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湖南卫视二季度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在长沙举行了媒体看片会。虽然当天阴雨绵绵,但依然挡不住无数热盼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家媒体朋友齐聚一堂,湖南卫视频道业务指导、节目监制夏青、《我们的师父》节目制片人孔晓一及相关专家学者也莅临现场,提前体验徒弟们三天两晚的“拜师记”。节目中的四位徒弟——大师兄于晓光、二师兄大张伟、三师兄刘宇宁和a小师弟董思成也在看片会现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徒弟们不约而同地说起参加拜师的收获,并用“潜移默化”“终身受益”形容节目对自己的影响。
制片人首谈《我们的师父》:发掘普世师徒关系
对于《我们的师父》这档节目,已经监制了《亲爱的客栈》《我家那闺女》等众多热门综艺的夏青老师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表示,一直以来,自己监制的节目能够接受大家的认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节目总导演、制片人孔晓一对节目有着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我们的师父》发掘了一种普世的师徒关系,不是拜师学艺,因为技艺不是两三天能学会的,而是一种在与师父同吃同住过程中的“来往与感悟”。《我们的师父》采用四位徒弟与师父同吃同住三天两夜的节目形式,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师父“来往”,让徒弟们感悟榜样力量的同时并解决人生疑惑。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知识是一种学问,学习他人是一种美德。而对于节目中“师父”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传道授业解惑也。相较于有形的书籍、文物、宝藏,这些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师父,他们那些可以意会的精神,在有限生命之中闪光的灵魂,他们的品格,为人处事的态度,生活智慧是更需要被年轻一代发掘和传承。
节目引领年轻首获专家好评:“青春”与“经典”的对话
在媒体看片会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杨洪涛教授也对节目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我们的师父》节目贯彻了习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对于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讲话,特别是贯彻了中央所倡导的“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传媒发展理念。如何用年轻化的语态去引领年轻的受众,让他们关注传统文化,学会尊师重教。杨洪涛对节目的立意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节目嘉宾的选择上,尤其是首站的师父牛犇,在他身上能够感受到艺德和修养完美的结合。他坦言,现在的电视节目中很少有这种“青春”与“经典”之间的对话,节目创新度非常高。
对于观众来说,哪怕每个师父的身上能感知到一个让人欣赏、敬佩、感动的地方,都能获得巨大的收获。很多影响也许不是当下能呈现的,但潜移默化的感悟和往来,对年轻人的影响将会是一辈子的。《我们的师父》节目也希望通过四个徒弟拜师的主观视角,为电视机前更多的年轻人解答人生困惑。
“GSG”首谈拜师收获 密集金句笑点引爆看片现场
在当天的媒体看片会上,八十家媒体提前欣赏了《我们的师父》精彩内容。节目中,四个徒弟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尬聊”,到迅速成为团体,与师父牛犇第一次见面的过程,非常逗乐。虽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师父牛犇却如同老顽童一般,把收徒弟这件事变成了“哥们”间的相处。在得知大张伟属猪后,老爷子一句“去年的裤头送给你穿,”引来媒体集体大笑。据不完全统计,整个看片的过程中,节目笑点相当密集,基本两分钟一次。师徒间的过招,层出不穷的金句,让节目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充满了轻松欢乐的气息。
在现场,四位徒弟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和董思成的出现,也将看片会气氛推到了高潮。四个人自己组团,并起名为“GSG”,大张伟笑称这是“哥四个”的意思,是大家和牛犇老师一起想出来的。对于媒体关心的徒弟们的“困惑“和拜师收获的问题,刘宇宁坦言,面对复杂的圈子和一些深深的恶意,自己作为新人,来到这个节目首先是非常的荣幸。他通过与师父的来往中,明白如何做人和摆正对待事物的态度。于晓光则表示,“现在的我要学会放下很多,这个年龄应该是个归零的状态,虽然目前为止还未解决,但是我相信会一步一步解决的。”大张伟则表示,师父之所以成为师父,他们不会因为在工作而去努力,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学习。作为节目中年纪最小的95后,小师弟董思成也力求为新世代人群正名:“我们这一代依旧是追逐梦想的一代。虽然一下子消化不了这么多,但我觉得在潜移默化的往来中是能够吸收的,并将终身受益。”而对于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的刘宇宁来说,除了学习到师父对于人生的态度,对师父的节俭态度也有亲切的熟悉感:“他穿的衣服都是儿子穿不了的,不是他儿子不给他买衣服,就是老人比较节俭,像我爷爷也是,我给他买了好多新衣服就是不穿。”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3月30日晚十点首播的《我们的师父》,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董思成带领你开启不一般的精神宝藏。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湖南卫视”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湖南卫视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