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别劝了,我是不会结婚的 | 对话890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3-31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上周,我们发起了“对话890”第四期话题征集:


中国2018年结婚率再创新低,上海最低,仅为4.4%。当下,好像几乎没有人想要急着结婚,甚至有人认为,结婚生子不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在面对成家立业这个古老的人生问题时,人们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本期,876位同学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关于结婚生子的经历和感悟,近六成的同学表示结婚生子已不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有人仍坚信缺失这段经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这些令他们感到认同或否认“结婚生子仍是人生必经之路”的观点,似乎都有着基本相似的出发点,却分指到了不同的结论。




 你如何看待婚姻和感情 


婚姻和感情一直以来都有着无可分割的联系,波伏瓦认为:“爱情将通过奉献自身展示自己和丰富世界。”然而从现实来看,爱情与婚姻无法混为一谈,婚姻往往要复杂得多。


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一书中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婚姻寄予了希望,也带来了失望;带来了幸福,也造成了不幸。


对于婚姻的看法,每个人都夹杂着理性和感性的共同因素,每个人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婚姻这个问题,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晚婚,甚至一直单身。



大部分当代人更倾向于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无论是否渴望结婚生子,都变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家庭关系不仅仅是夫妻两人的相处,而是两个家庭和种种社会关系的集合。原生家庭的负面效应,婆媳关系的针锋相对,女性追求的独立事业,不再被传统观念框限的自由理念,这些都成为我当下忧虑婚姻的原因。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无论当下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一切际遇都急不得,一切都慢慢来。这不仅仅是“佛系”可以囊括的,更多的是一种谨慎和自我保护。



也就是刚刚过去的新旧历年交替之时,忽然对自己固有的三观有了重新审视。


为了生计,在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他爸就去了外地工作,逢公休假日一年回家三次,我在家一边工作一边和孩子共同成长。日子转瞬即逝,我们彼此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去感受彼此的心情,也谈不上婚姻幸福与否。


在几个月前,因为孩子上大学了,我也交接了家里的单位工作,满心期待地来到他爸身边。可是,却发现原本心有灵犀的那人忽然就有了距离,客客气气地说话,小心翼翼地顾忌对方的感受。什么都带上防范那不会是真实的生活的,陌生和怨恨替代了从前的理智与情感,上升到结束婚姻的边缘。


终于在过年时做出离婚的决定,忽觉恍若一梦。我在想,过往这些年是我曾经真实的生活吗?孩子、孩他爸在曾经的日子里是真的与我融为一体吗?婚姻,如梦幻泡影。



目前在读博,女儿刚过一岁。压力很大,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在结婚之前我曾经时常在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当夜深人静,想找一个一句抱歉都不用说就可以和她畅谈一夜的人时,我能找谁?有些话深藏在心底最隐秘的角落,甚至不能向知己、父母袒露时,我能向谁和盘托出?与夫人结婚两年,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这些苦恼都有人一同分担。


我始终觉得,身边许多宣称终身不婚的朋友,只是在等待那个向他飞奔而来的另一半。至于孩子,我无法轻言当我第一次怀抱她时的心情,那种感觉只要在为人父母的第一刻就能够体验。




 早已不再必经之路了 


日趋加大的社会压力,人人自顾不暇。生活成本持续走高,养家、养老、养孩成本更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房”“车”“责任”“生活成本”这些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很多人眼中都成为碾压婚姻和情感的巨大齿轮,也成为不少人选择长久单身的重要原因。


人人都渴望安稳舒适的家庭关系,互相尊重,懂得理解。可是我们这个社会,从没有途径能获得系统性的处世之道,很难得到“如何正确处理一段关系,经营一个家庭”的正确答案,只能凭借经验慢慢摸索。太累了,很多人这么觉得。




我认为从结婚生子,再到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又看着自己慢慢变老,这个过程不是我想要的一生。我不想成为上一辈人生的复制品,早早就扑入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琐碎生活中耗尽一生,将人生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没有创造性的重复行为里。


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未知领域可以去追寻,我喜欢把人生的每一刻都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我可以选择在二十岁安静沉稳,也可以在五十岁破釜沉舟,不是时时刻刻都被家庭羁绊。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要有所顾忌的话,太累了。



我认为不再是了,虽然我已经结婚一年,但是没打算要孩子。也不是因为迫于生活压力而无法负担一个生命的降生,只是因为两人想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我与我先生在一起四年,现在已经结婚一年了。无论是从最初谈恋爱时彼此的不信任,或是我偶会闹的小脾气,还是订婚后因为双方家庭习俗不一而引发的矛盾,甚至婚后共同经商的争吵。每一个矛盾都让我们彼此更近一步,更懂得对方一点,直到现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默契。


我不知道什么叫灵魂伴侣,但至少我嫁给他真的非常幸福。能彼此尊重,能相互陪伴,到现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二人世界,舒服自由,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肯定会打破这样的节奏和场面。


