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苏轼在黄州:每一个失意的人,都要经历的三重境界

作者:十点读书 来源:十点读书 公众号
分享到:

03-30

文 | 大老振 · 主播 | 雅萱

来源:大老振读经典(ID:dalaozhen18)

“呱!呱!呱!”


窗外的柏树像贪婪的巨人,吸走了所有的阳光,御史台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乌鸦的叫声,让人感觉这阴森森的地方还有生命的存在。


“啪!”一间牢房里传出食盒落地的响声。


“呼啦啦”,枝头的乌鸦都四散飞走了。


苏轼呆呆地望着地上的鱼,心里想,不是和儿子约好只有坏消息才送鱼吗?


原来,有小人妒忌苏轼才华太高,利用他给皇帝写的《湖州谢上表》中的几句牢骚话,要置他于死地。


儿子为他四处奔走,这天把送饭的任务交待给朋友,忘记了说鱼的事情。


苏轼颓然地靠在潮乎乎的墙壁上,想起了他被那些衙役像拖猪狗一样拖走的一幕,想起了他被如狼似虎的差役审问加侮辱的经历。


连乌鸦这种“不祥之鸟”都可以享受自由,可是他,一个天才的文人,一个妙笔生花的文学大家,却要经历这样的折磨!


此时的苏轼,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风浪:乌台诗案。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当一个人的精神备受摧残、物质又极端贫困的时候,他的人生要么就此沉沦,要么触底反弹。


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汴京城里张灯结彩,爆竹喧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


44岁的苏轼,被无罪释放,在御史台差役的押解下,前往被贬官的第一站——黄州。


人到中年,一大家子人要养,却要官没官、要钱没钱、要房没房。


只有一个官名:黄州团练副使。


待遇就是:


没有地位没有工资;没有上班的权利;甚至,还不能辞职离开这里。


一句话:自生自灭去吧。


刚开始的时候,苏轼和儿子苏迈寄居在定慧院,父子两人就在那里蹭和尚的斋饭吃。


后来,他家二十多口人也过来和苏轼团聚,实在不好蹭饭了,一家人就挤在一座废弃的驿站,临皋亭里。


那段时间,苏轼生活得很拮据。


他和夫人每个月在屋梁上挂上30串钱,每天早晨用叉子挑一串钱下来当作当天的费用,然后把叉子藏起来,免得有剁手的冲动。


即使如此节俭,现在这些钱,也只够家里人勉勉强强用一年。


物质的贫困还不足以击垮苏轼,使得苏轼几近崩溃的,来自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是的,崩溃,一点也不夸张。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处患难不戚戚,只是愚人无心肝尔,与鹿豸(zhì)木石何异!


让谁无端经历从天而降的牢狱之灾,经历130多个担惊受怕的日日夜夜,谁都不可能不做噩梦。


更何况这些小人这次闹这么大动静,都没有置苏轼于死地,他们一定不甘心。


要是在自己身边安排个细作什么的,怎么办?


所以,苏轼唯恐自己这张“不吐不快”的嘴闯祸,白天都是蒙头睡觉,只有晚上才敢出来透透气、散散步。


他也唯恐自己这支笔再闯祸,那么爱写诗的苏轼,基本不再写诗文了,实在憋不住,就写写在当时很不入流的词。



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东坡独自到江边散步。


一钩斜月挂在梧桐树光秃秃的枝丫上,一只孤雁从此飞过,它在这些树梢上方徘徊,最终,悄无声息地落在了沙滩上。


它为什么不和其他的大雁在一起呢?


它的家人在哪里?


它为什么不在树上睡觉,而是选择孤独地栖息在这荒凉的沙滩?


顿时,他感觉自己的灵魂和这只孤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狂奔回寺庙,抓起笔,写下了他来黄州后的第一首作品: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那一晚,他捧着这首词,看着天空的残月,一点一点从眼前消失,直到天亮。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恐惧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惧后的寂寞。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至寂寞深处,唯一能和自己心灵相通的,就只有这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还有,脚下那坚实的土地。


苏轼决定,从今以后,就做一个安安静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


大不了就像陶渊明那样,豆苗除掉杂草留下,还能如何?


