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自公众号咩咩文摘(mmie09)
01
“996工作制”的话题愈演愈烈。
距离3月26日,一名程序员建立了一家名为“996.icu”的网站以来,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
这期间,几位互联网行业大佬接连发声。
发一次声,刷一次屏。
危机公关?不存在的。
大佬们都很理直气壮,甚至感到很困惑:
为什么居然有这么多人不认同这种拼搏方式?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
搜狗CEO王小川,在员工的匿名吐槽贴下实名留言:
不认同公司制度的人,要么适应,要么反馈建议努力帮助公司提升改进。
跑出来嚼舌头,算啥?
有种就赶快滚。
第二个是刘强东。
他那封“淘汰三类员工”的内部邮件,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封全网公开信:
第三个是马云。
他也是公开为996发声最直接、最“苦口婆心”的一位。
他在这条微博的最后一张图片,附上了前几日,在阿里员工内部分享会上的讲话稿。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那句:
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
昨天,人民日报官微连发微博,给“996工作制”定了调子:
马老师迅速回应,再发长文: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
说真的,马老师这些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着实让我有些惶恐。
作为一个并没有放弃未来的年轻人,我想郑重回答马老师之前那番灵魂拷问:
1.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答:我脑子里就没有996的概念,年轻的时候不愿意,老了更不愿意,不劳您操心了真的。
2.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答:是的,我骄傲,我自豪,至少我还能有漫长的一辈子可活。
3.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答:马老师,这就是在偷换概念了。
你12×12也好,007也罢,都是为自己的事业努力拼搏,成功是你自己的。
可是对员工来讲,哪怕把命搭给公司,成功依然是你的。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鸡汤已经不适用了。
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才是社会的真相。
我们努力拼搏,为了抓住那个渺茫的机遇。
然而我们也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知道,想要享受成功或高薪带来的满足感,有一个必要前提——
我们尚且有命活着。
就这么简单。
02
还记得那个36岁猝死的工程师吗?
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22个月无休。
他为了企业,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奋战在一线。
可结果呢?
过劳而死。
留下心碎的妻子、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与年迈无助的父母。
他总以为,拼命赚钱是为了家人,陪伴的时间还有很多。
可事实却是,他撒手人寰,家庭支离破碎。
不过一场空。
网上有个段子问:
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拼命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有人答:
比我先死了。
笑过之余,未免真实得令人毛骨悚然。
名企工作,年薪上百万,各种股票期权加持,听上去光鲜亮丽,可其背后的心酸又有几人知晓?
只怕最亲的人,也并不了解。
那是一个个通宵加班的不眠之夜;
一条条绞尽脑汁却被否定的方案;
一张张疲惫不堪依然强撑的脸庞。
“工作996,生病ICU。”
当你倒下的那一刻,一切瞬间清零。
你的工位很快会被填补,职场新人换旧人,比失败的感情还不走心。
福建福州42岁的单亲爸爸林熙,有一个17岁的自闭症儿子,父子俩相依为命。
3月21日,林熙上完夜班后觉得极度不适,他忍着强烈痛苦,给康复中心的老师留下了10条“爱子短信”:
随后,猝死家中。
慈父之心令人潸然泪下,可他的孩子,从此再也没有父亲。
类似的新闻比比皆是:
2018年12月,大疆科技一名刚毕业的程序员,心脏骤停猝死。
同时期,30岁出头的王先生,在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中,近乎疯狂地呐喊:“我要坚定信念!”、“我不会失败!”随后在做俯卧撑时昏厥,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6月,上海一猎头连续工作70小时,猝死。
2017年10月,南京某外企一名26岁男职员,一个月内连续加班熬夜,导致心肌梗死突发,不治身亡。
据统计,每年,我国约有55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
在北京,1998年,120转运救治中青年猝死者80多名,到了2011年,猝死者人数已经升至270名。
什么时候开始,社会对于努力的定义,需要把命搭进去才可以?
兴趣爱好、休闲娱乐、私人时间……统统都算不思进取,唯有加班加班再加班,才配得上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03
忘了在哪看到一个观点,说现代人有个通病:
一到周日就焦虑,尤其是晚上。
为什么?
