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W. Benson,Eleanor Holding a Shell
观察一个人最好的标准,就是看他对家人的态度,以及家人对他的态度。
朝夕相处,一个人无法欺骗他的家人。换言之,一个人如果连家人的感受都不顾,那么,你很难相信他的真诚度,甚至让人有一种可怕的感觉:他对家人不好,凭什么对我好呢?有什么意图呢?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目标不要定得太大,能把家庭照顾好,让家人觉得幸福,就是对品格与能力的磨练,很多人的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慢慢长出来的。
有伤感的情况,比如分手、离婚,许多人的格局与温度,在这个时候都能体现出来。比如中国人的超级体育偶像郎平(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还给她写过信),在媒体的询问下,谈及自己的前夫时,这样说过:“这个事我不说。两个人离婚,难免会有个人情绪在里面,我会经常面对镜头和媒体,但是他没有这种机会。如果我说婚姻里的事,那有可能是我的一面之词,会对他产生不良影响。他是孩子爸爸,我不想做伤害他的事。”
我们见多了各种名人、明星,一分手就各种爆料,恨不得用自己的流量把对方整死。层次低的人,可能以为这样可以出气,恶心对方。实际上,看客们当一出戏看完,心里却对你打了个差评。你的家人,即使是曾经的家人,你对他的态度,也体现你的尊严,也无形中证明你是不是一个贵人。当然,这个道理很多不是那么贵的人也能说,但事情一发生时,行动却是另外一回事,格局与温度,最终变成自然而然的行动,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才有价值。
这也是教育中一再强调的,家长的行为比言语重要得多,孩子是模仿家长的行为。一个家长有多讨厌他的孩子,就是有多讨厌自己。
汪曾祺描述过一个小场景:有人对一位妈妈说,你女儿走路可真像你。这位妈妈一声悲叹,原来我走路这么难看!这虽然是逗人一笑的小品,但是当成寓言来看,也未尝不可,如果自己的姿势都很难看,那就不能怪孩子不潇洒。
你喜欢你的孩子,并赢得孩子的尊重,是件不容易的事,孩子的眼睛透亮,你最难骗他。不称职的家长,仗着自己的主控权,天天搬点理论,话语上无比高大,要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自己一件都没完成过。在我看来,这就是欺负家人,和仗着流量和媒体访问机会欺负家人是一回事,甚至更严重,孩子被你欺负了,还得违心地巴结你,人格分裂。
很多成年人认为,我有一份薪水了,为什么还要读书,要精进,要自我教育?哪有什么用?那么累干嘛?确实,停止自我教育,混一混,也能过这一辈子。但是,如果要对家人好,要赢得家人和孩子的尊重,自我教育就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这点累是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与进步上与孩子形成共振,你能理解他的困境,他能模仿你的行动。
有位家长的留言很好:
“一天孩子问我:你的优点是什么?
我老半天没想出来我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说的优点。
6岁的孩子给我归纳出来一条:坚持。她说我天天学英语流利说,从来没中断过。
这让我很激动。
而且我发现孩子自己在学习英语时,也很少中断,太晚了让她推迟一天都不行。
因为家人生病,我这两天太累了,昨天早早的眼睛就挣不开,睡了。孩子自己学完英语,洗漱,听故事,睡觉。
这就是耳濡目染吧。”
你爱你的孩子,所以你要进步。像这位家长一样,每天自律地学英语,获得第二语言能力是表面上的收获,更深层的收获是获得孩子的尊重,把学习习惯与能力带给家人,这是比较辛苦的教育,却是最有效率的教育。 自我教育形成条件反射,才是一个好家长的追求。
▼ 点 “阅读原文”,用懂你英语引领自己和家人!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连岳”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连岳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