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社会对女权话题的关注度提高,各种大女主题材的影视剧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但是想要拍好所谓的大女主剧非常难:
完全虚构的剧情往往经不起推敲,但在历史中又很难找到真的贴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大女主”。所以像是中国的武则天也好、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也罢,都因其人设在历史中的稀有性而被拍了又拍。
其实除了她们外,在一些曾经荣耀过的帝国背后,也有一些非常值得一说的“大女主”。
比如资助了哥伦布航海的伊莎贝拉女王,就是西班牙帝国最重要的奠基人。
她的一生,从最初不被看重备受打压的小公主,经过无数次斗争和抉择,成长为影响历史走向的女王,一路走来可以说是波澜壮阔。
她用血缘、用婚姻、用自己强大的政治天赋和坚毅无比的内心,让西班牙有机会成为海上霸主,开创了西班牙的黄金时代。
她的一生,是真的值得回味和致敬的“大女主”的一生….
【不被器重的小公主,离继承王位有多少阻碍?】
伊莎贝尔出生于1451年4月22日,当时的伊比利亚半岛上,还没有一个所谓统一的西班牙帝国,各种政权、王国割据,基督教国家和穆斯林国家之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750年。
到了15世纪初期时,这种斗争还在继续,但基督教国家已经开始占上风:靠半岛东方的阿拉贡,北面的纳瓦拉,西面的葡萄牙,和最中央幅员最辽阔的卡斯蒂利亚,都是基督教国家。而南方,则是被伊比利亚半岛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控制的国家——格拉纳达。
伊莎贝尔的父亲,就是卡斯蒂利亚当时的国王约翰二世。在她出生时,她已经有一个大自己26岁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亨利,两年后母亲又生了一个小自己两岁的弟弟阿方索。所以,尽管她年龄在家里排老二,但却是王位的第三顺位继承人。不出意外的话,约翰二世死后,将是年长自己26岁的哥哥亨利继位,今后亨利的子女也都会在继承优先权方面排在伊莎贝尔之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小公主都与王位无缘。
直到她的父王真的去世后,事情出现了转机。
1454年,伊莎贝尔三岁的时候,她的父王去世哥哥亨利顺利继位,在首都塞戈维亚执政。
为了保证自己王位的稳定性,亨利一继位,就将3岁的伊莎贝尔和1岁的阿方索,这两个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妹,连同他们的母亲一起送到了远离政治中心的阿雷瓦洛。
虽然像是被流放了,但伊莎贝尔名义上还是公主,她身边还围绕着一群她父王之前为她选配的侍女和有学识的老师。这群老师让伊莎贝尔在音乐书画之类的文艺项目方面得到了训练,也让她积累了大量历史、哲学的知识。
同时,也因为刚懂事就遭遇了王室斗争,处境艰难,伊莎贝尔养成了非常坚毅的性格,为她今后将面对的各种艰难险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入京为质重回宫廷旋涡,走上夺嫡之路】
就在伊莎贝尔在偏远地带成长的时候,已经成为国王的亨利这边却并不顺利。
当时他的妻子是邻国纳瓦拉的布兰卡公主,也算是她的表姐,两人结婚13年一直没有孩子,人们一直以为是公主的问题。直到亨利继位后提出离婚,一位女官才检查出,结婚13年的布兰卡居然还是处女,没怀孕大概率是因为亨利本身性无能!
