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记忆】曾为轮船保驾护航,外滩信号台你了解多少?

作者:上海发布 来源:上海发布 公众号
分享到:

03-31

在上海外滩滨江绿地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整体移位成功的外滩信号台。外滩信号台,是上海仅有的两座阿塔努布式建筑之一,塔楼始建于1907年,是一座高49.8米、自重400吨的塔楼。然而,外滩信号台的创建历史,则可追溯到1884年,它与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进程是紧密相连的。

在外滩信号台的历史视频里,还能看到上海当年的“亚洲第一弯”哦!


信号台的由来


这座信号台的历史,是与国际航海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西方经济发展,商船航运和军舰航行都离不开气象。1853年8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海洋会议上,气象作为航海事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1854年,英国商业部成立了气象处,于1861年首次利用信号电码发送暴风雨警报。之后,英国在纽卡斯尔等港口,开始采用悬挂信号的方法发布风暴警报,欧洲各重要港口也相继建立了信号台。


1927年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外滩航拍,外滩信号台鹤立鸡群十分醒目


19世纪50年代,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对外贸易中心。为了使商船和军舰能在“危险的远东海域”安全航行,气象保障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法国人于1872年8月决定在上海徐家汇建立观象台,12月正式开始气象观测。从1873年5月起,在报纸上发表隔日气象观测资料,并在海关对面的布告栏,每日公布中国和日本部分地区的天气情报报告,使商船、军舰离港时能获取气象情报。


1879年7月31日,台风侵袭上海,造成重大损失。当时的徐家汇观象台台长对这次台风作了分析研究,提出建立气象警报信号台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论文发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和支持,尤其是航运公司的经理及船长纷纷写信,期望能看到在上海港建立起气象警报信号台,同时,希望设立标准时间的报告,使航海时针也能得到校准。


1881年9月20日,上海西商总会通过决议,投资筹建向航海者提供天气情况的机构。同时,提供资金购买气象观测仪器,于1884年2月18日在远洋轮船上安装。从而扩展了海上气象观测的范围,为建立信号台创造了条件。


外滩信号台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外滩信号台



外滩信号台于1884年9月1日正式对外服务。这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早建立的信号台之一。信号台在行政上划归法租界市政总理处列为附属机构,中外籍员工约有10名。明末阁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第十一世孙徐道生、徐林生都曾在信号台工作过。信号台的业务由徐家汇观象台领导,台长由徐家汇观象台台长兼任,气象警报和授时信号均由徐家汇观象台决定发布。外滩信号台实际上是徐家汇观象台对外服务的“窗口”。


初建时的外滩信号台比较简陋。在一间小屋旁竖立一根木桅杆,悬挂气象警报信号,并有风球指示风向。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信号服务工作,1847年提出了扩大信号台的工程计划。公董局接受了该项计划,并拨款1480美元。工程于1898年8月19日完成。


1900年前后的洋泾浜汇入黄浦江河口处。图中可见外洋泾桥,也就是现今延安东路外滩路口处。当时的外滩信号台还是简易的木质结构


外滩信号台的木桅杆曾先后于1901年8月3日和1906年7月5日两次被台风和雷雨大风折断。1906年7月26日决定,尽快建造新的信号台。经研究,新的设计方案造价10247美元,于1907年2月6日签订合同,同年3月动工。工程采用木桩,用24捆松树奠基,底座宽11.3米、高4米、塔高36.8米,用钢筋水泥建造。塔顶建竖9米高的报时球桅杆,总高49.8米。工程于1908年7月完工。同时,还添置了气候记录器、风速计、精密时钟等仪器,更换了带有平衡锤的报时球,装置了白色信号灯。新建的信号台于1908年6月23日开始悬挂信号。


外滩信号台于1923年又制定了附房扩建计划,1925年签订了建造合同。工程于1926年动工,1927年8月完工。这就是现存的外滩信号台全貌。


信号服务与信号电码


外滩信号台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气象和授时服务。每天10时、16时在桅杆上升起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信号旗,标明长江口外洋面上的风向、风力实况。1896年1月1日起又增加了雾天情况的报告。这是由设在上海东南83公里的大戢山岛灯塔站提供的观测资料,通过电报局的海底电缆转送到信号台的。每天11时30分悬挂徐家汇观象台发布的当天天气预报或风暴警报信号旗,夜间使用红、白信号灯发布风暴警报“使航海者知所趋避”。从1897年4月19日起,每天16时15分用信号旗报告徐家汇观象台气压表的指数,为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外国商船和军舰校对气压表提供依据。授时服务主要是每天中午将升在桅杆顶上的子午球降落,报告正午12点标准时。从1909年起,在夜间用灯光显示晚上9点标准时。这种精确的授时信号,对于远洋舰船在海上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的外滩延安东路口。当时外滩信号台的旁边还有一个轮渡站及一座造型独特的人行天桥(陆杰摄)


