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灵魂拷问:胖人应该怎么吃肉?这3个原则一定要坚持→

作者: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 公众号
分享到:

04-09

这世界上,无法掩饰的除了咳嗽、贫穷和爱,还有肥胖!很多人虽然胖,但一颗吃肉的心从未停止过骚动。




大多数胖人总会给自己设置各种饮食标准,比如少吃主食、坚决抵制各种肉类、每餐吃得越少越好……


其实,肉不是不可以吃,前提是要“吃对了”


如何判断自己胖不胖


体质指数(BMI),是目前医学界普遍使用的体型判断指标。


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²,其中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体质指数在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



如果你的身体质量指数处于超重水平,就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如果处于肥胖水平,而且又有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那么减肥就是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了。


胖人吃肉掌握3个原则


很多人把肥胖归因于爱吃肉,说“最近长胖了,不敢再吃肉了”。


其实胖人只要选好肉的种类、把握好肉的量、搭配好蔬菜和谷物,吃肉也可以很健康。


1、多吃禽类和鱼虾


禽肉和鱼虾脂肪含量较低,利于控制热量,建议胖人增加禽肉和鱼虾摄入,适当降低畜肉比例。


吃鸡、鸭肉时最好将皮去掉。皮肤脂肪含量高达50%,可谓一口皮半口油



如果偏爱畜肉,可优先选择热量更低的纯瘦肉。


2、吃肉频率要控制


胖人每周最好吃3顿鱼或虾,每次可以只吃100克左右。


或者每天都有一顿吃鱼虾,比如每天早餐40~50克鱼或虾,午餐可以再吃40~50克畜肉或禽肉,畜肉和禽肉可以隔天换着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对鱼、禽、蛋和瘦肉的摄入要适量。


每周应吃鱼280克~525克,畜禽肉280克~525克,蛋类280克~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在120克~200克之间。


3、荤素搭配要合理


如果不习惯早上吃肉,可以选择中午和晚上。


除了按照推荐量吃肉外,每餐搭配150~200克蔬菜,再根据自身饭量搭配200~250克谷类、50~75克薯类。


蔬菜、全谷类食物和薯类的膳食纤维可降低脂肪吸收,有利健康。



专家建议:


  • 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要多吃白肉;

  • 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可多吃白肉;

  • 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多吃红肉易致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应以吃白肉为好;

  • 孩子处于发育期,两种肉都要吃;

  • 患有肥胖、三高等慢性病的人,最好少吃肉,以豆制品代之。


看着瘦,吃着肥的3种肉


很多人认为直接吃东坡肉、红烧肉、蒜泥白肉、梅菜扣肉之类的,才算是吃肥肉。


实际上,肥肉隐藏在在日常的各种饮食中,很可能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摄入过量了。


1、排骨


肉类柜台上,排骨为什么总是最受欢迎?正因为它肥而不显,香嫩可口。



高达30%的脂肪,不动声色地分布在骨棒四周,并深入肌肉纹理当中。尽管胆固醇和能量相当高,人们却总是爱不释口。


2、涮肉


火锅店里的各种涮肉,“手工羊肉卷”、“牛肉卷”都是“肥中有瘦、瘦中有肥”的层叠状态


人们只顾上享受肉片滑腻的口感,却意识不到已经吃进过多的肥肉。


3、肉糜类食品


肥肉在哪里隐藏得最深?当属肉肠、鱼丸、饺子馅之类的肉糜状食品。


某位烹饪大师传授做鱼肉饺子的秘诀时,重点提到,鱼肉脂肪太少,必须加入适量的肥肉糜,饺子馅才能香浓多汁。


鱼丸也是一样道理,肥肉和淀粉都是常见配料。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做丸子和饺子馅的肉必须三肥七瘦,否则不会产生诱人的口感。



无论什么形式伪装的肥肉,吃完之后若消耗不掉,就会变成脂肪贴在身上。因此,学会正确吃肉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收藏!

吃肉不长肉!

你会喜欢














:生命时报(ID:LT0385)

本文编辑:单楚玉

觉得好看,点这里

阅读37846
举报0
关注央视财经微信号:cctvyscj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央视财经

微信号:cctvyscj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