性无能这事即便是放在今天,对男性来说都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更不用说将王储看得无比重要的国王了。所以亨利坚决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教皇也支持他,编了个“是邪恶巫师给这对夫妻下咒了导致他们没有子女”的理由,宣布他们离婚并将布兰卡送回了纳瓦拉。
布兰卡因为这场婚姻最终被家人囚禁了一生。而亨利换了个妻子后,还是生不出孩子。他二婚的妻子,是葡萄牙国王的妹妹。两人结婚了8年后,才生下一个女儿乔安娜。
这个小公主出生后,原则上可以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大臣们却不干了:
当时宫廷里到处都是谣言,说亨利真的性无能,这个小公主乔安娜其实是王后和别人通奸所生,根本没有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的王位。
随着这种言论的流传,乔安娜的继承权遭到了巨大的质疑和挑战,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在讨论让阿方索继承王位了。
处于这种尴尬境地的亨利心里当然很慌,于是再三考虑过后,亨利派人把伊莎贝尔和阿方索接回了塞戈维亚,但却把他们的母亲留在了阿雷瓦洛,相当于用他们的母亲做人质,将最有可能颠覆自己王权的弟妹放在自己眼皮下监督,让他们被孤立起来。
但是亨利这一步从长远来看,确实是走错了:
当时的伊莎贝尔虽然才11岁,但已经非常聪明,对母亲也十分地依恋。亨利强行让她和弟弟离开母亲,“入京为质”,只是让她心里对亨利的不满加重,同时也让她走到了政治中心。
在后来的历史记录里,伊莎贝尔曾经和人描述那种从母亲怀里“被人撕开”的痛苦,以及来到塞戈维亚后被嫂嫂,也就是当时的王后辱骂排挤的难过。
把弟妹都“抓在手心”后,亨利正式将女儿乔安娜立为王储,但依然有贵族认为乔安娜不是亨利所出,支持阿方索继承王位。两派势力逐渐在王朝内部对峙起来。
当时才十来岁的伊莎贝尔,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支持弟弟阿方索继位,即便这一做法就是与更占上风、更有优势的哥哥亨利为敌。
(影视作品中的亨利)
【初露政治天赋:内战是下策,谈判和妥协才是长远之道】
就在两派对垒时,亨利又以王后与主教侄子有两个私生子为由,要求离婚。
可能对他来说,换个妻子说不定就能换出一个更受贵族们认可的继承人,从而保住自己的王位。
但他想错了,这一做法只是侧面印证了乔安娜公主血统不纯正,支持阿方索继位的大臣们更强势了。
眼看两派斗争就要触发战争,亨利做出了妥协:
他同意改立自己的弟弟阿方索为王位继承人,但条件是阿方索需要娶乔安娜为妻子。
让叔叔娶侄女,在当今社会听来简直是乱伦,但在那个是时代的王朝斗争中却很常见。这相当于间接地通过联姻达到各派系之间的融合。
当时的阿方索年幼,相当于被大臣们裹挟着参与夺嫡,伊莎贝尔作为他最亲的人,需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给出最重要的判断。最后伊莎贝尔同意了,三兄妹的暂时达到了和解,阿方索答应和侄女乔安娜订婚,换来了王储之位。
如果这个协议能够一直维持,对卡斯蒂利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既能让权力顺利交接,又能避免战争冲突,对各方来说都是一个损失最小且有好处的结果。
但亨利心里觉得憋屈,没过几年就反悔了。这一反悔,立刻触发了几年被协议暂时压下去的战争,阿方索的支持者们直接拥立小王子称王,与亨利正面刚。
但是阿方索体弱,在内战爆发三年后,也就是1468年去世了,死前没有任何子女,所以他的“王位”就传给了他的姐姐,当时17岁的伊莎贝尔。
伊莎贝尔接过弟弟还没有正式得到认可的王位,继续领导斗争。
其实大臣们也都知道,抛开性别不说,相较于阿方索,坚毅有谋略的伊莎贝尔更适合当君王。所以她接过阿方索的王位后,原本支持阿方索的力量更强大了,越来越多的贵族团结在伊莎贝尔身边,要与亨利继续斗下去。
甚至有大臣们建议,趁着现在势力壮大逐渐占上风,直接从亨利手中夺权。
但当时的伊莎贝尔并没有被大臣们的支持冲昏头脑,而是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头脑,否决了这个激进的提议。
在她看来,弟弟与乔安娜争夺王储之位和自己与亨利夺王位,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夺嫡之争,后者是叛乱造反,稍有不慎可能会被其他维护在位王权的势力群起攻之,一败涂地而再无回天之力。
于是,她选择对外继续施压,对内稳定住各方贵族的情绪,想要在更为强势的时候和亨利谈判。
