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看衰中国的人先别得意,中国根本没掉入这个陷阱

作者:观察者网 来源:观察者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4-01

作者 | 斯蒂芬·罗奇,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观察者网马力 翻译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中国有一个很固定的印象,那就是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这种固有印象的产生当然是有原因的。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来说,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年经济增速在10%以上,这在全世界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现象,而中国却做到了:从1980到2011年,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然而如今这个奇迹似乎就要无法延续了。2012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速下滑到了7.2%,而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其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对201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调到了6%-6.5%。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2019年3月27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发评论文章:《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存在的!》

对于那些看衰中国的人们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颇为得意的时刻。毕竟,中国总理的增长目标下限6%意味着2019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与当年高速增长时代相比可能会下降40%之多。这使得那些关于“中国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预测听起来越发有道理了,这个“陷阱”意味着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快要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时会突然落入低速增长的轨道。关于这一经济现象的初步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1.6万-1.7万美元(这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标准换算后得出的数据)这个区间时,预期将出现2.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的人均收入在2017年进入了这个区间,而中国在2011年之后已出现增速下降,这就更加令人悲观了。

在我攻读经济学的学生时代,我学到的第一个道理就是要谨慎对待数据分析的结果,其中可能隐藏着严重的错误。而“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个处理大量数据后得出错误结论的典型例证。其实,只需一个数据库和一台性能强大的计算机,我就能“证明”任何一个以“分析性假说”的面目示人的经济理论。如今“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广为流传,而我在这里要提出五点来反驳这一说法。

首先,“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本身可能就是不成立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是兰特·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和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对全球125个经济体在1950年至2010年这个时间段的经济表现进行实证研究后提出的。不过他们能得出的最可靠的结论应该仅限于“经济发展本身有增速的不连续性和向均值回归(根据“均值回归理论”,经济增速、房产价格等社会现象以及气温、降水等自然现象,无论高于或低于均值,都会表现出以很高的概率向均值回归的倾向。根据该理论,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有多长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均值回归的规律最终一定会应验——观察者网注)的强烈倾向(a strong tendency for growth discontinuities and mean reversion)”。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萨默斯在分析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可能面临哪些结果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他认为一些国家出现的均值回归放缓现象只不过体现了经济本身有一种缩小“后奇迹差距”的倾向(a tendency to close a post-miracle gap)。很显然,这种周期性增长不连续现象的统计规律(the statistical regularity of such periodic growth gaps)与增长陷阱的长期困境(the permanent quagmire of a growth trap)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第二点,人均收入1.6万-1.7万美元的陷阱门槛也许是一个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表述,然而在动态的全球经济中,这一表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自2012年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早期研究结果发表以来,全球经济的规模已经增长了约25%,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很可能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便存在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陷阱也不应用一个绝对的收入数字来衡量,而是应该用发展中经济体相对于高收入经济体的趋近程度来定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当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接近高收入经济体的20%-30%时,危险会逐渐逼近。考虑到2019年中国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的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30%左右,现在是时候开始担心了!

第三点,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看待所有的增长放缓现象。一个国家的GDP总额是多个部门、多个产业、多种产品的制造活动的总结果。中国各个行业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可能会造成增长不连续的表象,而这一表象也许只不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再平衡战略的结果。考虑到中国正从高速增长的制造业等第二产业转向增长相对较慢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如今中国经济的表现正符合上面的表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转变是中国再平衡战略的预期结果,增长有所放缓不应引起过于严重的忧虑。

第四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意味着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还只是一种单纯的增长不连续现象?我想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遭遇的严峻挑战面前,这些都并不重要。在追上占据技术高地的发达经济体之后,中国会变成一个怎样的经济体?这就是为何中国会决意从引进技术转向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原因。对于一个寻求进军科技前沿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中等收入与高收入之间的差别不过是相对的(middle-income versus high-income status is a relative comparison)。尽管周期性的外部干扰(如去杠杆、全球经济放缓甚至贸易战等)会产生暂时影响,然而若能追赶占据技术高地的发达经济体并加入其中来共同推动科技进步,中国终将获得回报。中国领导人已经在“使中国在2050年之前晋升为一个高收入经济体”的目标阐述中涵盖了上述内容。

最后一点,当你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前景时,生产率增长要远比GDP增长更加重要(productivity growth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GDP growth)。因此,我更担心中国会陷入生产率增长陷阱,而不是GDP增长陷阱。不过,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最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的一项研究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与普里切特和萨默斯的研究结果一样,这项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最新研究也揭示了中国在过去40年里的一些增长不连续现象。不过在过去5年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是令人满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其中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为强劲。因此,尽管最近总体GDP增长在放缓,但由服务业引领的中国经济再平衡却正在对整体经济的生产率增长产生意义重大的积极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能够维持其全要素生产率继续增长(考虑到中国日益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由不断壮大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所支撑的服务业的持续增长,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继续增长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并享受资本存量持续增加带来的好处。中国这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中国在未来5年内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就会保持在6%左右。这样一种结果将非常符合中国的长期抱负。

我们可以说:是的,中国经济增长率10%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这才是故事真正的精彩之处。这意味着,面对“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普遍担忧,中国大可以无视其存在。

下面是读者在本文后的留言,观察者网选取部分翻译如下,仅供参考:


Joseph Zorzin:“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这很好,这样我们就能用上更好的产品了。不过届时中国会面临贸易平衡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它就会被排除在全球经济体系之外。

Ed Grimley回复Joseph Zorzin:继续做梦吧。中国就好像是屋子里的一头大象,每个国家都得跟它打交道。


Peter Schaeffer: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的确会发生波动。不过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十年里仍会快速增长,无论发生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一直高于美国,无论发生什么。至于中国经济将增长到什么水平,我还无法确定。不过每个华人经济体都表现得相当好。以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台湾的人均GDP为50,300美元,澳门为111,600美元,香港为61,400美元,新加坡为93,900美元,而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才只有16,700美元。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GDP规模将是现在的3到6倍,我认为很可能是3倍,不过我可能活不到2050年见证这一切了。

CHEWYCH@GMAIL.COM回复Peter Schaeffer: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就都会化为泡影了。


Peter Schaeffer:本文作者的分析总体来说是对的。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至少会达到美国的75%,要知道,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水平都超过了美国的75%,甚至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水平。决定一个经济体是否能成为一个成熟发达经济体的关键就在于该经济体人口的劳动技能水平,这个水平可以通过PISA、TIMSS、PIRLS等测试的成绩来衡量,中国学生在这些测试上的表现非常优秀。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9年3月27日“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

责编|于杨

审核|邱荔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阅读39415
中国 
举报0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号:guancha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观察者网

微信号:guancha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