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闻都快哭了的壹读君 | 田纳西
今天,全世界都在为巴黎圣母院伤心。
巴黎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时间16日00:30),巴黎圣母院起火了,滚滚浓烟遮蔽了巴黎的天空。
我们为什么会对远在巴黎的一座教堂的烧毁感到遗憾?
拿壹读君自己的感受来说,因为有幸去过巴黎圣母院三次,一早看到这个消息,瞬间就想起了那句话:
“真正的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悲剧。因为相信每一个曾经在巴黎圣母院教堂驻足的人,无不被其巨大的史诗般的美所震撼。
它标志性的93米的塔尖(本次大火已毁)↓
它繁复的栩栩如生的雕塑↓
它直径十几米、每块都不一样的玫瑰花窗↓
而所有的这些美好,都是时间酝酿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花了180年建造,如今毁于一旦。
建造时间非常之长,动辄几百年,这也是欧洲哥特式教堂的魅力。除了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如科隆主教堂建造了600多年,米兰大教堂历经700余年,均是跨越几代人的建筑工程。
要理解巴黎圣母院的烧毁让无数人心中充满哀伤,得先了解,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为什么一建就要几百年。
一座高耸入云的教堂之难度
这得从哥特式教堂的发展说起。
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科隆主教堂的兴建时间都集中在公元12世纪到14世纪。在当时,对欧洲的基督徒来说,上教堂和吃饭喝水一样,是刚需。
怀着对上帝的虔诚,他们一直想把教堂建高,越高就意味着越接近上帝。而此前不管是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教堂,多为大圆顶。
保加利亚索非亚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改变早在巴黎圣母院前几十年就开始,但巴黎圣母院将其推向了顶峰。
原本巴黎的教堂又破又小,有失国际大都市的脸面。1160年,主教大人苏利提出要建一个“又宏伟又明亮”的教堂。
想想看又要高又要大又要敞亮,还要解决一些肉眼看不见的问题,例如内部空间与音响声学的设计。在没有麦克风扩音器的时代,如何让布道者的声音传遍教堂,又没有回音干扰,要做好这一点就很不容易。
再加上当时没有大吊车,没有测量技术,没有钢筋混凝土(18世纪才发明出水泥,最早的混凝土建筑出现在19世纪),没有现代建筑中所拥有的一切技术,设计并建造这样一座教堂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高”这个问题,巴黎圣母院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柱子-骨架券”体系。这种结构使得主教堂拱顶变得轻盈,建筑高度得以增加,光线也相对充足。
针对高大的建筑容易外倒这个问题,法国人找到解决办法是,在教堂外墙再建造多个被称为“飞扶壁”的扶墙。飞扶壁的出现使得建筑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以前只能依靠巨型的支柱来实现。
米兰大教堂飞扶壁
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体量就这样形成了。
但代价就是石料如山,木头成林(为建造巴黎圣母院,当时巴黎砍伐了21公顷的森林,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这无一不需要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
哥特式教堂的繁复之美
除了直插云霄的尖塔,哥特式教堂的另一大显著特征是繁复的装饰风格,包括栩栩如生的雕刻、色彩斑澜的玫瑰玻璃窗,以及精美的绘画。
巴黎圣母院的各个立面都有着复杂的浮雕和雕塑,它们不只是单纯的雕刻艺术那么简单,还融合了宗教、美术、历史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而这些都是当年的石匠们含着信仰一锤一凿完成的。
西立面的巨型玫瑰窗,每一片花瓣上都描述了一个圣经故事。中心是怀抱着圣婴的圣母,以其为中心点外围第一圈簇拥着16位先知,第二圈是32 个国王和耶稣基督的祖先,第三圈则是32名主教和大祭司。
这些雕刻、彩色玻璃窗、绘画,无论从建筑学还是美学角度,都是令人赞叹的经典之作。它们使得人一走进教堂,就显得格外渺小,感受到罗丹所说的:“人们从大教堂带走的记忆,使人不由得不肃静;正是在这种肃静里,灵魂才能体验无上的欣慰和思想的欢乐。”
受八百多年前的技术所限,要实现这些石头建筑和彩绘玻璃精湛的艺术魅力,其困难和所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 无数石匠师、木匠师、雕刻师、玻璃雕切师们前赴后继。
所以,巴黎圣母院这一修建,就是近200年。建成之后,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样板间,引领哥特式建筑风靡全欧洲。
一座教堂产生的“孔雀开屏效应”
除了技术难度,有经济学者曾经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阐释,欧洲各地用几百年的时间,花费这么大的人力财力盖超大型的教堂,其实是符合经济学上的竞争策略。
从漫长的中世纪开始,教会便通过修建教堂的方式,把资金、人员、技术聚集到一起,消耗不计其数的资本和成年累月的时光,最后以不断刷新纪录的铺张宏伟昭示世人——教会的权利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好处还不止于此。一是巩固自己的地盘;二是向潜在的竞争者与威胁者炫耀,阻挡他们入侵;三是透过这种大型公共建设,繁荣当地经济。
可以说,以几世纪的时间盖超大型教堂,产生的是一种类似孔雀开屏的效应。
米兰大教堂全景
正如有了巴黎圣母院后,就有各种配套设施,神学院、修道院发展起来了,艺术、法律、神学、医学等各种高精尖人才越来越多,又产生了大学。如今巴黎最好的大学都集中在巴黎圣母院附近。
有了大学,人文也更发达,就有了举世闻名的、孕育全世界优秀文学家艺术家的巴黎左岸。
之后有20个国王在巴黎圣母院加冕。
所以有人评价,“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子宫”。一个教堂孕育出一个国家。
欧洲很多城市也和巴黎一样,当地的人文、政治、信仰,都是从一所建造了几个世纪的教堂孕育出来的。
当它被毁坏,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泪流满面哀叹:“上千年的历史被抹去了,巴黎就像死去了一部分一样。”
参考资料:
1.本杰明·穆栋, 陈曦, 张鹏. 巴黎圣母院——建造与保护的历程及方法论[J]. 建筑遗产, 2016.
2.李跃平.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研究及玫瑰花窗的宗教寓意[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2):18-20.
3.姜继兴. 巴黎圣母院:承载古老法国的历史符号[J]. 建筑工人, 2016(7):45-47.
4.柳鸣九, 柳直. 巴黎圣母院:历史的见证[J]. 中国测绘, 2011(3):54-63.
5.侯建华. 巴黎圣母院的石材建筑与雕刻艺术[J]. 石材, 2010(6):56-56.
6.老海. 巴黎圣母院:巨大的石头建筑史书[J]. 上海房地, 2014(12):53-53.
7.易娱竹. 从古建筑的保护开始——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见闻[J]. 中华建设, 2015(7):50-53.
8.李铭玥, 柳博. 中外宗教建筑文化内涵对比浅析——以岱庙与巴黎圣母院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7(8):107-108.
9.巴黎一座教堂失火,为什么能伤全世界的心?https://mp.weixin.qq.com/s/m__XARFaKFpNg4aJywXiVg
10.赖建诚|一座教堂为什么建了400年 https://mp.weixin.qq.com/s/uIBUjmii5euT3MEDTniN6g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996这件事,马云犯了哪些逻辑错误?
点击图片阅读 | 男明星最爱跟什么人出轨?
点击图片阅读 | 这篇文章,你最好闭着嘴看完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壹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