她的耐心最终获得了回报:就在1468年年底,顶不住压力的亨利最终同意谈判,像当初一样签署了一个协议,承认伊莎贝尔是他王位的继承人,以此换取伊莎贝尔在自己在位期间,不继续和他作对,遵循他的意愿。
就这样几经周转,伊莎贝尔终于成为卡斯蒂利亚获得各方认可的合法王位继承人。既得到了老国王的认可,让支持自己的贵族们满意,也让那些支持亨利的贵族安心,避免了战争的进一步演化。
但是,成为王储不一定就能成为女王,更不能保证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女王。
心怀巨大政治抱负的伊莎贝尔,在成为继承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为更长远的未来谋划。
【私奔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成为王位继承人后,伊莎贝尔的婚事也变成了一桩备受关注的“政治事件”。
其实在她只有3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安排和邻国阿拉贡的小王子,2岁的费迪南订婚,算是一桩非常传统的政治联姻。但是当她成为王室继承人后,这样的婚姻无异于将未来的卡斯蒂利亚与相对较弱的阿拉贡联合,亨利当然心有不甘。
于是,在伊莎贝尔成为继承人后,亨利一直在给她另寻婚事,想要找个强国来扶持卡斯蒂利亚。但这个选妹夫的过程并不顺利, 两次提议都遭到男方拒绝,最后终于和鳏居的、比伊莎贝尔大20岁的葡萄牙国王达成关于婚约的共识。
表面上看,嫁给葡萄牙国王对伊莎贝尔来说不是坏事,两国联姻算是伊莎贝尔高攀。但伊莎贝拉自己不这样认为,在她眼里葡萄牙国王绝非良配,这并不是因为他是鳏夫且自己大20岁,而是因为葡萄牙过于强大,一旦联姻给卡斯蒂利亚带来的可能不是助力,而是钳制。
一旦结婚,她将丧失对王国的主导权,卡斯蒂利亚将变成葡萄牙的附庸。
哥哥亨利没有政治远见乱做决定,但她要为了卡斯蒂利亚的未来考虑。所以,她表面上与亨利、与葡萄牙的使臣们虚与委蛇,拖延婚事;私底下却在悄悄地接触别的追求者,寻找一个对自己和对卡斯蒂利亚更好的结婚对象。
(伊莎贝尔的出生地阿维拉)
当时的伊莎贝尔其实有很多追求者,一方面是因为她身份尊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美貌。
史书上有关于伊莎贝尔外貌的详细记载,据说年轻时候的她非常漂亮,皮肤雪白,有一双湛蓝的眼睛,头发是深金色。就算不是王位继承人,她的财富和外貌都足以让她备受追捧。
但追求所谓的浪漫的爱情并不是伊莎贝尔的目标,在考虑了很久后,她发现自己小时候订婚的那个未婚夫,阿拉贡的王子费迪南非常合适。
当时的费迪南已经成为阿拉贡的王储,阿拉贡国王也有意和卡斯蒂利亚结亲。于是,下定决心要依照自己的思路去主宰自己的婚姻、王国的命运的伊莎贝尔,在1469年1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悄悄与阿拉贡王储费迪兰谈判并订婚!
据说,当时的婚姻准备工作是在极其严格的保密情况下进行的。订婚前,伊莎贝尔派人和费迪南谈判,要求费迪南保证结婚后他们将居住在卡斯蒂利亚,即使两人各自继承王位后,也要留在卡斯蒂利亚境内执政。另外,伊莎贝尔必须保留作为女王的各种权力,没有她的允许费迪南不能离开卡斯蒂利亚。
费迪南都答应了,条件是伊莎贝尔继位后必须展示与阿拉贡的团结之心,这也能帮助他稳定自己的王储之位。
从这个协议里其实可以看出来,伊莎贝尔得到的比费迪南得到的多。这也是由于卡斯蒂利亚比阿拉贡更强大,才让伊莎贝尔有了谈判和提条件的资本。如果是和葡萄牙国王结婚,她或许根本得不到这样的谈判机会。
1469年9月,在谋划了一段时间后,伊莎贝尔悄悄地跑到了卡斯蒂利亚北部的一个城市,与从阿拉贡来的费迪南会和。为了保证会面成功,费迪南还乔装成一个仆人,带着六位士兵,非常低调地来到了卡斯蒂利亚,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两人都到达约定的地点两天后,伊莎贝尔和费迪南见面了。虽说几乎从一出生就联系和婚约,但这其实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见面四天后,伊莎贝尔和费迪南在一群追随者的见证下结婚了,当地教区的大主教给他们做了见证。
虽然说史书说两人是一见钟情,但这场婚约说到底还是为了各自共同的政治利益而产生的。
【私自结婚的后果,只要自己够强大也能承担得起!】
