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四川省政府请示,国务院批准,今日凉山州西昌市、木里县降半旗,向在扑救木里森林火灾中牺牲的30位英雄志哀。上午,四川木里“3.30”森林火灾扑救英雄群体追悼大会在四川凉山州举行。
国旗低垂,测出了生命的重量;面容悲戚,诉说着沉重的哀思。
这一刻,我们想到了火光里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想到不幸牺牲的英雄,想到他们的英勇气概。
△西昌市学校降半旗(来源/四川观察)
日前,媒体披露的一个细节催人泪下。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四中队二班副班长赵茂,是一名成功避险的消防员,他回忆道:“我们冲出去的时候,往后喊我们战友,已经没有人答应了。当我最后一眼看我们班18岁那个小战士的时候,他那个绝望的表情,至今都会出现在我的梦里,像在跟我说‘班副,拉我一把’……”
“一闭眼睛这些人的画面就出来了,我睡不着就去门口等,等也没有人回来。”谈到牺牲的战友,西昌大队三中队三级消防长张凯泪流满面。
这样的叙述,沉痛,却节制,让人动容。
谁不热爱生命?谁不眷恋亲情?谁没有儿女情长?从最后一条朋友圈信息“再出发,求安慰啊”,到用婚照当朋友圈背景;从再也无法实现的陪姐姐“爬长城、看故宫”,到一听到命令便迅速中断与父亲视频聊天,“我们马上要上山救火”……消防员的日常叙事,正蕴藉着平凡而感人的力量。更让人难受的是,有时,告别却是永诀,遗憾永难弥补。比如,那等待补办的婚礼,已有四五个月身孕的妻子再也无法享受到丈夫的温存……
英雄,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在对职业的坚守上,对公共安全的呵护上。
这一刻,我们也想到了抗美援朝的英雄,他们当年赴朝抗美,同样英姿勃发,同样满怀热忱,同样义无反顾。昨天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韩方移交给中方1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和145件遗物。
从棺椁上覆盖国旗,到鞠躬默哀,从托起棺椁,再到礼兵护送登上专机……一系列肃穆的仪式,不仅带给我们深沉的仪式感,更让我们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在清明前夕,举行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用最高礼遇欢迎英烈回家,绝不偶然。
每一位英雄 都值得敬仰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每一位为国家利益献出生命的英雄,都值得敬仰。无论接英烈回家,还是举行哀悼仪式,都让全体国人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的温情,感受到国家鲜明的价值坐标。因为,在这些庄严的仪式中,传递着国家敬重生命的价值导向,体现了政府守卫政治文明的制度努力,也彰显着社会进步的清晰刻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从立法增设烈士纪念日,到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这几年,一系列制度安排更鲜明地标注着国家对英烈的态度。正因如此,每到清明,向英烈致敬成了社会自觉,祭祀英烈成了全民行动。
“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对于英雄来说,他们也许并不需要彪炳史册,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长久镌刻在人们心中。他们用小我成就了大我,必定万古流芳。呼唤他们的名字,铭记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这是我辈责任。
每一位英雄 都充满力量
清明时节,属于哀戚,也属于振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价值主导。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覆屋之下,漏舟之中”,但我们仍然需要英雄,我们仍须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有诗人说过,“我这块煤的家国情怀,自带火种,自带宝藏,每一块噼啪作响的我,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这是对煤炭的礼赞,也是对英雄的讴歌。在歌与苦中感受国家的温度,在悲与痛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坚信灰烬中潜含的生命力,废墟中也能建造出城堡,那么我们就能对生命更珍视,对实现民族复兴更有信心。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秦川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王兴栋
编辑/文雅
©央视新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