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肖浑”(ID:wohenxiaohun)
沉寂已久的文坛终于有点动静了,又有作家打笔仗了,而且还是儿童文学界的两大领头羊:郑渊洁和曹文轩。
曹文轩的《草房子》等作品一直都长销不衰,“童话大王”郑渊洁更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偶像。这事儿必须关注一下。
不过笔仗内容并非关于文学本身,而是要揭批童书销售过程中的违法利益链。在我看来,这件事归根结底,是体制外作家与体制内作家之间的战斗。
事情的引子,是今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和往年不同,今年在主榜之外,还单列了一个“童书作家榜”,童书作家不参与主榜排名。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图书市场就属童书最赚钱了,从榜单也可以清楚看到。主榜排名第一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去年版税是1800万。
▲我的另一个发现是,郭敬明跌到了38位,韩寒干脆没上榜
而童书作家榜排名第一的杨红樱是5600万,是刘慈欣的三倍多。
本来大家只会想当然把原因归结为小孩本来买书就多,但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很快郑渊洁就发微博指出了其中的猫腻。
郑渊洁是往届作家富豪排行榜的常客,而且通常都排得很靠前,有三年还名列榜首。但今年他并不在“童书作家榜”中。有读者问他怎么回事儿,他就在微博解释,因为中国的童书销售市场很不规范,泡沫极大,存在很多违法行为,于是他主动要求退出“童书作家榜”排名。
所谓的违法行为,就是某些童书作者打着讲课的幌子,和书店、学校勾结起来进入学校,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向学生兜售童书,学校老师还能通过这个吃回扣。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学校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郑渊洁特别拿曹文轩举例,放了一张曹文轩去浙江温州某小学讲课时,学校发给学生让大家买书的征订单。
▲这还只是一部分,曹教授一共有22本书要卖
这个单子后面还有一则“温馨提醒”,说是“自愿征订,绝不强求”,但同时也说了,学生只有先买书,才能获得见曹文轩、让曹文轩签名的机会。还有一条,说书店主办方对征订量有要求,言下之意就是,如果量不够,活动就会取消。
这种名义上的“自愿购买”,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历过太多了吧,你是可以不买,但后面的麻烦你就等着自己承担吧(比如课跟不上,被孤立,老师给脸色等等)。这不是自愿,而是要挟。而且我们小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么卖书是违法的。
郑渊洁还发了好多张曹文轩去全国各地学校签售的照片。
很多网友留言,说他们也遇到过曹文轩到学校卖书的情况。
郑渊洁这次揭露行业黑幕的全文,在他的公号“皮皮鲁总动员”也有发布:
而事件的另一当事人,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对媒体的回应是“不愿意发声,让大家自己判断”。
其实这并不是郑渊洁第一次批评童书销售的违法乱象,2016年他接受媒体采访就说过这个问题。
摘录其中一段:
这也不是郑渊洁第一次和曹文轩正面对杠。2010年,郑渊洁退出中国作协时,陈述的理由之一就是,“不能与曹文轩这样的作家为伍”。曹文轩当时是北京市作协副主席。
这件事在当时也挺多讨论的,瞧瞧当时的新闻标题:
当时提到曹文轩最大的一个黑点,是他在玉树地震后还去青岛某小学推销自己的书,对灾难极其冷漠。
郑渊洁当时则参加了赈灾晚会,当场捐了100万,说希望能用这100万修建最坚固的能抗震的学校,保护孩子。
为什么郑渊洁老是要揪住曹文轩不放呢?一个说法是,早在1986年,他们就结怨了。
《财经时报》刊登过一篇郑渊洁专访,其中有这么几段:
1985年5月10日,一本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杂志诞生,当期印数13万本。郑渊洁向《财经时报》透露,当时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3期就算胜利,但后来一个北大教授的话刺激了他。
“1986年我参加了一个儿童文学界的会,当时是在庐山举行的,好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去了。可能是我没上大学的缘故吧,北大的一个教授就说,咱们这儿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人写一个月刊,还说如果我能够写两年他就把名字倒着写。”
憋着这口气,郑渊洁一写就是二十年,读者上千万。
《财经时报》记者:吴怀尧 http://news.sina.com.cn/s/2007-03-02/185712413742.shtml
可以确定的是,曹文轩就参加了这次笔会,而且他当时已经是北大老师了。
▲庐山笔会纪念照,上排左三就是曹文轩,郑渊洁没入镜
作家圈子也是认出身的,名校高学历就大约等于名门正派,而郑渊洁连小学都没毕业,是半路出家的野狐禅。类似的处境后来韩寒也有过,只是郑渊洁早了十几年,应该更艰难吧。
这次笔会一定给郑渊洁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同时也间接促成了他的成功。毕竟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实在太艰难了,靠什么动力来维持呢?最强劲的动力可能就是怒气,是恨意,是“偏要证明给你看”的那股不服输精神。
而那股恨意的直接投射对象,很有可能,就是曹文轩。
如果这是一个励志鸡汤故事,结尾可能就是,成功人士感谢曾经激励过自己的敌人,前嫌尽释。可郑渊洁不是这种人,在采访中他这么总结自己的性格:“心胸不开阔。易怒。爱听鼓励话。闻过不喜。宠辱都惊。牢记恩仇。喜走独木桥。如果当婊子,决不立牌坊。”
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坦率的自我评价。
可如果说郑渊洁三番两次针对曹文轩只是报仇的话,我觉得这又是小看了郑渊洁。毕竟他的成就早已摆在那里:《童话大王》都已经发行三十年了,他已经缔造了儿童文学界的传奇,能证明的都证明过了,那口气早就该消了吧。
唯一的解释是,他气的不只是曹文轩,还有更宏大的对象,就是主流文学界,或者说体制内文学。曹文轩只是体制内文学的一个代表。
2010年退出作协时,他不但说了很多曹文轩的坏话,还说了很多作协本身的坏话:用纳税人的钱养作家,去各地开笔会浪费严重;很多作协官员根本不懂文学,难以促进中国文学繁荣发展;自己在北京市作协的5年,是创作生涯的最低谷,还受到了作协同行的各种排挤。
平时他也总不忘挤兑作协,比如玉树地震捐款后,他在微博发了这么一条:
真够狠的,算是与作协势不两立了。
虽然作品一直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但主流文学界似乎从来都不太承认郑渊洁,因为他的文笔欠缺文采,因为他的童话存在一些黑暗的部分,甚至有人说他“少儿不宜”。
《财经时报》的那篇采访中还有这么一段: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宗介华很为郑渊洁不平,“某些文学评奖者不愿意给他奖项,说他的童话胡编乱造,有时甚至一票都不肯给郑渊洁,而轮到孩子们投票时,他又几乎总是第一名!”
