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豆瓣9.3,今年最好的华语剧出现了

作者:豆瓣电影 来源:豆瓣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4-03

这段时间,有部新出的剧集口碑炸了。


一句话概括:它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评分最高的华语剧——


《我们与恶的距离》

The World Between Us

导演: 林君阳 

编剧: 吕蒔媛

首播:2019-03-24(台湾)

集数: 10

单集片长: 55分钟


这是HBO台湾公视联合推出的一部剧集。


HBO大家很熟悉了,公认的“神剧制造机”,以黄暴污高品质闻名。



台湾公视,是台湾唯一的非商业无线电视台,不受任何政府、政党及利益团体控制。


近年来,台湾公视出了不少高分电视剧,比如《麻醉风暴》、《一把青》等等。


往近了说,去年推出的高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胆揭露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弊病,被誉为台版《黑镜》。



强强联合之下,这部《我们与恶的距离》(下文简称《与恶》)自播出就备受关注。


在开播当天,《与恶》就荣登Google台湾热搜排行第一名


不仅如此,它在豆瓣也获评9.3的高分,提前预定年度最佳华语剧。



从海报中就可以看到,此剧吸引了不少台剧的熟脸加盟。


比如金钟视帝吴慷仁,以及温昇豪、周采诗、曾沛慈等等。


但说实话,最让我期待的还是女主角贾静雯


毕竟,这是她暌违台剧15年后的回归之作



贾静雯在采访中表示,之所以参演《与恶》,是因为剧本深深打动了她。


而这个打动她的故事,围绕着一桩“无差别杀人案”展开。


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无差别杀人案”——


它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案件。


现实中的无差别杀人案并不罕见,以台湾为例,从2009年至今就已发生了6起。


最严重的一起是在2014年,21岁的嫌犯郑捷,在地铁上砍杀无辜的陌生人,最终造成4死21伤的惨剧。


郑捷案新闻图


在《与恶》中,这桩无差别杀人案的嫌犯,是一个名叫李晓明的学生。


他一共在电影院枪杀了9人,并造成21人受伤



最高法院对李晓明的判决是死刑,二审依旧维持原判。


但这仍然难以平民愤,来自社会各界的网友们,恨不得马上杀之而后快。



可以看出,《与恶》从最开始就围绕着一起揪心的案件,以及激烈的矛盾展开。


但是,它又和以往犯罪主题的影视剧不同——


它所聚焦的,并非凶手本人,抑或其作案手法与作案经过。


它所关注的是在事发后,案件的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以及在旁边的审判者辩护者等人的不同态度,及其所面对的不同困境。



先来看看受害者家属,即贾静雯所饰演的乔安一家。


乔安是某新闻台的主管,他的大儿子死于李晓明的枪下。


从前的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工作狂,在受到痛失爱子的刺激后,变得更加疯魔。


对待犯错误的实习生,可以骂到对方怀疑人生。


你是中文课都在睡觉还是怎么样

还是你是智障吗

对不起可以解决你脑袋的障碍吗


在她严厉的管理下,下属直到临盆还坚持工作,羊水破了仍然奋战在直播第一线。



但是在夜深人静时,乔安就暴露出了最脆弱的一面。


长期失眠和梦魇,靠酗酒才能勉强入睡,忘记悲痛的现实。



乔安的丈夫,逐渐和她生出嫌隙。


就连她的女儿,也和她关系冷淡,甚至说出“你还不如和哥哥一起死了”这样的话。



一起凶杀案,对一个受害者母亲的摧残,由此可见一斑。


但作为加害者的亲属,他们的心理和生活就能好过吗?