当然因为第二天就要上班了。
一想到睡醒后就要开始新的一周,即将面对周一的恐惧,与持续加班的崩溃,怎能不让人寝食难安?
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晚睡,以延迟面对现实的苦闷。
然而更加悲伤的是,晚睡并不意味着可以晚起。
上班打卡比手机闹钟更能唤醒你的睡眠。
无数的会议与应酬、重于泰山的KPI与指标、领导的指责与施压……
这是你的工作日常,甚至,你的生活日常。
最扎心的是,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整个房间一片漆黑。
这时候,唯一还能保持联系的,大概只有外卖小哥了吧。
这样的生活,要持续整整一周,谁能承受得了?谁会不瑟瑟发抖?
在高压工作强度之下,员工的业余生活、兴趣爱好统统不存在。
在工作中获得成长?
对不起,想多了。
在今天“996工作制”大行其道的互联网行业,程序员已经和流水线工人没什么本质差别了。
大量枯燥、重复的劳动,会迅速榨干你的灵气。
未老先衰算什么?
未老先死才可怕。
微博有个话题:长期不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原以为评论会是千篇一律的空虚寂寞冷,一定要出去上班云云。
结果竟是太适应、太开心了!
网友@红枣jujube说:
因为身体原因我开启了休假模式 ,每天就躺在床上,不做任何工作。
长辈们都说我躺不了几天,这样没有目标、理想和奋斗的生活很快会给我带来茫然和失落,
最终我将忍受不了然后愤而去上班。
然而,一天过去了,我没有空虚;两周过去了,我也没有空虚......
事实上,家里蹲非常幸福,每天也很充实,并且因为没有工作压力、也不用动脑,能量消耗少,我瘦了很多,精神状态也更好了!
其他网友纷纷附议:
在家里虚度光阴,简直太TM爽了!
要不是没钱,谁愿意上班啊!
是啊,随心所欲地生活,自由地呼吸,想想都觉得美好。
可现实中,大多数人不得不屈服于“钱”,强迫自己去工作。
毕竟,温饱问题是刚需。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你的终极梦想是享受生活,那么现在有一个机会,需要用30年的健康做赌注,成不成功50%看机遇,你愿意么?
04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商界,有一个挺残酷的真相:
利益至上。
这四个字,足以解释所有企业不合理用工的出发点。
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记者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疯狂的平托》,将福特汽车公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71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一款新型车辆:平托车。
它车型小巧,耗油量低,售价只卖2000美元。
一年后,也就是197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一个13岁的孩子乘坐邻居的福特平托车回家,结果车辆突然停止,引发严重的追尾事故,并引发了油箱爆炸。
那场事故中,其中一人当场死亡,这个孩子浑身90%烧伤。
受伤者家属将福特公司告上法庭,原告律师陈述表示,该事故是由于福特平托车的设计错误导致。
并且,律师又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在这批平托车投放市场之前,已经有两名工程师发现了车辆存在设计缺陷。
他们曾明确提出改进措施,每辆车需要为此增加11美元的成本。
最终,福特公司决定,不予采纳。
他们给出了一组数据:
不过实施技术改进,将增加总数额1亿3750万美元的成本;
如果不改进,根据历年事故数量统计比例,所有损失约为:
180人死亡,180人烧伤,5000辆汽车撞毁。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的话,可能产生的最大赔偿金为4953万美元。
所以他们宁愿冒风险,赔偿不幸的个体,而不愿投入大量资金,保证顾客安全。
这篇报道一出,全美国哗然。
利益面前,人命如此廉价。
所以别幻想了,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是这么残酷。
没有人会体恤你的付出,除了自己;
没有人会担心你的身体,除了家人。
这个时代需要拼搏,但拼搏不该成为工作的常态。
试想一下,当所有人都在拼命,而你没有,你就成了那个懒惰的人。
换句话说,如果996成为全行业的工作模式,955就成了混吃等死。
今天,深受荼毒的是互联网行业,是程序员。
那么明天呢?明天的明天呢?
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野史秘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野史秘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