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闹饥荒,为什么不捕鱼打猎呢?

作者:野史秘闻 来源:野史秘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4-21

古代闹饥荒时,往往出现“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凄惨景象。如在民国18年爆发于陕西等地的旱灾,连续几年的时间,陕西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当时陕西全境940万人,由于这场大旱灾,死去的人就超过250万,逃亡的也有40多万。

旱灾

如此恐怖的灾难,哪怕如今我们只是在书本中看到,依然震撼和心痛不已。也因此,许多对古代饥荒一无所知的人往往会冒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没有粮食可吃的人,不去捕鱼打猎以维持生存呢?

然而,这个想法终归只是生活在城市,连肚子都很少饿的现代人的美好幻想罢了,与西晋皇帝“何不食肉糜”的疑问并无区别。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什么情况下会闹饥荒:

一是人祸。在王朝末年的战乱,由于朝廷控制力的大幅衰弱,导致野心勃勃的军阀、起义军四起,他们征战不断,诸多势力为了赢得胜利,往往会横征暴敛,竭泽而渔,对于对手的地盘,为了泄愤和削弱对方的实力,动辄屠城,亦或裹挟大量普通平民,导致大面积地区人民被迫停止了生产,没有生活来源,最终引起大面积饥荒。

饥饿的灾民

一种是天灾。在古代,人们抵抗天灾的能力其实十分薄弱的,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因此,一旦出现大面积、大范围、长时间的洪水、干旱或其他灾难,老百姓储存的不多的粮食吃完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饥荒。

一旦出现大范围的天灾,往往波及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百姓。如此规模的遭灾百姓,即使当时的朝廷仍在,限于封建王朝的动员和生产能力, 也很难对全部灾民进行赈灾。因此,不可避免的,灾区就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持续时间一长,饿殍遍野也就不奇怪了。

灾民

而如果天灾和人祸一旦同时出现,就更为恐怖。例如东汉末年,三国纷争之后,全国的人口由东汉鼎盛时期的6000多万,锐减为不足1000万。这也就意味着,全国超过5000万的人在战乱和天灾之中失去了生命。

除了被直接杀死,大部分失去生命的灾民,其实都是饿死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捕鱼或打猎为生呢?很遗憾,不是遭遇灾难的百姓不这么做,而是根本做不到。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一旦生存遭遇威胁,饿得两眼发慌的百姓,即使是“易子而食”也并非没有出现过,更遑论捕鱼或者打猎。

狩猎

但残酷的事实是,一旦出现大范围的灾荒,也意味着,当地的其他可供打猎或捕获的生物也同时遭受了灾难,而只有本能的动物们,抵御灾害的能力还不如人类。

因此,即使灾民想打猎,也无猎可打。更何况,即使捕获少量的猎物,对于庞大的灾民团体而言,也不过杯水车薪。因为,渔猎生活本身就是养活人口数量最低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一旦遭遇大范围的灾荒,绝望的灾民们,或等待着活活饿死活,或向听说过的可能生存的地方迁徙,沦为流民,或揭竿而起。而这一切,也不过是绝望的挣扎罢了,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依然悲惨。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的死亡,也屡见于史书。


阅读40604
举报0
关注野史秘闻微信号:gh_cd28a62c329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野史秘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野史秘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