素材制作,因为英语非常糟糕,若宫雅子还顺带学习了一下英文(并在此后乐于与人用英语交流)。半年之后,这款名为“Hinadan”的游戏成功上线,并获得了不少正面评价,该软件在苹果应用商店获得了 5 颗星的好评,仅有日语版的情况下就有数万人通过应用商店下载。(目前已支持日语、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韩语等语言)
如今,若宫雅子不仅受邀参加了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与苹果 CEO 蒂姆·库克会面,在“TED 东京”和世界各地发表讲话,而且管理着一家名叫 The Mellow Club 的线上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成员的平均年龄为 66 岁,横跨日、韩两国,目的是让信息技术为老年人创造更有意义的生活。除此之外,她还在管理着一个日英双语的个人网站,主要帮助用户了解如何使用 Excel 进行简单操作。2018 年,若宫雅子还作为嘉宾参加了在中国西安举办的第二届全球程序员节。
未来,若宫雅子希望继续改进这款游戏。Hinadan 是她的第一款应用,但不会是最后一款。在接受采访中,她说:
我脑中有许多想法,我想再做新的 App,如果时间允许,我还能开发更多。我想学会更多编程基本知识,目前我只学会了写“Hinadan”的相关知识,这是不够的。
其实,类似的案例,国内也有不少。2017 年,宁波大学 52 岁的宿管大爷自学编程开发了一套宿舍管理系统,并设置了双重密码防止信息泄露;成都 82 岁的老人俞性佑搭建族谱录入平台,让分散全国各地的亲友可以在线写族谱;郑州的冯怀云老人退休后自学编程,并尝试自己编写小程序,用短短三天时间就开发出了一款“地铁问路”应用。
这些故事无不在告诉我们:
科技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龄也不是编程的障碍,只要你敢想敢做,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媒体都热衷于讨(炒)论(作)与“程序员中年危机”相关的话题,似乎程序员到了中年时前途一片黯淡无光。年纪大了拼体力拼不过年轻人?年纪大了学技能没有年轻人快?这位 83 岁的老奶奶告诉我们,编程既可以是一门终身职业,也可以是任何人生阶段的崭新开始。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免费在线编程平台 Codeacademy 的 4500 万全球用户中,大约有 100 万用户的年龄在 55 岁以上。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简易编程工具 Scratch,其也聚集了不少老龄用户。
早前,由于“程序员技能与年龄”的话题关注度颇高,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博士生 Patrick Morrison 和助理教授 Emerson Murphy-Hill 曾尝试基于 Stack Overflow 的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他们研究了当时的 Stack Overflow 用户数据库,这些用户的平均年龄为 30.3 岁。结果显示,当程序员的年龄在 10 到 50 岁之间变化时,威望值大致呈线性增长。程序员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资历越深,所提出的观点越大程度上会被认可。
在编程技能层面,比如 Java、C#、JavaScript 等,平均每个程序员所拥有的标签数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在 30 岁时触底,在 40 岁到 50 岁之间出现反弹,而在 60 岁左右呈分散状,程序员越老似乎就拥有越多的技能集,在学习新技能上也没有出现很大偏差,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大龄程序员无法掌握新技术。
相反,很多年轻程序员因为缺少经历而在某些层面存在缺失,比如很多年轻的 iOS 开发者可能没有学习过 Objective-C, 直接从 Swift 开始,很多学校开始将汇编语言等基础课程的比例缩减甚至去掉,而这些基础和技能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龄程序员的优势。
“程序员到一定年龄,最好的出路就是转做管理层”,这也是由“中年危机”话题引申出来的一个分支。不少人在针对程序员的职业规划提出建议时会表示,当年龄成长到一定阶段,程序员如果不转做管理层是很难有出路的。
对此,骨灰级程序员,资深技术专家左耳朵耗子曾在微博上分享过的一句话:
昨天和人谈起“大龄程序员”的问题,对方说,如果一人年龄大了还在写代码,说明这人混的太差了。老实说,我真的相当的鄙视这种说法。因为,如果人写代码写到 40 岁了,他还喜欢写代码做技术,说明他真的喜欢技术,而且经验一定很丰富。这样的人多难得啊。我真心鄙视那些做技术管理不写代码的人。
在不少公司,当研发人员的技术级别逐渐提升就会出现相应的管理级别,并会逐渐培养研发人员的管理能力,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发生的,而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一定要逼自己向管理层转型。要知道,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内,技术管理者自身的代码能力都非常强。因此,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是研发人员需要关注的。
在国外,作为管理轨道的另一种选择,谷歌、微软和其他大公司定义了“个人贡献者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 轨道”,即高级工程师的职级阶梯,与管理阶梯平行上升。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程序员这个行业也将变得更加成熟,未来中年程序员除了管理岗,也肯定会有技术专家方向的发展路线,但前提是,你必须保持足够的动力和激情,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畅通无阻。
在很多公司,90 后已经成为研发人员的主要构成群体,80 后都很少,至于 70 后就更少了,这并不代表 70 后已经离开程序员这个群体,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人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高管,主要工作已经不再是研发。
一位码了接近 20 年代码,先后经历了创业和几次跳槽的程序员在迈入 40 岁之际在 TGO 鲲鹏会发表的文章中表示:
20 年前,中国没有太多 IT 公司,70 后程序员的群体也不像现在动辄就几百万的规模。
因此,不是 70 后的程序员都退出了,只是这个群体本来也不大。当然,70 后程序员也有不少还乐此不疲得奋斗在编程一线,这些人或许确实从编程中找到了乐趣。对其他程序员而言,要想持续获得能力提升,文章认为,工作的前五年其实就是技术积累的阶段,程序员要积累足够的代码量,并选定某一技术领域。
在 28 岁至 35 岁这个阶段,学习新技术已经算不上很大的挑战,善于思考并形成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非常关键,比如,思考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某些技术在什么样的场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技术团队应该如何构建;在一家公司里,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技术能力最大化发挥出来。
35 岁之后,程序员前期积累的经验、视野,具备的架构能力和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都会变得比编码本身更加难得。在这之前,程序员就需要明白如何最大化自己的优势,避免做不擅长的事情,更容易在事业上获得突破。
最后,希望所有程序员都可以和若宫雅子一样:
在生命 60 岁时还可以再次开始,并为未来感到激动!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代码共白头。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35 岁的程序员是“都挺好”还是“都挺惨”?
你是像若宫雅子老奶奶一样的 APP 开发者吗?你有在学习移动、大前端领域的技术吗?你想了解小程序、Flutter、前端安全、工程化、性能优化、前端框架等领域的新趋势吗?GMTC 全球大前端技术大会上,来自 Google、Twitter、BAT、美团、京东、滴滴、字节跳动等 60+ 一线技术专家将与你共话前端那些事,目前大会 8 折购票火热进行中,讲师和议题也持续招募中,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会详情!购票咨询:18514549229(同微信)。
点个在看少个 bug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InfoQ”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InfoQ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