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他办了所“三无”学校,有堂课讲“如何管好自己的嘴巴”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4-08


广东新乡贤


新乡贤/何劲和


祖籍广东佛山。1986年,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选择回到顺德。先后在外经委、旅游局、宣传部工作过,也被调派到顺德党校、佛山党校当副校长。退休后,一直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其中在社会治理上,开办了黄连社区大学,培养村民公民意识。


2015年,何劲和在黄连社区大学揭牌仪式上发言。


在广东佛山顺德勒流黄连,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建筑,隐没在狭长的鸡鸭巷里。这座建筑,还留有“雪甫学校”四个大字。这是20世纪40年代建起的贵族学校,是为纪念祖籍黄连的军官何隆章(字雪甫)而建起的学校。一间学校,走过大半世纪,曾经辉煌,曾经衰落,在盛世的今天再续当年教育的意义。2015年,这所学校挂起另一个牌子“黄连社区大学”,重新开课。


这是一所“三无”学校:无年龄限制、无专业限制、无收费。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毛小孩,都可以成为学生。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国家时事解读,又有社区大小事热议,意在培养这群“学生”的社区意识和认同感。作为顺德第一所“社区大学”,何劲和出任校长,人们都亲切地唤他为“何校长”。


在此之前,何劲和曾在佛山市委党校当了十年副校长,其间跑遍了顺德200多个村居,对社会基层治理有长达十多年的观察和研究。退休后,他回到基层四处奔走继续讲课,开办社区大学希望以“社区教育”来推动社区治理。同时作为一名老顺德人,他深爱这片故土,愿以毕生的精力来推动家乡的发展。


缘分

不想做老师,却一生与教育打交道


“何校长,今晚课堂讲什么啊?”


“如何管好自己的嘴巴。”


“为什么要讲嘴巴?”


“社区要共建共享共治,‘共’就要参与,参与就必然要说话。话如何说得‘得体’,里头大有学问。”


2018年9月25日晚上7点半,一堂“如何管住自己的嘴巴”的课在黄连社区大学开讲。这节课的主讲人是何劲和。他引导学生们互相讨论街坊邻里间,由于口德而产生、激化矛盾的事例。经过讨论、分析,他们得出了这样的共识:参与讨论社区的公共议题,难免有个人的利益诉求,在表达个人意愿时,管好个人情绪,管好个人口德,是求得共识的关键。


“何校长,好嘢!”课堂结束后,66岁的社区居民劳淇辉如此评价。劳淇辉是黄连社区大学的忠实“拥趸”。他从企业退休后,没事就喜欢来社区大学上课。慢慢地,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还成立了读书会并担任会长。他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大学的第一堂课:走街串巷话黄连。许多像他这样的本地人都不知道的黄连“古仔”,都被何校长娓娓道来。劳淇辉说:“我不仅生活充实了好多,每次来还总能感受到一种别样乡情。”


黄连社区大学。


何劲和从佛山市委党校副校长岗位退休后,担任黄连社区大学校长。来这里上课的学生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何校长”。似乎是一种宿命,不想做老师的何劲和,一生却一直和教育事业挂钩。


在20世纪70年代,教师职业不像现在这么热。高中毕业后,何劲和去了一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直至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坚信“读书才是真出路”的何劲和在25岁那年考上了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又考上了该校的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在广东省妇联干部学校开始了四年的教员工作。


1971年到1989年,18年里何劲和在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之间反复切换。从小学班主任做到了大学老师,从高中生变成了硕士,正是这段不断“折腾”的人生经历,让他积累了最原始、最深刻的“教与学”经验,为之后的教育工作做足了铺垫。


1989年起,何劲和先后涉足过经济、旅游、新闻宣传、干部培训等工作领域,用他自己的话概括就是“几乎一副到底”——— 副科长、副部长、副总编、副调研员,直到最后在佛山市委党校以“副校长”身份退休,何劲和戏称自己是“有点经历,缺点长进”。


试验田

扎根黄连社区,办起社区大学


凡是过往,皆为章序。


退休后,何劲和的人生翻开另一个篇章,全身心投入社会基层治理研究中去。然而早在退休前,他对社区的观察和研究就有近十年的时间。在佛山市委党校工作期间,何劲和几乎将顺德的200多个村居都跑遍了,那时他便发现基层干部都是“最苦、最累、缺乏理解”。村居在治理、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但社会对这一层面的关注却始终不多。