婚礼完成后不久,伊莎贝尔决定将婚事公开,当时的罗马教廷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拒绝:两人的婚姻意味着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结合,在领土上出现的变化会让伊比利亚半岛北部更加难以控制。所以一直到年底,发现事情无法挽回的罗马教廷才不得已承认了这场婚姻,并在1470年赦免了伊莎贝尔“无视教会擅自结婚”的罪行。
这也真的是不得已,当时伊莎贝尔已经生下了一个女儿。和她的哥哥相比,她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得到了加强。
而亨利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觉得伊莎贝尔忤逆了自己的意志,违反了当时的继位协议,于是决定剥夺她的继承权,重新立自己的女儿乔安娜为王位继承人。
亨利的这一反应让伊莎贝尔一点都不惊讶,甚至说是在意料之中的。这么多年来,她其实一直都没有原谅亨利在她小时候将她和母亲生生分开的事情。现在亨利主动撕破协议,相当于是给了她一个反对他的正当理由。就算自己现在不出兵打他,亨利也会因为一次次反悔和无能而失掉人心。所以,被剥夺继承权后伊莎贝尔非常冷静,她只需要继续等待反击的机会。
1474年12月11日,49岁的亨利去世,消息传到伊莎贝尔这边的第二天,伊莎贝尔就庄严地宣布,自己成为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并要求境内所有城主们服从。
几个星期后,当时12岁的乔安娜也宣布自己是女王,并同意与葡萄牙结盟,嫁给葡萄牙的国王。而这个国王,就是那个差点和伊莎贝尔结婚的鳏夫,当时亨利眼里最好的盟友…
于是,争夺王位的内战再次爆发,持续了四年。
正是在这场内战中,伊莎贝尔和费迪南的婚姻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的平等、相互信任。
在内战期间他们需要各自带领队伍作战,单独行军,如果彼此不信任很容易被离间或瓦解。
但伊莎贝尔没有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立场是一致的,战争期间非常团结。
所以几年战争下来,他们的婚姻更加坚固牢靠,军队也更加具有优势。
在1479年,两人终于打败了乔安娜和葡萄牙国王,赢得了这场内战,也赢得了卡斯蒂利亚的统治权。
年底时,阿拉贡的国王去世,费迪南成功继位。
伊莎贝尔和费迪南就这样将两个王国团结起来,开始了更加宏伟的事业。
【收复最后一个被穆斯林占领的据点,支持哥伦布航海】
继位后的伊莎贝尔虽然没有了政敌,但并不是高枕无忧地当女王。
相反,对于好不容易得来的王位,伊莎贝尔雄心勃勃,决定要大展宏图做出一番划时代的事业。而且,顽强聪明的她真的做到了。
在内政方面,她努力打压威胁王权的贵族,支持中产阶级的发展,维持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壮大了军队力量。
1480年,继位一年后,伊莎贝尔和费迪南召集群臣和34位平民代表,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在位期间,她们经常召开名为柯提思的国家议会,并且将大部分关于国家的行政决议的决定权,都交给了这个议会,为未来的西班牙奠定了法理基础。
在军事上,也以城镇为单位建立了民兵团,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将传统贵族的三大军团交给了丈夫费迪南来管理、压制,解除了贵族的军事威胁。
在对外方面,从继位后伊莎贝尔和费迪南就在努力收复曾经被穆斯林夺取的伊比利亚土地,这场运动也被称为收复失地运动,其实在她们之前已经持续几个世纪,只是一直都没有彻底成功。
但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联合并壮大后,这场收复失地的运动有了明显的成果,并最终迎来了彻底的胜利:1492年1月2日,伊莎贝尔和费迪南的军队,攻下了伊比利亚搬到南部的穆斯林重镇格拉纳达。
这是穆斯林摩尔人在伊比利亚的最后一个据点,这次战役也意味着伊比利亚半岛长达七个半世纪的基督教和穆斯林的王国的割据结束。
在同一年,伊莎贝尔终于同意了哥伦布去印度的航海计划,答应资助他。
其实当时的伊莎贝尔的政府财政并不宽裕,多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富,航海之旅投资巨大风险很高,能不能有回报谁也不能保证,大臣中很多人是反对的。
但是,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的伊莎贝尔知道,航海是时代发展趋势,此时放弃可能就失掉了殖民先机。于是,伊莎贝尔拿出自己的私人财产、一个装满珠宝首饰的首饰盒,资助了哥伦布的探险。并向哥伦布承诺,虽然这部分财产并不多,但她保证如果有所发现,那哥伦布就是给王国开辟了新的领土,到时候他就能成为新领土的总督,并从殖民收益中获得一成的利润。
