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
花落花开,民俗依旧
冬去春来,与你想约
2019年4月4日
苍南县第三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节暨
欢度“三月三”活动(岱岭分会场)
曾瑞行/摄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天举办婚礼。节日里还要合家聚餐,聚会对歌、盘歌、赶舞场,跳起火把舞、竹竿舞。岱岭畲族乡每年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文化节,邀请畲族青年男女进行畲歌盘唱、竹竿舞等传统文艺表演,以恢复和传承“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活动;同时进行畲族婚嫁表演、坐刀轿、编彩带、畲族刺绣等民俗活动。
唱畲歌
畲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400年来,岱岭畲民在生产劳动、闲暇中以歌为乐,在恋爱婚姻中以歌为媒,在喜庆节日以歌代辞,有以歌代言的传统习俗。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一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可一人独唱,也可分组对唱,故也称畲歌对唱。
竹竿舞是畲族的民间舞蹈,俗称“打竹舞”。竹竿舞共有四根竹竿(或十根竹竿),两根直放,两根横放。四人分成两排,二人一排,一人手拿两根竹竿,与对方相对操作。跳舞时,竹竿先上下打打,再两竿对打,所以,也称“打竿舞”。
糍粑是畲族特色食品,也是畲族人民庆典与待客的最高规格传统食品,只有逢年过节、婚嫁寿庆或者招待贵宾,才会舂糍。岱岭畲族传统婚俗“请表姐”一定要舂糯米糍,否则会觉得不排场。宴请贵客亦然。畲民认为,糯米是当地最好的米,用最好的米加工成糯米糍来招待客人是最诚挚、最热情的。香甜的糯米糍粑有美好、甜蜜的意义。
畲族彩带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讯号,一成不变地用彩带形式保留了数千年原始的“意符文字”,成为一种“活”着的文物。畲族传统彩带织纹上的各种纹样符号,由象形、会意、假借汉字及几何图案等构成,有明显的驱邪祈福的寓意。在字带当中,有一些编织着许多好似象形符号的文字,当地百姓称之为“甲骨文”,并另有释义。如“正”表示开始,“工”表示平顺,“◊”表示怀孕等。在古代,大多数畲家女子少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并没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习惯于用劳作闲暇时所组织的彩带寄托祝福。由于畲族妇女的虔诚传承,保留下了远古时期的原始织纹风貌与文化内涵,成为畲族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见证。
畲族刺绣是畲族独特的手工技艺,岱岭畲族刺绣技艺于2013年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畲族刺绣以畲族传统女装凤凰装、大襟钉花衫、八幅罗裙、四角绣花鞋、诗花彩带等最为有名。
古色古香
畲族婚俗于2010年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婚姻形式、婚姻礼仪、婚姻嫁娶程序是岱岭畲族俗之精华。畲族婚礼流程包括演撬蛙(讨红包)、拦路、抢嫁妆、梳头哭嫁歌、衔姐妹饭、跨火盆、踩米筛、拜堂等。
“中华一家亲·共画同心圆”
苍南县第三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节暨欢度“三月三”活动
岱岭分会场文艺演出节目单
1 | 开场舞 | 《幸福中国一起走》 | 林海哨 陈健等 |
2 | 竹竿舞 | 《山哈娃子》 | 岱岭学校学生 |
3 | 畲歌独唱 | 《畲乡情》、《中国梦·水墨青街》 | 蓝永箫 |
4 | 越剧选段 | 《碧玉簪·送凤冠》 | 陈建平 陈尔娟 林蔷薇 |
5 | 京剧清唱 | 《望江亭》 | 陈 琇 |
6 | 排舞 | 《拍拍拍》 | 县文化馆舞蹈队 |
7 | 畲歌联唱 | 《三月三》 | 岱岭乡李文静等 |
8 | 女声独唱 | 《问春》 | 史秀敏 |
9 | 渔鼓对唱 | 《十八相送》 | 吴明月 林 芳 |
10 | 越剧彩唱 | 《月照西厢千秋情》 | 黄益明 方雪花 |
11 | 畲歌表演唱 | 《喜鹊岭茶歌》 | 雷小平 李 仙等 |
12 | 提线木偶 | 《欢庆盛世》 | 胡允早 胡立基等 |
13 | 男声独唱 | 《国泰民安》 | 沈宝荣 |
14 | 舞蹈 | 《小城谣》 | 县文化馆舞蹈队 |
15 | 男女声组合 | 《美丽中国梦》 | 陈 健 黄阳艳 |
来源:岱岭发布
你99个苍南朋友已经关注
扫一扫关注龙港大叔新闻
领导说了,
点一个工资加5毛
龙港大叔新闻联系方式:
⑴ 新闻爆料加小编微信 :lgds898【长按复制】
⑵ 广告投放电话(微信):18858849268
本台法律顾问 浙江法之剑律师事务所 郑蒙蒙 陈思思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龙港大叔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龙港大叔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