在社区的概念还没有出现时,一般都是由居委会或是居民小组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区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区自治”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社区治理”成为了新的改革目标。何劲和认为“社区治理”,其实就是协同共治,其中包含了各种力量:党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企业的力量、社区组织的力量,以及最重要的居民的力量,多种力量一起使出来才叫做协同共治。然而,谁来治?谁来发动?基础工作如果没有人做,社区治理就是空谈,更遑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层层抽丝剥茧思考下来,何劲和发现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社区教育——— 如果连最基本的意识觉悟都没有,社区治理在基础上就失去了支撑。正如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启蒙开始,发展了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顺德的社会建设已经迈开了新的步伐,社区教育也要紧随其上。


所有的研究最终都要回归到实践中去检验。黄连社区大学,便是何劲和探索社区教育的试验田。过去的黄连凭借着其发达的水上交通以及对教育的重视而物阜民丰,曾一度是顺德“四小镇”之一。近些年,经济社会空心化致使群众凝聚力不足,多元化人口结构,居民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农村基层空心化问题突出,村居干部脱离基层,群众认同感不强。而治疗药方则是通过社区教育,凝聚人心,打造共同体,最终实现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现代化。”于是,黄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乃顺与何劲和一拍即合,2015年11月13日,顺德首个社区大学在勒流街道黄连社区挂牌成立,何劲和出任校长。


早在2008年,顺德区就已成立社区学院,2009年,顺德区被定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此后一直发展缓慢,2015年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农村里的社区教育几乎是空白区域。作为顺德的第一间社区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当时完全没有人知道。在何劲和看来,社区大学就应该教村民想学的东西,他带着社区大学的几名同事走进居民的家里了解大家想要听什么课程。


老人对养生关注,他们便请来医师讲养生;孩子想学才艺,便开了古筝班、尤克里里亲子班;中青年女性想学瑜伽,瑜伽班便应运而生……渐渐地,社区大学里生活法律、家庭理财、国学知识、个人才艺、社区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课程纷纷推出。


与普通的大学不一样,何劲和笑称,黄连社区大学是一所“三无”学校:无年龄限制、无专业限制、无收费。“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户籍非户籍,只要生活工作在黄连,就能成为社区大学的学员。”用顺德本土方言来形容这种教育模式就是“无掩鸡笼”,开放自由,出入随心。


黄连村。


探索

社区议事厅,培养公民意识


然而,社区教育这美好愿景的背后,是艰辛而漫长的探索之路。


社区教育最大的难度在于养成习惯,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特定用处,有人要带小孩,有人要买菜,有人要追电视剧,怎么才能让别人愿意花时间来听课呢?社区大学开展的活动与黄连社区组织如摄影协会、书法协会、象棋协会等相重复,这会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思考,何劲和跟他的团队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社区大学的重点并不在于技能培训,而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在于让他们意识到社区是属于他们的。


跑遍顺德200多个村居,何劲和听到基层干部“吐槽”最多的就是,居民没有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公共事务与我无关,多元治理变成了空谈。基于多年对社区问题的研究,何劲和深感社区最大的问题是自治主体的缺失———村居民动员不起来。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居民群众为什么缺位?何劲和认为是居民自身素质没有提升,参与意识没有养成,参与规则没有得到锻炼导致的。


在黄连社区大学设立“社区议事厅”,这是何劲和为了动员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一次探索。与其他地方正式的村民议事会不同的是,黄连参与议事厅的人没有固定,通过微信发布议事活动的信息后,社区居民都可以自愿来参加。在议事厅的墙上,贴着何劲和给“议事厅”制定的严格的规定,每人发言不超过两分钟、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打断,不能有辱骂性的语言出现等。


“一年保洁费200万元,质量如何?”“社区的小变电站要搬到哪里?”……社区大学的工作人员将社区当前面临的问题变成一个议题,召集社区居民来议一议,让居民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居民的意见都会被当场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居委会。虽然议论的都是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有时候并不能议出什么结果。在“社区议事厅”这个平台,何劲和不仅希望议论的问题有个决议,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议事,让居民养成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在公共场合的理性表达习惯与能力。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何劲和正是把黄连社区大学打造成这样的一所学校,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居民的行为。


