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医保卡里没钱了,看病还能报销吗?还有这些社保问题你要搞清楚...

作者:深圳之窗 来源:深圳之窗 公众号
分享到:

04-01



我们每个月工资都会扣掉一部分钱

用来缴纳“五险一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最新消息,社保又迎来大变化!

2019年底前 

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这难道是五险变四险的节奏?

国家医保局:这是误解

那么,问题来了!

生育保险费还能保证吗?

缴费比例会有变化吗?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一下

2019年底前 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生育保险基金并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征缴,统筹层次致。而且合并要在2019年底前实施。也就是说,生育保险并不是取消了,而是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


核心内容


01

统一参保登记。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同步参加生育保险。


02

统一基金征缴和管理。按照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之和确定新的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03

统一医疗服务管理。将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范围,推动住院分娩等医疗费用按病种、产前检查按人头等方式付费。


04

统一经办和信息服务。经办管理统一由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05

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


“五险”变“四险”

看似少了一险,但其实并没有


两险合并实施,这些问题你要知道!


1

合并后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了?


答:其实是误解!

生育保险不存在取消的问题,没有取消。这是管理层面上的两项保险合并实施。两险合并实施并不是说两个险种合并为一个险种,而是合并经办管理,生育保险还是存在的。


2

对职工来说,主要有什么变化?


答:合并后不会影响职工所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只是在经办上改变了享受的渠道,但没有改变参保范围、没有改变生育保险设定的保障项目和支付水平。


对于在职职工来说有以下变化:

①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同时就参加了生育保险。

②生育保险基金并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征缴,统筹层次一致。

生育保险各项待遇改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03

缴费比例会有变化吗?


答:按照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之和确定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比如原来单位费率,职工医保是7%,生育保险0.6%,就合并为7.6%。


虽然我们每个月都在缴纳社保

社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关乎着我们的养老、医疗、生育各个方面

关于社保,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误解

今天,统一帮大家好好解答一下



这个社保常见问题,你也要知道!


养老保险断缴3个月就清零?

1

答:不正确。

根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经建立,终身不变。无论在哪里缴费,是否间断性缴费,个人账户都会累计记录参保人权益,不存在所谓“清零”的情况。


退休了就能领取养老金?

2

答:不正确。

一般要缴满15年,退休时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所以,想退休时就能拿养老金,务必在自己退休前十五年就开始缴费。

《社会保险法》规定,若按月领取养老金需同时满足①累计缴费满15年;②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到达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不满15年怎么办?

3

答:

允许延长缴费至15年

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待遇领取地延长缴费至满15年(其中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


延长缴费未满15年可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若延长缴费后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仍未满15年,也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可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保机构按照程序,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怎么办?

4

答:

先备案

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之前需要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经办机构采集必要的信息

选定点

从公布名单中选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可登陆人社部社会保险网查询系统(si.12333.gov.cn)查询可供选择直接结算的“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

持卡就医

就医人员就医时一定要带上社保卡,它是异地就医身份识别和直接结算的唯一凭证。


失业了就能领失业保险吗?

5

答:并不是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要求包括:

①按照规定参加失业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③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生育险如何报销?

6

答:因怀孕生育而花费的产检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等都可以通过生育保险进行报销,但支付方式各有不同。

 

针对怀孕期间的产检费,生育保险基金采取限额支付。

每次产检费报销限额标准从330元至1400元不等。产检费在限额内的,按实际支出报销,超过限额标准的按限额标准报销。


针对住院分娩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住院费用、药费等,生育保险基金采取定额支付。

1)产妇自然分娩,可定额报销3000元

2)人工干预分娩,可定额报销3300元

3)如果产妇采取剖宫产手术,可定额报销4400元

4)如果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每增加一胎,定额支付标准在原基础上上调10%


按项目报销。

针对住院分泌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发生的医疗费用及住院的医事服务费,生育保险基金予以全额报销。


离职了,生育险还能用吗?

7

答:生育险是社保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单位缴纳;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一般由单位向社保机构申请报销和领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生育险的规定:女性职工要享受生育险保障,须在生产当月不中断缴纳生育保险。


以下几种离职时常面临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男性缴的生育险有什么用呢?

8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可见,男性职工的生育保险可以用在其未就业的配偶身上,不过配偶只能享受生育医疗费用,不能享受生育津贴。另外,若女性职工工作单位未曾购买生育险,也可享受其男性配偶生育险中的生育医疗费用!但若配偶未辞职且正常参保,是不能享受男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的。也就是说在夫妻双方都参保的情况下,不能享受双份补贴。

男职工享受生育报销所需资料:

  • 男职工持本人及配偶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 计生部门出具的《生育状况证明》

  • 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院记录、费用明细清单

  • 男职工本人医保卡

  • 配偶户籍所在地街道(镇)出具的无工作单位且无固定收入来源证明

材料齐全后,到男职工本人单位社保关系所在地的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生育医疗费用申领手续。

PS:以上所有提到的材料均需原件及复印件。


医保卡里没钱了,看病还能报销吗?

9

答:医保卡包含的两个账户

个人账户主要负责日常买药、一般门诊住院的自费部分。医保卡里有没有钱,通常指的是医保卡里个账部分有没有钱。

统筹账户主要负责医疗报销部分。一旦生病治疗,只要符合报销条件,即可直接把钱从统筹账户划给医院了。

因此,当你的医保卡余额为0时,并不会影响你的医保卡报销,报销涉及的是统筹账户里的钱。


那统筹账户里的钱会不会用完呢?

事实上,医保统筹账户属于社会基金,有财政补贴,所以不会用完,但每个人的报销金额是有上限的,即每次的医保卡报销都将有一个最高支付额度,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什么情况下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0

答: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患职业病

►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以上问题有没有你关注的呢?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

下次再为你解答哦~




编辑:kk |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城市一帐通、网络

由深圳之窗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商务合作电话:17302634353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资讯


限行 / 仙湖 / 灯光秀

人才引进 / 自助签注 / 租赁凭证 / 民办补贴

居住证 / 港澳通行证 / 公租房


  如何快速找到我们?


扫码关注,2019”猪”事顺利
阅读39809
社保 
举报0
关注深圳之窗微信号:sznet_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深圳之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深圳之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深圳之窗

微信号:sznet_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