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为了寻找通向东方世界的新航路,哥伦布带领舰队一路西行“误打误撞”地造访了美洲。这在欧洲掀起一股航海热,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幕幕悲剧。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率先抵达美洲,但后来的航海家却没那么幸运
当时人类还无法准确测定地球经度,大量船只迷失在远洋深处。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纷纷推出高额赏金征集测定经度的办法。
1534年,荷兰探险家赫马·弗里修斯(Gemma Frisius)提出,只要知道航船所在地的时间,就能推知当地经度。
他根据天文观测用的环形球仪,设计了轻巧便携的环式日晷。通过太阳的位置,就能测定航船所在地的时间,从而推导出当地经度。
进入18世纪,环式日晷已经成为各路船长、大副的标配装置,远洋航行也不再是九死一生的冒险。他们是怎样利用日晷观测时间的呢?
Step 1
找到所在位置的纬度
将提环上的小箭头旋转至该纬度上
Step 2
将中部的游标尺移动至相应的月份
Step 3
翻转赤道环
使其所处平面与外环平面呈90°
Step 4
提着拉绳,让日晷自然下垂
让阳光穿过游标尺中间的小孔
当光点投射在赤道环中间的刻线时
对应的时间就是当地时间
环式日晷的功能逐渐超出了观测时间的范畴。它们大多是黄铜材质,铭刻着精美的花体文字和装饰,逐渐成为融汇大量古典美学色彩的工艺品。
随着全球贸易盛行,环式日晷也传入了中国,清中期以前,清廷内部一度十分青睐这种华丽精致的报时工具。
这次展示的日晷,是由奥地利H.M.KALA公司根据古典日晷的造型复刻设计的。
光泽细腻的黄铜材质、优雅的花体文字、清晰的刻线与花纹……仿佛在诉说着大航海时代的一幕幕传奇。
这不只是一个相貌精美的装饰品,它的的确确具备观测时间的功能,在翻下赤道环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到了18世纪的一艘海船上。
海风在耳边呼啸,海鸟在空中盘旋……环式日晷就像是那个时代的脚注。
软木盒子+烫金纸壳,小巧精致的包装,既无过度包装的浪费,也恰到好处地宣示这格调的味道。
奥地利产黄铜环式日晷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