就这样,哥伦布在伊莎贝尔的私人资助下,于1492年8月3日出发。一年后,他带着黄金凯旋而归,西班牙从此进入了海外开拓殖民地的黄金时代。
另外,除了支持了哥伦布开辟航海路线,伊莎贝尔也通过其5个孩子的战略性联姻保证西班牙诸国长期的政治稳定。
她的大女儿嫁给葡萄牙王储,以寻求和该邻国的密切联系(但大女儿不幸难产而死);
次女嫁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王储,从而保证西班牙未来政治的安全。
她的独子娶了奥地利公主,从而维持和西班牙诸国所倚重的哈布斯堡皇朝的联系;
她的四女儿也嫁给葡萄牙国王,进一步巩固通过大女儿婚姻建立起来的双方联系;
她的最小的女儿凯瑟琳,则嫁给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生有一女玛丽一世。
可以说,伊莎贝尔的各种抉择,从方方面面影响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未来,甚至是欧洲各王室的未来...
1504年11月26日,53岁的伊莎贝尔与世长辞。
伊莎贝尔去世后,她的王位传给了她和费迪南的女儿胡安娜。
而胡安娜嫁给了罗马帝国的王子,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作为伊莎贝尔的外孙,也成为了后来16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查理五世。
他既是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王朝的皇帝,同时也是西班牙帝国的第一位国王卡洛斯一世,以及德意志皇帝、荷兰的君主。
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成为了海上霸主,正式迎来了自己辉煌的黄金时代。
而这一切,都与他天生的血缘、伊莎贝尔当初安排的联姻密不可分...
回顾伊莎贝尔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人们会发现她非常具有智慧,同时也很顽强。
据说,她成为女王后,在画师给自己画像时,常常要求把自己画得更加男性化,减弱她外表中女性化的、柔弱的那种美感;
也有记载说,伊莎贝尔非常坚强,从来没有人看见她哭泣、抱怨或者哀嚎过,甚至在生育五个子女时,都从来没有哭泣呼喊过。
或许她并不是天生没有痛觉,而是为了在那个时代用坚强的意志力来弥补性别上的差距,树立一个严肃、顽强、可靠的君主形象。
明明是柔弱无助的小公主人设,却活出了远超一众男性国王的女王人生。
明明可以靠美貌和财富坐享安逸的一生,偏要踏入波涛诡谲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去争一番传世的伟业。
或许这样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大女主吧!
ref: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rchaeology-and-history/magazine/2019/march-april/queen-isabellas-rise-to-spanish-throne/
-----------------
我已经八辈子没吃过饭:我听说国际象棋的女王棋就是因为她出现的,以前国际象棋的女王那个棋子和中国象棋一样是个文官而且很弱。。
GlockDanC:那个狮子我以为是兰尼斯特家族……
化尘入凡:西方历史是真的乱,每次看乱伦和内亲特别乱
Dyl_Li:整个欧洲那个时候都是亲戚,嫁来嫁去
不买东西不舒服斯基:一般封建时代能坐稳王位的女人肯定能力手腕甚至会高于同时代男政治家
风流沙12345: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两个都是厉害人,不过感觉他们的女儿胡安娜和凯瑟琳更被大书特书……
艾派得的小二缺:热血沸腾,跪地膜拜
你们的昵称好苏:这是多么厉害的女人啊!智慧坚韧果敢,波澜壮阔的一生!膜拜!!!
…………………………
事儿君有品,
专为大家准备英国的各种值得推荐的好产品~
英国直邮,包邮包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英国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英国那些事儿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