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编译 | 佁然
当有人交给你一项任务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也许你是这样的:我一定会把它做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你也可能会这样:我可千万别把这事儿搞砸啊,万一我犯错连累了大家那可就惨了(小声嘀咕)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境,当我们接受一项任务时,除了承诺自己会认真完成,可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在心里悄悄地担心,万一把事情搞砸了怎么办?对于这种担心,心理学家称之为“内疚倾向”。
简单来说,内疚倾向就是我们对于自己是否会产生内疚情绪的预期。它和内疚是不一样的,“内疚”是指在我们犯错之后感觉到的惭愧不安的情绪,而“内疚倾向”是指在我们刚刚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想象自己如果把它搞砸了,我们预期自己将会产生内疚感,这种感觉可以在最开始就帮助我们避免错误。
高内疚倾向的人更可靠
芝加哥大学的Emma Levine教授研究发现,“内疚倾向”比外向、开放、随和等各种性格特征更能预测一个人值得信赖的程度。具有高内疚倾向的人更值得信任,在完成任务时是更靠谱的选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找来了400名成年人,用问卷评估了他们的“内疚倾向”水平和可靠性意图(是否愿意做出可靠的行为),接着,让参与者进行了一个经济游戏,并用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来衡量参与者是否真的做出可靠行为。
这个经济游戏是这样的:游戏中有两个角色小A和小B,在游戏开始的时候,小A有1块钱,小B没有钱。在游戏的第一个阶段,小A可以选择把自己的一部分钱给小B,之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小B手里的钱会变为原来的2.5倍,然后小B可以选择自己留下全部的钱或把一半的钱还给小A。在这个游戏中,小A担任的角色是一个信任者,他可以选择自己是否要信任小B(给小B多少投资),而小B的角色是被信任者,他的行为(是否归还一半收益)体现了他是否值得信任,游戏会进行多轮。
你是小A或者小B时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在正式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参与者他们被随机分配成为小A或者小B,但实际上,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小B,而小A则由电脑控制,电脑小A不论小B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每次都会把自己全部的钱给小B。这样,研究者就可以通过参与者选择归还钱的次数来衡量他是否值得被信任。
实验结果显示,在“内疚倾向”上得分更高的参与者,在可靠性意图上的得分也更高,并且在游戏中选择还钱的次数也更多,可见他们更可靠、更值得被信任!
内疚倾向将带来更高的人际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后续研究。在后续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高内疚倾向者眼里,他们更渴望圆满地完成工作,因此他们除了要让自己获得利益,也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同伴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他们表现出更可靠的行为,建立和同伴间的信任关系,谋求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一种人际责任感的体现,即个体认为自己应该为他人负责,具有高内疚倾向的人也会有更高的人际责任感。
“信任和可靠性对有效的关系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研究者说,“当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信任感消失时,会导致巨大的损失。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与更可靠的人建立人际关系,来减轻这种损失。这些研究帮助我们加深了对信任感的认识,我们可以说:当决定要信任谁的时候,信任那个有‘内疚倾向’的人。”
“内疚感”并不意味着无助与懦弱,却能够促进你高效工作以及建立和同伴的信任联结。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很洒脱,但做一个会内疚的人,或许会被更多的人喜爱、欣赏、信任。那做一件事之前,与其莽莽撞撞,不如仔细想想任务各种可能的结果,给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心的同时也给自己一点点对可能失败的“内疚感”,让这些适当的情绪,陪伴你成长。
参考文献
https://scienceblog.com/502425/prone-to-guilt-you-may-be-more-trustworthy/
[1] Levine, E. , Bitterly, T. B. , Cohen, T. R. , & Schweitzer, M. E. . (0). Who is trustworthy? predicting trustworth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喜欢别忘了点“在看”哟↘️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