面对这种现象,郑渊洁不以为然,“有资格给作家颁发文学奖的,是读者。任何文学奖评委会都没有读者公正和准确。”
相比而言,曹文轩的作品就一直被主流和体制青睐,因为文笔优美,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有人这么总结曹文轩的大多数作品:“曹文轩笔下的主角大多会遭遇天灾、屈辱、贫穷、歧视等,但这些负面因素竟会神奇地转化为正面因素——原来它们都是为了帮助主人公实现完善人格才存在的。曹文轩告诉读者:通过苦难,才能学会爱、勇敢与温情。”
作品有教育意义,又很积极地靠近体制,所以曹文轩的书总能被列入各种“学生必读书目”、“老师推荐书目”,曹文轩本人也经常参与教材、教辅资料的编写。
2016年荣获“安徒生奖”,当然也和体制的提携有关。《北京日报》有篇文章《曹文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此披露:
截至2016年初,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共计资助曹文轩《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羽毛》《红瓦》等近20部作品的多语种翻译出版,累计资助总金额达到400.2万元。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0407/c172318-28257149.html
说这些并不是要踩曹文轩教授,我知道他的书向来评价也挺高的,书迷并不在少数,很多人说看他的书感动得痛哭流涕。顺应体制,享受红利,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我还是想说一句:我佩服郑渊洁,并且感谢他。
就像他说的,主流文学界不接纳他不算什么,有读者接受就够了。那就说说我是怎么看他的童话的吧。
我小学刚开始看郑渊洁的时候,连郑渊洁的“渊”这个字怎么读都还不知道呢。从《舒克贝塔历险记》到《大灰狼罗克》,从《罐头小人》到《智齿》《病菌集中营》,一直看到初中也不腻味。现在那些故事细节我都忘了,可是那感觉我忘不了:神奇,有趣,刺激,蓬勃的想象力,还有不断冲击我的各种观念。
▲动画片《舒克和贝塔》剧照
可以说,是他塑造了我最初的世界观,形成了我个性的底色。从他的童话里,我知道了,原来老师是可以质疑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对的;原来比起顺从听话,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原来性不是肮脏的,而是自然的;原来正直和诚实的品质,比取得好成绩被人夸奖更重要……
有人说郑渊洁的童话都是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看的,可以安慰他们,可我小时候成绩好着呢,经常拿第一,还不是照样看得津津有味。郑渊洁对于我也是有安慰作用的:成绩好没那么重要,不必太紧张了。
我去一些讨论郑渊洁作品的论坛,搜罗了一些他的作品中的精彩句子,其中好多我都还有印象:
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在捞取名声。
撑死的鱼比饿死的鱼多。涝死的花比旱死的花多。富死的人比穷死的人多。
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大人话办大人事,这个国家的大人准说孩子话办孩子事。
如果好人怕警察,这国家就出毛病了。
当官的乐趣不在于说对了部下听,而在于说得不对部下也得听。
这些句子,以很多大人的标准,可能就是“少儿不宜”的吧,甚至怀疑孩子到底能不能懂。可我记得小学的时候看那些故事,每一句都能懂,并不会困惑,都看进心里了。
我觉得真正喜爱郑渊洁童话的孩子,长大了都不会变得太坏吧。
郑渊洁童话最核心的一条价值观,我觉得就是诚实,做自己,不要虚伪。这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一点做基础,空谈其他再多美好品质,都没用,因为你可以虚伪地说“我接受教育了”,其实心里根本没明白。正统的教育中,很多都是教孩子虚伪。
这是我最感谢郑渊洁的地方。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还没有变成一个虚伪的人。
郑渊洁也还没有吧。还是那么直接、犀利、硬气,有仇就报,有不爽就说。
他一直都很关注各种公共议题,随便摘几条吧。
说公款组织看电影(再次鄙视体制红利):
说校舍安全:
说三聚氰胺:
还写过一篇亲身经历问题疫苗的长文:
看得出来,他对孩子们的问题尤其上心。
这次揭露童书进校园推销的黑幕,既是想肃清行业乱象,也是维持他一贯的立场吧。孩子们应该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课外书,而不是被要挟被灌输,更不能成为牟利的工具。
揭露之外,郑渊洁还发了两张自己去年纳税的税单,一张138万,一张84万,以此证明自己作品的销量。即使不参加校园卖书的违法活动,自己照样有资格进富豪榜。
很好,够硬气,够牛掰。这很郑渊洁。
· END ·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就告诉大家你“在看”吧◢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所有。