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现在跨界做农业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给实施了一年多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央视财经《深度财经》记者来到一家科技企业建设的蔬菜大棚。在这里,单个温室大棚面积就有近7万平米,相当于十个标准的足球场大小!
近7万平米大棚 只需要8个技术人员
记者在进入大棚之前,需要经过洗手液洗手、风干、全自动清洗鞋底、酒精洗手消毒等准备工作。不仅是记者,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大棚前都要穿上消毒的工作服,经过整套消毒程序。因为这个大棚里不打农药,各道关口都需要严格把控,以免污染植株。
大棚的管理人员张波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做了五年物流管理,他对种地一窍不通。当初,领导安排他来管理蔬菜大棚时,他还“有点懵”,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因为这里实行的是标准化的工厂管理。
在大棚里工作的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即便没有种植经验也没关系,只需要按要求完成分配的工作就行。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有严格的标准,近7万平米的大棚里,只需要50名工作人员。
负责大棚种植技术的是一个8人组成的团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大棚里的所有作物茁壮成长。
这样的“高科技”竟能产出“智慧”果
这个大棚的幕帘由电脑控制,可以根据太阳照射强度和大棚内外温度,自动开关。棚顶上面的玻璃透光率能达到90%以上,而普通玻璃的透光率是80%。大棚里的植物多吸收一份阳光,就能多一份产出。同时,这种玻璃还有一个散射的作用,能够把阳光均匀地分散到温室当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果都能够均匀地接受阳光。
每行植株上面都有一条亮黄色的带子,用来“捕捉”植物头部飞出来的害虫,技术人员告诉《深度财经》记者,经过统计,大概植株上30%的白粉虱和烟粉虱都能够被黄带“捕捉”。
大棚里还放着熊蜂蜂箱。这些熊蜂常年驻扎在大棚里为西红柿授粉。这种授粉方式高效又安全,还能让结出的果实口感更饱满、汁水更丰富。
还有每天定时定量精准滴灌,可以比普通灌溉节约60%-80%的用水。这个大棚种植出的西红柿比普通大棚种出西红柿糖度要高2.0以上。
要给近7万平米的大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需要有一个“超强大脑”。大棚里跟种植有关的数据,几乎都在旁边办公室的一台电脑里。
这台电脑能监控温室中的上千个传感器,坐在电脑前就能知道温室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例如:六万平米温室当中各个区的温度湿度、地轨加热管的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分别是多少,风扇是否开启等等,电脑上的自动化操作也可以在手机上监控、干预。
这里是整个公司的农业大脑核心,这里未来能监控多个基地,实现全国基地的远程控制。
一年能产19茬蔬菜,这样的大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初出茅庐的90后,一个人管理8个棚,种出的桃子已经卖到16元一斤,他又用了什么绝招?
更多精彩揭秘,尽在央视财经频道《深度财经》节目!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深度财经》
本文编辑:吕亭洁
觉得好看,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