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beitao666)
作者:PulpOrange
此前 我从未料到过在短短几年里,毕氏这样的冷门小姓氏群体里居然能够接连冒出三位名声响彻大中华的猛人来。
这三个自带发光特效的名字,就像马大帅之于马姓,范德彪之于范姓一样,雄踞于金字塔的顶端,象征着所属姓氏群体的荣耀。
他们分别是国民姥爷「毕福剑」,凯里王家卫「毕赣」,以及中国Cult片之王兼今天的主角「毕志飞」。
毕志飞先生绝对是中国新生代导演里,最令我感兴趣的一位明日之星。
相比于那些烂得千篇一律的粪作,毕导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称得上是彻底打破了传统烂片既有的陈规俗套。
正如戈达尔当初用频繁的跳切、倾斜的构图等下三路剑法给传统电影好好上了一课一样,毕志飞先生靠着吊打《云图》的十一条线的叙事、Eminem听了会自爆的句尾十二押的主题曲等骚操作,在烂片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浪潮运动。
但颇为遗憾的是,身为发起者的毕导开出的起点实在是太高,以至于没人有能力接过毕导递来的接力棒,烂片新浪潮的后续篇章只能接着由毕导本人来书写。
毕导曾经表示过,他准备邀请姜文与自己合作拍摄《逐梦北上广》。对此不知道各位是怎么看的,反正我不仅信了,并且就此开始了日思夜盼。
△受宠若惊、喜极而泣的姜文
就当我还在想象毕导跟姜文之间能够擦出怎样的火花的时候,一个更有趣的事实却浮现了出来:在跟电影创作相平行的影评界,毕导作为一颗耀眼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逐梦演艺圈》杀青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毕导的摄像机也许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但他的键盘一定从来都是历久弥新、闪闪发亮。
从当初跟性感网友在线对喷,到挥剑直指豆瓣,毕导先是展示了自己酷似文学斗士周树人那般的犀利笔法。
而当毕导操起了影评人的饭碗之后,他又显露出了深得法国传奇影评人安德烈·巴赞真传的缜密而深刻的评论能力,我称其为「安德烈·毕赞」。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安德烈·毕赞的称号也不是单单靠着一两篇影评就足以获封的
毕导能够实现导演评论两开花,从被骂到被夸的大跃进,一靠的是勤快,二靠的是坚忍。
如果你翻出毕导早期发布于网络的那些影评,你可以发现那个阶段的毕导极具叛逆精神,其文章大体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别人吹爆我拍砖
别人群嘲我点赞
(P.S. 《逐梦演艺圈》牛逼)
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篇文章,分别是他写给《我不是药神》和《阿修罗》的影评。
△平心而论,《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里算是毕导在那个阶段写过的相对中肯的一篇
在文章的开头,毕导首先点了《我不是药神》评分虚高的现象,然后围绕这一论点,毕导又表示在电影语言的使用上,明显是《逐梦演艺圈》玩得更溜。
△毕导:可能是为了视听煽情和叙事节奏效果,主人公的一些行动是不合逻辑的,一些重大行为转折是突兀的,没有交代清楚,削弱了故事、人物的真正力量。例如,程勇的不再卖药到又继续卖药的转折较为突兀和牵强,没有交代清楚,影响了可信度
时刻不忘为《逐梦演艺圈》平反,算是毕导前期影评的显著特点之一。
△毕导:影片的表演都挺好,但客观的说,电影语言手法离中外的优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方面我客观觉得不如我们的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说句心里实话)。当然,对于新人团队来说,是很正常的。
也正是因为这点,向毕导吐口水的人,并不比毕导作为导演时的要少。
相反,对于上映仅仅两天便宣告撤档的《阿修罗》,毕导则力排异议,用毕式金句将其奉为“他在电影院所看过的最具好莱坞国际水准的中国大片”。
△毕导:豆瓣3.1的评分太扯了!首页的热门短评内容太扯了!那么多年轻观众还在听信“豆瓣评分是业内最准”吗?