眼看快撑不下去了,朋友帮着他找知州申请了一块废弃的营地,在城东门的一个坡地上,大约有50亩。


苏轼一看,头都大了。


地理位置偏僻不说,关键是杂草丛生,到处都是瓦砾。


一上来就是除草、捡石头块,苏轼以前哪干过这个呀,“我生无田食破砚”,现在呢?腰都要累断了。


幸好有热心的邻居来帮忙,再加上家里人多,几个月的时间,总算开荒成功。


种什么好呢?苏轼第一想到的,就是种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唉,俗人就俗人吧,你看这个“俗”字,一个人字旁一个谷,人若是不吃五谷杂粮还怎么活下去?


世间之人皆为俗人。


从此后,苏轼脱掉长衫,换上短衣,戴上草帽,和农民在田间地头谈论天气对庄稼的影响,谈论怎么除掉蝗虫,谈论水稻何时抽秧拔节,何时分蘖结穗。


此时的苏轼,从外表上看,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既然在东面的坡地上做农民,干脆给自己取个号,就叫做“东坡”吧。


他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涂改了一番,一边犁田一边敲着牛角高声地唱: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


他给邻居请他吃的点心命名为“为甚酥”,给请他喝的酒命名为“错着水”。


黄州的猪肉很便宜,他发明了后来闻名天下的“东坡肉”,还写下了大名鼎鼎的《猪肉赋》。


丰收的时候,他一口气写下了《东坡八首》,过足了写田园诗的瘾。


他在坡地的对面还盖了几间房子,盖成之日,大雪纷飞,房子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雪堂。


他在雪堂里招待朋友:谈笑有鸿儒,往来——很多很多白丁。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东坡决心下半辈子就定居在这里了。


一日,东坡前往蕲水访友,游清泉寺之时,他发现那条兰溪的水竟然是向西流的,他兴奋地做了一首词——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干嘛要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溪水尚可西流,人生为什么不可以酣畅淋漓地活一回呢?


其实,东坡一直在试图摆脱过去的阴影,此刻离他真正豁达起来还有一段距离。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遭遇苦难,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云淡风轻、一笑了之的,此时一定要牢记四个字:莫向外求。


东坡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他在黄州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救人。


黄州、鄂州、岳州一带有“溺婴”的陋俗,很多孩子一生下来,因为养不活,就被按进水盆里淹死了,尤其是女婴。


东坡对此深感痛心,便与朋友创建“育婴会”,带动当地大户捐钱捐粮,还借助官府的力量,布告乡里,严肃律法,终于使此陋俗得到了遏止。


黄州曾经爆发过一场瘟疫,好友巢谷给了东坡一张祖传秘方,告诉他可解瘟疫之毒,但同时告诫他万万不可外传。


然而东坡失信了,他用这张秘方挽救了黄州以及附近百姓的生命。


后来东坡专门写了一篇《圣散子叙》,表达了对巢谷的歉意,巢谷因此也流芳百世。


元丰四年(1081),北宋和西夏发生战争,大宋数十万大军惨败。


东坡听说这个消息,心痛不已。他没有资格给朝廷上书,于是就给那些身居要职的朋友写信,提建议、出主意,还写下了“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的诗句。


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


对国家忠心耿耿、对百姓尽心尽责,一个读书人的良知要求他必须这么做。


可是东坡知道,有一个人,他一直没有真正拯救成功。


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他开始埋头做学问,手抄《汉书》、撰写《论语说》五卷、立志完成他父亲没有写完的《易传》,还苦练书法和画画。


后来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就是在此时完成的。


他依然无法走出内心的阴霾。


一次东坡和朋友喝酒到半夜,走到家门口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开,于是他信步走向江边,面对浩渺无际的烟波长叹一声: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一个经历过苦难的人必须要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涅槃,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


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东坡和朋友喝了几杯小酒,登上一双芒鞋,手持竹杖,到距离黄州三十里的地方去看一块地,准备把它买下来。


走到半路,忽然天色转阴,风雨骤然而至,大家都赶忙找地方避雨,只有东坡还在雨中高声吟唱。


雨很快就停了,太阳又冒出了头。东坡回头望向他们刚刚经过的山坡,刚才那里还风雨萧瑟,现在已经是一片安宁。


灵感倏忽而至,他缓缓念了出来,这就是后来打动了无数人的——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所有的风雨已经过去,东坡的内心,开始触底反弹。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无论达官贵人,无论平民百姓,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既然到人世间走一回,就尽情地享受这天上的明月、山间的清风吧!