事实并非如此——


嫌犯李晓明的父母,为了赔偿卖掉全部家产。


不仅如此,两人还搬离了老家,每天戴着口罩,如蝼蚁一般卑微生存。



李晓明的妹妹,因为背负了“杀人犯亲属”的罪名,不得不改名,伪装成另一个身份生活。



即便如此,公众和媒体对他们的口诛笔伐并没有停止。


哪怕当着所有媒体下跪道歉,依旧会受到各种良心拷问:


下跪是发自内心的吗

下跪是有人指导你们吗

下跪不能换回九条人命


不仅李晓明的家属受到全社会的攻击,就连为他辩护的律师王赦也难以避免。


刚出法庭,就遭到受害者家属泼粪



杀人者当诛,这是大多数人的逻辑。


但在律师王赦看来,罪犯也有人权,也应该受到司法程序的合理保障。



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去探究和调查杀人案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对于凶手的处置,法律自然有公正的判决。


但作为一个常年和凶案嫌犯打交道的律师,王赦想要的并不是将凶手绳之以法的快感。


他真正想做的是对这些凶案进行归因,从而在源头上,尽可能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当然,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必定充满了重重阻力。


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认同他,认为他是神经病。



被害者家属不理解他,认为他在揭伤疤。



就连加害者的家属也不愿配合调查,因为不想再无事生非。



发现了么,这正是《与恶》的高级之处。


它没有落入大多数犯罪题材影视剧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窠臼,去刻画加害方犯罪手段的凶残,抑或去呈现受害方昭彰正义的艰辛。


它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并非简单地谴责某一个恶人或某一次恶行,而是试图去探究人性中最源头的恶。


因为“加害者”与“受害者”二者不能被标签化,“善”与“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错位——


以《与恶》中的剧情为例,杀人犯是恶,但受害方去伤害杀人犯的辩护人和家人,这难道不是恶吗?



精神病人伤害民众是恶,但一个未证实身份的人闯入幼儿园,就被媒体污名化为精神病人犯罪,这难道不是恶吗?



可以说,《与恶》的野心就在此:


让观众撕掉这层标签,放下关于“善”与“恶”刻板印象的藩篱。


 正如主创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拍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想撕掉标签。
我们没有定义谁是恶、谁是善,想认同谁,由观众自己决定。”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此剧的编剧吕蒔媛


吕蒔媛是台湾的金牌编剧,曾获得金钟奖“最佳编剧奖”


她的作品,通常以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社会话题和角度为切入点。


比如关注殡葬行业的《出境事务所》,关注问题学生改造的《牵纸鹤的手》,以及关注同妻问题的《谁先爱上他的》等等。


《谁先爱上他的》剧照


在写《与恶》的剧本前,吕蒔媛做了大量功课。


她不仅做了大范围的田野调查,访问了人权律师、犯罪心理学教授、精神鉴定师等人,甚至还现场观摩了两起死刑庭审


而剧中李晓明这起“无差别杀人案”,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2016年2月28日,一名母亲带着年仅三岁的女儿“小灯泡“逛街。


突然,一名男子冲上来,对着小灯泡连砍23刀致其死亡。



经调查,这名犯案男子患有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这起恶性杀人案引发了极大关注,网友群情激愤,要求将凶手立即处死


但让人意外的是,小灯泡母亲的态度却是,坚决不处死凶手


她向媒体表示:与其立即处死一个罪犯,不如好好了解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犯罪的。

他们在想什么?

为什么家庭、学校、亲人、朋友、社会,没能接住他?

我们要如何改善、预防?

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继续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继续速速执行死刑?



小灯泡妈妈抛出的这五连问,值得全社会深思。


而她的这种态度,其实就是《与恶》中王赦律师的态度。


这绝不是对恶的妥协,而是冷静客观地对恶行归因,从而在源头上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与恶》的每一集,都以Youtube上的网友评论作为开场。


这些评论里,既有对事件本身的客观讨论,但也充斥着无理智愤慨,甚至还不乏言辞激烈的网络暴力


殊不知,有的人在惩戒“恶”的时候,已然成了恶的源头。


因为我们与恶的距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本文作者:张不才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这么多好片

阅读39034
最好 
举报0
关注豆瓣电影微信号:film-doub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豆瓣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豆瓣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豆瓣电影

微信号:film-douba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