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个“地下城”陪葬了近200活人…

作者:观察者网 来源:观察者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4-19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3月刚刚获批启动考古发掘工作的“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今天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以直播现场作业的方式吸引了许多网友在线追看,一览传说中的先秦风采。

“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它是目前我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墓内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等级最高的葬具实物;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好绝一个墓!

工人手动挖掘作业

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建都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厉害在哪儿?就厉害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个“地下城”——

最著名的是曾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地下不光有个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的兵马俑,更“骚”的是随随便便一锄头就是个古墓。

“中奖率”极高,以至于网友们还特地编了段子:“全市皆坟土,西安修地铁,最忙的却是文物局。”

段子

同样代言了“八百里秦川十万古墓”这句话的宝鸡市凤翔县,一直备受关注的就是这座“秦公一号大墓”。

据史书记载,秦国包括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共有36代国君,其中19代建都雍城(今凤翔),长达294年。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畸原(北园),距雍城约6公里,被秦国统治者一眼选中,定为秦公陵园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三部分。

“秦公一号大墓”就位于秦公陵园区,是迄今发掘的先秦时期最大古墓。秦公一号大墓考古发掘开始于1976年,到1986年发掘结束,整整10年。

陵墓全长300米,其中墓室长60米,宽40米,深24.5米,总面积达5334平方米,比河南商代国王墓大10倍,比长沙马王堆一号大墓大20倍。从墓道的一端望去,整座墓葬就象一道幽深的峡谷。

回到1976年,古墓被考古学家发现的故事极具戏剧性。

由于秦国地处西部,现代考古学家欲知秦国人到底属少数民族还是华夏子孙,于是在陕西到处走访考察,然而长久以来“颗粒无收”。

偶然间他们听说,在宝鸡凤翔南指挥村有块土地,无论雨水多寡肥料多少收成都很差,有个人想从这块地上挖点土给土屋补墙,却发现挖出的土颜色不同。

敏感的学者们意识到老百姓说的“颜色不同的土”可能是“夯土”(被打实的泥土),立刻前往该地,果然挖掘出了一座占地近两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的、深度达二十余米的巨大古墓葬——“秦公一号大墓”。

陵墓中打实的夯土能够保护墓穴不被渗水。

直播时,记者在挖出的小坑中倒入水试验,水被满满盛着,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减少。


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们发现这个墓竟然已经有了247个盗洞,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汉代,一直到唐宋和明清时期,让他们不由得心头一凉。

不过幸运的是即便大件青铜器所剩无几,出土珍贵文物依旧达到3500多件,其中还包括最重要的刻有290多个篆文的石磬(古代乐器)。

这让不少网友惊呼出声:被盗了247次还能有3000多件文物,那之前到底是有多少陪葬品啊……简直难以想象。

最关键的,通过这些文物的发掘和文字的解读,学者们终于证明了秦人的族属为华夏子孙,而非少数民族。

盗洞

由于盗墓情况严重,考古人员在清理棺椁的时候,开棺以后并没有发现遗骨,途有一个股骨,这让探求墓主人真实身份的难度大大增加,几近于零。

又是一个“意外惊喜”,考古人员们发现刚找到的刻有铭文的石磬上有着关键信息。

铭文上有话——“共桓是嗣”,意思就是“秦共公和秦桓公的继承人”,即秦景公,墓主人的身份终于得知。


在一众大小物件中,墓里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等级最高的“黄肠题凑”葬具实物,这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帝王级不朽墓具。

“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心的柏木。“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堆叠而成的厚木墙。

“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的丧葬规范,但按照周礼,当时作为诸侯国的秦,即便是国君也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规范。由此考古人员也得出秦国当时国力足够强大,秦景公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葬式可见秦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

黄肠题凑模型

除了够大、够久,这个墓最惊人的其实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排场”。

在大墓第2层台基处,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一个头骨,他的嘴大张,死前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什么。晚些时候,距离头骨不远,人们又发现了一节折断的胳膊残骸。

考古队员连夜工作,随后共清理出人骨遗骸20具。这20具神秘尸骸都无棺无椁,位置杂乱无章。显然,他们都是殉人。

后续的发掘结果更令考古人员骇然。在接下来的土层中,众人陆续发现了166具棺木,棺木们打开后,里面的殉人全部蜷缩下肢。

这使考古专家想起史书上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秦人中盛行屈肢葬,即在人刚死之时,用布带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

一个墓中有近200个活人陪葬,直播中尽管没有出现实地景象,但观众仍从模拟图中也感到了一丝恐怖。

这166具尸骸,按其生前地位分别以匣殉和箱殉安葬,据考古人员推测,箱殉的72座尸骨生前可能是墓主妻妾和近臣,而剩下的94具骸骨则很可能是专为秦王制作各式工具的工匠。令人意外的是,经过考证研究,这166位殉人都为自愿殉葬,并没有受到强迫。

至于最早发掘出的那20具尸骨,他们都是在墓葬完工后,被用以祭祀而残忍杀害的奴隶和俘虏。从发掘地尸骨遍地看来,当时的屠戮现场非常血腥。

在奴隶制社会的观念下,国家的一切用物,包括人,都是属于奴隶主的。因此当时的人认为主人去世后,他的所属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古代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即人离世后在阴间和在阳间是一样的生活环境,因此生活用品、亲人、工匠、奴隶等都要陪同。

如此大规模的人殉场面,也足以反映当时秦国经济实力的强盛,以及统治者的残暴、奴隶劳役之凄苦。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可知,自秦朝建立之后,残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渐被陶俑所替代。这种殉葬的方式,在规模浩大的秦兵马俑中可见一斑。

可以说,“秦公一号大墓”的发现和发掘,揭开了秦国高级别贵族墓葬的神秘面纱,对秦国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文化面貌、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秦国早期历史逐步变得清晰起来。

今年3月刚刚获批启动发掘工作的“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来头也不小,位于大墓东墓道南侧,平面呈凸字型,东西长86.3米,南北宽20米,深14.6米,是秦公陵园中迄今发现较大的一座车马坑。

根据勘探资料显示,坑内埋有3列车马,这种真车活马的随葬形式也是秦始皇兵马俑的前身。

活人、活马、真车陪葬……秦景公真是好狠的一代君王。

示意图

2003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车马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深度已经达到8米多,但由于当时保护设施不到位,考古发掘被迫中止。

11年后,在国家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车马坑被建成保护展示大棚。直到今年4月,考古发掘工作终于重启,新一期挖掘工期将持续到今年底,能够发现什么新的历史成就令人期待。

一期节目看得网友们百感交集,一会儿被残暴的殉葬制度惊得手心冒汗,一会儿又被墓穴超乎想象的霸气震撼,直播贴评论区里满是感慨。

秦景公大墓车马坑发掘考古工作的重启,也让一部分网友诞生了新的希望:

“有生之年,我们能看到秦始皇陵的全貌吗?”

(完)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阅读40413
举报0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号:guancha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观察者网

微信号:guancha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