庆幸我们的父母都很开明,也很尊重我们的决定。很多愿意当丁克家庭,更多人倡导活在当下。同时,作为现在的孩子压力也很大,早已经失去了我们小时候的那份天真快乐,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目前还是单身状态,很难找到一个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对象,不愿意将就着结婚,人生本来就很短,一个人的生活自由自在,同时也可以把自己活得很精致,更不会受家庭的羁绊。


我养了两只猫,一大一小。晚上在书桌前加班到深夜,它们就蜷缩在我身边;早上不管几点醒来,大宝就窝在我的脚上,肚皮软软的。它们就一直在我生活中,慢慢形成一种默契,我们互相依赖,不愿被外人打扰。


猫已经成为我的情感寄托,我们是家人,为什么还要结婚生子呢?



我觉得吧,在今天这个社会,无论男女都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生活,结婚生子不再是我们不得已才为自己后半生所选的必经之路了。


结婚应该是因为爱而结合,因为志同道合而欢喜,因为对方品行而感到安心。有了彼此,让生活更加美好了。而不是为高价彩礼而头疼,为传宗接代而被逼无奈,为父母逼婚而妥协。


我不想找个看起来一切都还好的老实人,过着琐碎无味的日子,理不了家庭关系,反而降低生活品质,甚至还会造成下一代的不幸。




我是31岁才结婚的,29岁那年已经做好可能不结婚的物质准备了,但30岁的时候遇上了我先生,31岁水到渠成结婚。


个人认为,是否做好结婚或者不结婚的精神和物质准备,都是自己的选择。毕竟,随着年龄增长,谈情说爱似乎不那么真实了,只有两个人或两个家庭互相匹配才是能跨出结婚那一步的关键。


似乎,年龄越大越能明确描绘出另一半的轮廓,但又发现对方的内在要求、物质基础、三观契合程度等因素远远大于外在要求,也许这是成长的标志。对于婚姻,个人心态比现实更重要,人生必经之路在于心态和追求,而不是结婚与否来决定你的一生。




 依旧还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生活终归还是要回归家庭。那个能让你幸福的人,为你搭建了一整个游乐场,带给你欢乐平和,自由安稳。真正的婚姻,不会抹杀任何个人的独立性,不是羁绊,而是陪伴。


婚姻生活不就是甜蜜与压力并存,一个人的重担变为两人共同分担。与一生挚爱共历一切,这成为许多人顶下重重压力坚持结婚生子的理由。



我是一名高龄产妇,在一个月前刚刚诞下一枚女宝宝。平日带孩子很辛苦,但有宝宝后对责任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更深的感悟。


虽然失去一些单身时的自由潇洒,但收获了更多的是亲情和感动。有爱人陪伴,心里不再紧张、焦虑,先前的神经衰弱也好了很多。生活不易,单身生活也不易。有爱人陪伴,生活更有希望;有孩子在身旁,生活更有目标。





对于这个话题,我深有感受。在36岁迈入婚姻殿堂之前,我觉得结婚生子早已不是现代人的必经之路。


首先,现在把传宗接代作为人生目标的人已经不多了,婚姻最本质的意义弱化了很多。其次,每个人都很容易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中找到价值,无须依附于谁。


但是,结婚后我发现婚姻的存续是有它的意义的。回到家里,那份无话不谈,那种把一切都交给对方的坦荡确实是婚姻带给我的。所以说,婚姻是不是必经之路,取决于和你经历婚姻的那个人。对的人,你会想着下辈子也要去和他共度。



我是一个内心极其渴求自由的人,我觉得家庭责任是一种负担。在我还没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时候,我根本担不起婚姻的连带责任。


而且,原生家庭的不幸给我造成了很大阴影,结婚这件事情我真的太惧怕了。但就算这样,我仍然认为结婚生子是必经之路。


人生太过漫长,需要为自己赋予生命意义,结婚生子就是赋予的一种形式。结婚生子,为人父母,才能真正明白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可以有爱人与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即使老去以后也有人可以陪你探讨人间故事,携手相伴。





当下,很多东西都在改变,婚姻和感情也是。李银河老师曾阐述了自己关于未来婚姻的观点,她说:婚姻终将消亡,未来选择结婚的人恐怕会越来越少。没有人渴望被一段不和谐的关系禁锢,生活成本很高,离婚成本更高,只能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


但是,一段灵魂相契的感情关系依旧令人向往,爱人和孩子也依旧在许多人生命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徐生 同学那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人生没有所谓的必经之路,一切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认同。”这个问题永远没有固定的答案,论做出何种选择,都祝愿你能得到最真切的快乐,经历最充实的生活。





今日福利



你认为结婚生子是不是条必经之路

关于人生,你还有怎样的所思所感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排名前5的同学将获得

由蓝狮子图书提供的图书礼包一份


 蓝狮子企业研究院 

专注财经出版14年

只与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

阅读40811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