信号服务日复一日不间断地进行,每年累计工作量相当可观。以1936年为例,悬挂台风位置信号299次,台风信号灯131次,大风信号246次,大戢山岛气象观测实况信号736次,气压表指数信号366次,向报社和公众发布气象信息29698次。每当台风、暴风雨来临时,许多人在信号台等待最新信息,电话铃声不断,每天答询天气数百次之多。


用什么样的信号来发布气象信息是一个重要问题。信号台开始是使用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旗号来发布气象和授时信息的。旗号虽然色彩鲜明,但也有缺陷,在风静时旗号不能飘扬,人们不易辨别。因此,徐家汇观象台根据船长和海员们的意见,对信号不断作了改进。从1897年至1931年,较大的改进有6次。如为了使人们从各个不同方向看空中的信号投影都一致,采用圆形体做标记,有球体、圆柱体、尖端向上或向下的锥体、底部或尖端相连的锥体等,不同形状组成的标记代表10位数码。同时,将远东海域分成若干大小不等的海区,规定用数码表示台风在某一海区的位置和移动路径。台风移动的方位采用海员熟悉的罗盘形式,以32个方位用数码来表示。商船和船长和海军的舰长只要看到信号,就可以作出判断,并决定是否启航和航行的路线。


外滩信号台使用的电码,曾先后于1905年在因斯布鲁克举行的国际气象局长会议和1930年4月在香港举行的远东气象会议上分别作了介绍,获得好评,认为“电码之便捷,航用之简便,有推于世界之可能”。中国海关早在1898年就决定,所属各灯塔站统一使用外滩信号台的信号电码。从1931年3月1日起,东亚各国海关所属港口(除朝鲜外)都使用上海外滩信号台的电码悬挂信号。


台风警报采用鸣炮示警


1915年7月27日至28日,强台风袭击上海,风速达43.9米/秒(12级)。虽然徐家汇观象台对这次台风作了预报,信号台发布了警报,但损失仍惨重。这次台风灾害使社会各界引起极大震动。为了加强对台风的报警和防范工作,上海海关于1916年8月3日发表通告,每当信号台挂起黑球,台风即将来临时,“在陆家嘴楼房鸣炮一响示警”,后又规定在兰路(今兰州路)江海分关同时鸣炮,所有船只均需进港避风。1936年3月,海关又发布公告,将台风警报鸣炮改为三响,与时间号炮有所区别。每当台风即将来临时,在狂风怒吼中,那深沉凄厉的炮声震撼申城,提醒市民做好防台工作,一切船只均不得出港,直到1940年7月27日才停止使用鸣炮示警。


从“孤岛”到黎明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地逃难的同胞以及世界各地的流亡者来到上海租界,资金和劳动力激增。在此期间,中国内地的气象站都已停止发报,但太平洋地区以及福州、汕头等地气象站仍继续工作,徐家汇观象台仍能发布台风和日常的气象预报,外滩信号台坚持进行气象服务和信号报警。同时,由于设在巴黎的国际时间局的帮助,徐家汇观象台自1939年7月起,与世界各国20个观象台建立了确定标准时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因而,外滩信号台的授时服务也有了改进。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外滩信号台的气象和授时服务暂停。不久,徐家汇观象台提出了在日军占领下恢复业务工作的方案,每天11时、16时两次气象要素观测实况和天气预报仍在外滩信号台公布,但不发无线电广播。


1949年外滩北望,外滩信号台细节非常清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接收了外滩信号台,改组成为上海气象台的一个组成部分。1946年6月,上海气象台将国际间议定的气象信号及地方风暴信号重新公布施行。


上海解放后,军管会于1949年5月31日发布命令,派员接管了当时设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的上海气象台,外滩信号台同时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为了保障海上和内河航运以及渔民的安全,于1952年成立外滩气象站,自1953年1月1日起恢复气象观测和信号服务。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的通知,对外发布海洋气象预报,遇有台风或大风时,悬挂警报信号,并为航海部门提供气象咨询服务。


1957年初,上海中心气象台成立了专门服务机构,与海运、航运、铁路、机场、码头等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了电话服务网络,海岸电台加强了船舶气象报告,人民广播电台不断改进天气预报的广播。随着通讯工具的逐步现代化,有线和无线通讯以及新闻媒介不断提高气象信息的传播速度,适应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因此,上海中心气象台于1957年2月15日决定,外滩气象站停止工作,风暴警报信号由港监部门负责悬挂。


2004年拍摄的“外滩亚洲第一湾”及外滩信号台(陆杰摄)


如今,外滩信号台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留下的这座古典式西洋建筑,是历史的见证。TA也成为外滩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

视频:市规划资源局、市城建档案馆

编辑:张添翼

阅读39410
外滩 
举报0
关注上海发布微信号:shanghaifab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上海发布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上海发布

微信号:shanghaifab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