对于这些影评,网民的字字诛心无时不在揭毕导过往的伤疤。
但毕导似乎并不care这些,坚持用文字让你明明白白他的心。
△毕导的逼乎专栏
评《李茶的姑妈》时,毕导从时空设计、对白设计、表演方式几个方面逐条分析了开心麻花的电影为何欠缺电影感。
△毕导:杰瑞父亲的化妆造型,正是典型的话剧常用方式——演员很年轻,通过粘胡子、画皱纹等的方式化装成长辈,这在舞台演出中观众很习惯,但到了电影镜头中,很多特写看得清清楚楚,总是容易让观众出戏。
谈《白蛇:缘起》的影评里,毕导又聊到了影片少了东方神韵内核的遗憾。
△毕导:还有白蛇与阿宣两情相悦的那场戏,那个二人接吻的动作、姿势、神情非常西化,与影片的整体故事讲述感觉不和谐,观感出现较大跳跃。
在毕导撰写的影评当中,帮助他一举翻身的,便是为《地球最后的夜晚》所作的影评。
在毕导看来,《地球》形式足够牛逼,已经显露出几分塔可夫斯基的影子,不过总体来看欠缺美学上的统一,学到了老塔的皮毛却没学到精髓,以至于影片主题跟形式一样散乱无章。
△毕导:形式上的散并无关系,外在表现可以呈现得千变万化,但本片的主题表达也不鲜明,这是影响本片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
瞧这一招拨云见日,你看完电影跟对象掰扯半天都没讲明白的道理,毕导寥寥几句话就倒腾得明明白白。
看到这里,不少以前为了黑毕导而建了粉丝群的假粉们动了真感情,一个个由黑转粉、洗心革面。
到了娄公子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后,毕导的金手指又再次发功,精准地把片中“过于频繁的晃动镜头破坏了整体客观纪实性”的毛病揪了出来。
△毕导:《风雨云》等娄烨导演作品中叙事视角是变化的,且大多是追求纪实的客观视角,并非一个很主观的观察者视角,全片都使用移动、摇晃镜头缺乏足够的美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所以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不符、形式大于内容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你翻上一百个电影营销号也不见得有人能够拾掇明白的。
毕导紧接着又提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叙事存在着失控,转折生硬、视角飘忽的问题影响了剧本的整体结构。
△毕导:外在形式越散乱,就越需要一个严密的内在逻辑和稳固精巧的内部骨架结构,遗憾《风雨云》正是在叙事上没做到这一点。
就这两点观察,即使是我身边的毕黑,也不得不跟认同毕导的看法。
刨除那些以喷为乐的网络暴民,很多人当初对毕导如此反感的原因无外乎是缘于毕导对《逐梦演艺圈》是部传世神作的蜜汁执念。
不过当毕导放下他的偶像玻璃心,坦然地用实际行动给自己正名之后。很多观众开始逐渐认识到,毕导其实是一挺可爱的人。
评论界跟创作界之间亘古不变的根本矛盾,衍生出了一条名为「你行你上」的定律。
此定律的应用实例,常见于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但影评人不买账的电影的评论里。比如:
——“《战狼2》不行。”
——“这都不行就你行,那你行你上啊。”
一般的影评人被怼到这步田地时,通常也就哑了火。不过倒也的确有个别性情中人咽不下这口气,偏偏要行一个给喷子看看。
然而,这些企图打破次元壁的尝试,最终搞出来的片子效果大多都跟蔡徐坤的球技一样。
去年年底,院线曾经上了一部评分2.6分的烂片,叫做《断片之险途寻宝》。
可就是这么一玩意儿,一群逼乎电影区的大V居然围着它狂放彩虹屁。
要知道这群人平时对《星际穿越》《银翼杀手2049》这种等级的片子,都能挑出一二三四五六页纸的刺儿来,现在咋说变就变了呢?
原来拍上面这部烂片的导演,也是逼乎电影区里的一个大V,本名叫罗登。
罗导的影评向来写的头头是道,掷地有声,以至于有时候逼乎这个层面都难以承载他的高深思想,简直堪称中国的罗杰·伊伯特(美国最NB的影评人之一)——罗登·伊伯特。
按理说,罗导这样的大师就算没有把三大的奖项拿个遍,起码也得是中国电影圈里的泰斗。
然而,罗导影人页面里的代表作品不是上面那样的,就是这样的。
总之,罗导的个人风格大概就是在挑战《逐梦演艺圈》地位的边缘疯狂试探。
姜文有句名言,说的是“影评人谈电影,就像太监谈做爱”。用键盘指点江山的门槛,总差了亲手拍片一大截。
毕竟,能够完成从影评人到拉风导演华丽转身的,除了当初的“法国新浪潮五虎”,可能也就数以及当下的舒淇(香港男导演)、朴赞郁等牛逼闪闪的几位人物。
△我行我就上的朴赞郁
无论是南罗登还是被北志飞,都没能颠覆牢不可破的你行你上定律。但由红转黑和由黑转红的差异,直接暴露出来的是观众对两人事后态度和行动的认可差别。
你行你上可以说是一颗胆量的试金石,而不行之后是否认栽反映的则是乃至人品层面的问题。
群众想念范德彪是因为彪哥平生最恨没本事还一直咋咋呼呼的人,而群众原谅毕志飞正是由于毕导响应了彪哥的教诲。
如今这个削发剃度、淡泊功名的毕导,眉眼间已经没了当初的那股戾气。对于金扫帚奖主办方将“十年来最烂导演”之名扣在他头上这档事,也能够做到坦然对待。
△毕导近照
△毕导现身金扫帚奖颁奖典礼
而当观众们也放下一味的偏见以后,才逐渐豁然开朗:影评人身份也许才是毕志飞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年恒大踢巴萨的时候,曾经对外打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口号。
作为从“毕黑”变成“毕粉”的我们,或许也可以把这句口号套用在自己对毕导的期望上。
毕竟,毕导被加冕“大中华第一影评人”名号的概率,总比知乎大V们打破你行你上定律的可能性要大吧。
推 荐 阅 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南京的忧郁不是历史给的
每隔几个月,就有人提醒我买不起房
我们分析了3447个地铁站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