重拾广绣

培育社会组织,振兴传统文化


黄连社区大学一栋楼的二楼“广绣室”则是黄连社区大学里另一个热闹的地方,每天下午总有十几名“绣娘”在这里绣花。


上世纪50年代前黄连家家户户都绣花,有两个绣花厂,2000多个绣女。80年代后,广绣产业日渐式微,这个行当不好做,很多人就放下来了。“广绣是黄连最重要的文化,如果大家都不绣了,这个传统也就断了。”何劲和对此充满忧虑。


社区大学便牵头成立了广绣协会,让黄连曾经的老手艺重新振兴。如今广绣协会已经有了30多名固定成员,许多放下活几十年的“老绣娘”重新在社区大学里架起绣架,拿起绣针,绣起了广绣。去年10月,黄连社区大学广绣协会成员黄肖嫦的作品《百财图》,在一次活动上,被送至英国皇室成员迈克尔·肯特手里。


许多放下活几十年的“老绣娘”重新在社区大学里架起绣架,拿起绣针,绣起了广绣。


从中何劲和看到了文化振兴的可能性。他认为,黄连广绣要和文化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发展,首先通过广绣协会和广绣坊培养出优质的广绣师资力量,“让更多年轻人拿起绣针”,最后使黄连广绣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广绣协会成员在黄连梁季彝纪念学校里开了“广绣班”,每周五的3点到5点半,广绣协会的“绣娘”们都会义务来给青年人上课。


广绣坊只是黄连社区大学里众多协会的一个缩影。目前黄连社区依法成立的协会、社会组织有16个,包括社区营造协会、美食协会、盆景协会以及其他文体协会。在何劲和看来,这是黄连社区大学另外一个努力方向,通过培育社会组织,来凝聚和动员起社区居民。


退而不休

越做越起劲,成了基层治理专家


2017年,国家《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出台,为社区治理发出了最强音。黄连社区在本土社区治理方面早已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个成立社区营造协会、第一个开办社区大学、第一批社区营造示范点之一,以及第一个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在这些成果的背后,都有着何劲和的身影。


“社区大学三年多运作下来,已经将社区正能量慢慢释放出来。”张乃顺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黄连社区大学积极引导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营造“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社区氛围,构建社区利益共同体,增强社区凝聚力。


随着黄连社区大学取得一定的成效,去年6月,何劲和为勒流龙眼筹办了另外一所社区大学。与此同时,他还推动在龙眼建立“顺德社区发展博士研究基地”。作为博士前来顺德研究顺德社区的“驿站”,如今他已经辗转联系到了十多位对顺德社区发展有兴趣的博士前来开展深入研究。


何劲和现在是黄连乡村振兴促进会成员和伦教乡村振兴促进会顾问。随着乡村振兴越来越热,很多村居都在思考如何开展振兴。村居有需求找到他,他都欣然接受,义务地帮村居做方案、出主意。


“主意不能乱出,要结合每个村的基础开展振兴,有的适合文化振兴,有的适合产业振兴,有的适合环境振兴。”何劲和说。为此,每次要出主意之前,他都要走进村居进行全面的调查。最近他又给龙眼村出了个新主意:“将整个龙眼村打造成博物馆。”他经过调研发现,龙眼有着完整的水乡风貌、田园耕作、果基鱼塘,古代建筑、祠堂古桥,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点睛习俗,如果将这些统一整合起来,能够发展观光农业。


从市委党校副校长到社区大学校长,有没有落差感?常常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何劲和都戏称是“自甘降级”,而且越做越起劲。如今,在媒体报道中,常常都是这样介绍何劲和“当今活跃在顺德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区营造领域的本土专家”。


何劲和退而不休,只因他那颗热爱故乡的心在躁动不安。


乡梓情

●何劲和:主意不能乱出,要结合每个村的基础开展振兴,有的适合文化振兴,有的适合产业振兴,有的适合环境振兴。


●何劲和:黄连社区大学是一所“三无”学校:无年龄限制、无专业限制、无收费。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户籍非户籍,只要生活工作在黄连,就能成为社区大学的学员。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摄影:南都记者 郑仲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一法院原副院长遇害,持菜刀行窃嫌疑人落网


上海飞纽约波音777客机突返航!乘客:我都打算写遗嘱了


张择端发了条分组可见的朋友圈


杨贵妃的最后一条微博


校花来了 和广外一比,其他校花都是浮云?卖鱼卖猫大学来了



点个“在看” ↓↓

阅读39252
学校 如何 嘴巴 
举报0
关注南方都市报微信号:nddai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方都市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南方都市报

微信号:nddai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