黄州有一处名胜,名曰:赤壁。


文化界一般认为这里并不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古战场,但是不重要,不论是或者不是,这里都将诞生文学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


黄州将要成全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苏东坡也必不会辜负这座城。


元丰五年(1082),黄州赤壁,等来了一位外表落魄、形容枯瘦的中年人。


孔子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在社会上做成点事,他的一辈子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苏东坡现在已经46岁了,能预见的未来,就是在黄州终老,做一辈子农夫。


他本就是一个对大自然特别热爱的人,原来公务繁忙的时候,尚且要抽时间尽情游览当地名胜,现在有大把的时间,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游览的机会。


赤壁这个地方,他不止一次来这里。


在他写的关于赤壁的“两赋一词”中——


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美;


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


有对周瑜“雄姿英发”的仰慕;


有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凭吊;


有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短促无常的叹息;


有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无奈现状的感慨……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


明月。


众所周知,中国的诗人们都有“明月情结”。不可想像,如果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的诗歌里没有了月亮,会是怎样的黯淡无光。


可是这一年的月亮,在苏东坡的诗文里格外有分量。


在儒家文化中,月亮明亮而不失柔和,和儒家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非常契合;


在道家文化中,太阳为阳、为雄,月亮为阴、为雌,非常符合道家“知其雄,守其雌”的思想;


在佛家文化中,月亮的圆满空净又符合了“皎月圆,行于虚空,清净无碍”的圆融相通。


东坡,终于在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文化中,在大江乱石清风明月之中,和苦难达成了和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生如梦,让我们举杯,共读东坡词,祭奠一下元丰五年那一晚的明月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一帆风顺。失意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苏东坡,想想他在困顿时思想经历的三重境界,你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第一重境界: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寂寞不是孤独,孤独可以享受,而寂寞,是无人能诉、更无人能懂的内心的荒凉。


第二重境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没有谁天生豁达,失意时,要学会自己排解,只有自己能帮自己。


第三重境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你真正从痛苦中走出来之后,你才会发现,一切的痛苦、甚至包括欢乐,都没有那么浓烈,曾经发生的一切,不过如此。


苏轼到黄州一共四年零三个月,他经历了“寂寞——排解——豁达”的过程。


东坡在黄州,读老子、读庄子、读《易经》、读《金刚经》、读《维摩诘经》……


他发现,中国的文化,除了儒家的“仁”,还有道家的“无”,佛家的“空”。


原来,生命还可以用另一种思想来解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因为有了“乌台诗案”的发生,才有了苏轼堪称绝唱的“两赋一词”;


更是由于佛道思想的影响,才能使以后又屡遭贬谪的苏轼在将来的风浪中多了一份宠辱不惊的淡定和从容。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许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但读懂了东坡,你就会放下烦恼、读懂生命,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十点人物志

听免费人物传记和名人故事 

-背景音乐-

《琵琶语》《杨柳》《夕阳之歌》

-作者-

大老振,中原女,一个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的语文老师,一个主业教书业余写字的人,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温暖你的心灵。 新书《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正在火热销售中。公众号:大老振读经典;ID:dalaozhen18 。本文原标题《东坡在黄州:每一个失意的人,都要经历的三重境界》,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雅萱,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寄语:我来自甘肃天水,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微波传输工程师,很高兴在十点读书遇见美好的各位!感谢各位的聆听和鼓励!愿我的声音可以温暖你。欢迎下载,搜索“雅萱”关注主播十点号,收听雅萱为你朗读的专属美文。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戳阅读原文下载十点读书App,领2019全年好书

阅读39609
举报0
关注十点读书微信号:duhaosh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十点读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十点读书

微信号:duhaosh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