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叔(若客文化签约作者)
来源:哈叔的职场微课堂(lD:haerg7)
最近这几天,关于「996现象」的讨论挺火的,对于「996制」的控诉,无非就是觉得太苦,太不人道了。
这个话题写的人多了,再讲也就没什么意思,我倒想写一点关于「舒适区」的内容。
一个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往往就藏在他对待「舒适区」的态度里,而这也直接决定了他的人生层次和质量。
且听我来唠叨几句。
舒适区,可能正在慢慢杀死你
你肯定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虽然后来有人做过实验,真相似乎并非如此,但这个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我是比较认可的:
你所贪恋的舒适区,可能会慢慢杀死你!
这句话到底是在贩卖焦虑,还是在陈述事实呢?
我不拿名人来举例,我们就从审视自己的人生来看这句话。
如果你目前的处境不够好,那么你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问题的源头是不是因为自己在本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从而错过了成长和更多的机会;
你扪心自问,是不是感到挺后悔的,真希望可以重新来过。
反过来看,如果你目前的处境还不错,那么你也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那些路。
你扪心自问,是不是挺庆幸自己当初够折腾,挺感谢那个能吃苦的自己。
常有文章讲,一个人在走下坡路,有哪几种迹象,包括一些讲「自律」、「拖延症」等话题的文章,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一点:不愿离开舒适区。
你吃完了就躺,总是懒得运动,身材能好到哪里去?你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玩游戏,追各种剧,成长能快到哪里去?
在《我和我的经纪人》里,演员乔欣被经纪人问到如何安排自己的2019年时,她吐露心声,我想不停地工作,一天也不休息,工作能让我感到安全。
很多时候,你付出多少,往往才能得到多少。
你想要拿高薪,想要快速成长,想要人前出彩,那么你背后走的路,必然要比别人辛苦一点,不能在羽翼尚未丰满时,活得太过舒适。
而这也是「996现象」存在的根源。
企业想要突围,甚至还要面临非行业内的挑战,那么就要跑得快,下狠功夫,所以大家都在拼速度,拼狠劲,企业发展有这样的需求,员工就自然不得不去解决这个需求。
事实上,很多公司的制度比「996」更加不人道,更加残酷。
我并不是要声援和支持这种现象,只是希望你能搞明白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同时,你要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1. 有没有必要如此辛苦?
2. 付出的努力,是否有意义?
如果有,那就不要抱怨;如果没有,那就离开。
舒适区,并不是洪水猛兽
凡事都不能一刀切,在「舒适区」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我在上面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要你对「舒适区」一棒子打死,更不是要你盲目地跳出现在的状态,而是希望你能有所敬畏和警醒。
所以,常有读者问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太过安逸,要不要选择离开时,我都建议他慎重考虑,别中了「跳出舒适区」的毒。
不得不正视的一种情况:很多人的人生走下坡路,往往就是从盲目折腾开始的。
讲一个读者的故事。
他之前在一家公司里上班,职位是部门的主管,工资待遇挺不错的,但后来在看了一些文章后,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打破目前的现状,走出舒适区。
所以,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辞职,自主创业,结果折腾了两年,没挣到钱,反而还欠了好几万的债务。
虽然几万的债务并不算多,但这两年没有挣钱,这一正一反算起来,就很多了,而最头疼的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走?
回之前的公司,不太可能,重新找一份工作,从头开始,年龄又比较尴尬...
我觉得现在有一种风气很不好,就是:
不分青红皂白地鼓励人走出舒适区,不跳出去,好像就有多么不思进取似的。
事实上,拿死工资也好,工作安逸也罢,这些并非都是洪水猛兽,关键还是在于你到底是如何活着的。
我见过很多的斜杠职场人,他们往往有着多重身份,是公司的职员,但同时又可能是瑜伽教练,可能是网络作家,还有人甚至在外面有自己的公司和门店...
很多时候,有一份可以托底的工作,也是挺好的。
走出舒适区,能成长地快,上升地快,这种思维是没有错的,但一定要冷静思考,理性分析,看是否适合自己,怎么走出去...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对待「舒适区」的态度里藏着一个人层次的原因。
层次越高的人,往往越理性,稳扎稳打,有自己的安排;层次越低的人,往往越盲目,人云亦云,特别容易被煽动。
切记:别让舒适区,杀死你的人生;但也别为了走出舒适区,而盲目行动!
-END-
*作者:哈叔,喜欢用历史解构职场,文字很接地气,通俗易懂,简练精辟。微博号:哈叔微职场。
新书《决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目前已在当当网、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化工707”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化工707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